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3)
2023(6855)
2022(5161)
2021(4664)
2020(3908)
2019(8357)
2018(8641)
2017(15876)
2016(9311)
2015(10638)
2014(10877)
2013(10262)
2012(9502)
2011(8459)
2010(8677)
2009(8017)
2008(7996)
2007(7387)
2006(6752)
2005(6201)
作者
(30259)
(25400)
(25335)
(23911)
(16141)
(12062)
(11498)
(9821)
(9694)
(9224)
(8740)
(8651)
(8474)
(8294)
(8273)
(7912)
(7541)
(7492)
(7436)
(7418)
(6589)
(6