- 年份
- 2024(2330)
- 2023(3333)
- 2022(2759)
- 2021(2561)
- 2020(2228)
- 2019(4798)
- 2018(4733)
- 2017(8331)
- 2016(5009)
- 2015(5664)
- 2014(5543)
- 2013(5580)
- 2012(5480)
- 2011(4971)
- 2010(5194)
- 2009(4638)
- 2008(4909)
- 2007(4420)
- 2006(3991)
- 2005(3557)
- 学科
- 济(16145)
- 经济(16120)
- 管理(9515)
- 业(9087)
- 学(8649)
- 企(7185)
- 企业(7185)
- 方法(6422)
- 数学(5220)
- 数学方法(5072)
- 农(4587)
- 中国(4088)
- 业经(3638)
- 财(3631)
- 贸(3538)
- 贸易(3537)
- 易(3416)
- 税(3286)
- 理论(3230)
- 农业(3050)
- 税收(3016)
- 和(2997)
- 收(2983)
- 制(2978)
- 融(2796)
- 金融(2792)
- 地方(2783)
- 银(2673)
- 银行(2633)
- 环境(2631)
- 机构
- 大学(79994)
- 学院(77096)
- 研究(35427)
- 科学(27194)
- 中国(24513)
- 济(24101)
- 经济(23466)
- 管理(22330)
- 农(22322)
- 所(21391)
- 研究所(20133)
- 理学(19107)
- 京(18766)
- 理学院(18709)
- 管理学(17988)
- 管理学院(17855)
- 业大(17722)
- 农业(17719)
- 中心(14419)
- 院(13710)
- 江(13251)
- 省(13094)
- 室(12607)
- 范(12121)
- 师范(11935)
- 实验(11928)
- 北京(11905)
- 财(11752)
- 农业大学(11621)
- 实验室(11400)
- 基金
- 项目(56839)
- 科学(42335)
- 基金(40522)
- 家(40244)
- 国家(39994)
- 研究(33919)
- 科学基金(30720)
- 自然(23035)
- 自然科(22463)
- 自然科学(22449)
- 自然科学基金(22031)
- 省(21856)
- 基金项目(21499)
- 划(20152)
- 社会(19045)
- 社会科(17867)
- 社会科学(17859)
- 资助(16654)
- 教育(15462)
- 重点(14483)
- 计划(14021)
- 科技(13703)
- 发(12041)
- 编号(11996)
- 科研(11891)
- 部(11707)
- 专项(11184)
- 创(11004)
- 成果(10839)
- 创新(10451)
共检索到117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1年生的欧美杨107杨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幼苗分成5组(每组12株)后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在次生木质部取样,观测横切面宏观和微观特征,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横截面轮廓由圆形向椭圆形转变,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也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影响显著;2)应拉木横切面双染色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增加,胶质层厚度和区域增大,细胞腔表面由平整变为袖套状起伏,其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3)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2年生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在树干最外围年轮次生木质部取样,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和对应区微纤丝角均呈递减趋势,应拉区微纤丝角比对应区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显著;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基本密度呈增大趋势,对应区基本密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应拉区比对应区基本密度大5.7%~14.4%,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基本密度影响显著,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倩
选取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测试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并测定应变测试位置处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干缩性质,分析应变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正常生长立木纤维长度、胞腔径、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正常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所有纤维形态指标和干缩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2)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偏心生长立木双壁厚、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胞腔径同时出现较快的上升趋势,纤维长度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生长应变 木材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敏 高慧 赵广杰
为了解欧美杨107应拉木纤维形态与化学成分构成,并以此分析欧美杨107应拉木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用切片法测定了应拉木和对应木的纤维形态,并按照GB/T2677(2-10)—1993分析其化学成分构成。结果表明:1)应拉木和对应木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321和1227μm,长宽比分别为59.48和44.94,壁腔比分别为0.86和0.39。2)应拉木和对应木的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17.20%和24.04%,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分别为59.14%和45.52%,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86.59%和78.41%,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2%和1.87%,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95%和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高慧 张利萍 刘盛全
选取直立和倾斜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根据正交试验确定正常木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比较正常木和应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通过提高打浆转数对应拉木纸张性能的提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正常木的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5%、最高温度164℃、最高温度保温时间75min;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3%、最高温度16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0min。用碱量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得率和卡伯值影响的通径系数在不同水平上显著。通过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发现,应拉木比正常木制浆得率高、卡伯值低、纸张力学性能均低,且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差距较大(约2倍),而撕裂指数差距较小。正常木和应拉木之间卡伯值、制浆得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高慧 钱良存
【目的】对欧美杨107(以下简称107杨)应拉木与正常木的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为杨树应拉木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直立生长和倾斜生长的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合理方法区分正常木和应拉木,再对应拉木的解剖构造进行电镜观察,着重比较了107杨正常木和应拉木在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107杨应拉木具有典型的应拉木解剖构造,即细胞壁中存在明显的胶质层。正常木与应拉木纤维形态比较结果表明,应拉木的双壁厚、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均高于正常木,而正常木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胞腔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均大于应拉木。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木与应拉木之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水分和氮肥是影响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74/76’生长的重要因素。以1年生欧美107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氮施入量对欧美107杨苗高的影响,并建立水—苗高的水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苗高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水肥互作>灌溉量。欧美107杨苗高在300~36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8.45~19.25 kg.株-1,施氮肥量4.57~9.12g.株-1,即施尿素413.94~826.31 kg.hm-2;苗高在360~40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36.02~41.87 kg.株-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3年生火炬松苗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测定不同倾斜角度下火炬松应压木的解剖性质,分析不同倾斜角度下火炬松应压木解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管胞壁变厚,管胞形状变圆,胞间隙逐渐增多、增大,螺纹裂隙逐渐变宽、加深,其中30°以后应压木典型特征非常明显。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管胞长度先减小后增大,30°达最小值;管胞宽度先减小后增大,45°达最小值;双壁厚先增大后减小,45°达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管胞长度、宽度及双壁厚...
关键词:
人工倾斜 火炬松 苗木 应压木 解剖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倩 白默飞 刘亚梅 邵卓平
选取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正常生长欧美杨107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和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测定,分析表面生长应变和内部残余生长应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范围为:-853.10~-213.43με。Z2和Z5在周向上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较大,而Z1,Z3,Z4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不同树干高度研究中,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在树干基部向上与整体树干高度10%位置之间,生长压应变(即生长拉应力)随着树高增加逐渐增大,随后数值开始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单株和不同周向位置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影响不显著,但不同高度对生长应变影响显著;欧美杨107杨正常...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生长应变 分布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夏新莉 孙尚伟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
关键词:
修枝 树干液流 蒸腾速率 叶水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群燕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地形、风吹、雪压、相临木竞争等,使得树木偏离原有的生长状态,发生树干倾斜、弯曲、树冠偏冠等现象(Alméras et al.,2005;John et al.,2003;Yamashita et al.,2007)。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树木为了更好地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形成一个抵御机制。立木中生长应力的存在及其分布方式是其抵御外界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偏心生长 生长应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坤 李传荣 杨焕祥 梁强 刘莉莉 张彩虹
【目的】以期为合理经营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汶河流域欧美杨I-107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代、二代、三代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成熟叶和凋落叶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计量特征。【结果】三代(连作2代)林成熟叶片的P和K含量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连作1代)(P<0.05),但一代林和二代林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连作对N素含量影响较小;连作增加了凋落叶中N,P,K含量,特别是三代林,进而导致三代林叶片N,P,K的回收率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盼飞 左力辉 王桂英 王进茂 任亚超 杨敏生
【目的】通过观测转复合多基因欧美杨107杨(转基因107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性状,质膜透性、光合作用等各项指标,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变化,综合评价转复合多基因杨树在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转化成功且已经过验证的转基因107杨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组培扩繁,在幼苗株高10 cm时定植在花盆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分别用0、3、6 g·L(-1)的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胁迫25天后观测2个株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参数变化,以及甜菜碱与Bt毒蛋白的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宇佳 冉亚丽 阎石
[目的]开展不同品系的杨树亲本来源、干部物理特性与抗性关系研究,为抗杨干象新品系的选育奠定一定基础。[方法]本研究连续2年研究了10个亲本51个不同杨树品系10 11年生杨树的被害株率、杨干象虫口密度与杨树木质部硬度、树皮硬度、树皮厚度、胸径等的关系。[结果]免疫品系、高抗虫品系、抗虫品系、感虫品系和高感虫品系木质部平均硬度分别为(47.38±1.71)HD、(46.07±1.17)HD、(44.64±1.61)HD、(41.84±1.66)HD、(40.73±2.04)HD;树皮平均硬度分别为(40±3.53)HD、(39.99±0.96)HD、(37.63±0.46)HD、(32.35±1...
关键词:
杨树 木质部硬度 胸径 亲本 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成功 王明援 刘宁 丁昌俊 顾炳国 陈存 宁坤 苏晓华 黄秦军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时间下欧美杨生长过程中长势及生理适应性,为其优良高光效品种的早期选育及推广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欧美杨无性系幼苗为研究对象,全遮光条件下,采用LED-100 W全光谱植物生长灯进行人工控光试验,探讨不同光照时间(11、12、13、14和15 h)对欧美杨幼苗生长、生物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1)光照14 h和15 h下幼苗的苗高地径相对增长率、叶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光照下(P 0.01),可变荧光(F_v)在光照13 h相对较高。随光照时间延长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及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逐渐增大,且F_v/F_m均在0.83~0.85之间。【结论】随光照时间的延长,欧美杨幼苗的P_(max)、F_m、F_v、F_v/F_o和F_v/F_m均逐渐增大,F_o和根冠比逐渐减小,此外SPAD值、AQY、LSP、LCP和R_d对光照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此结果可作为早期估测欧美杨生长量和生态适应性的参考依据之一,也可作为欧美杨新品种选育、良种推广应用及生产实践过程的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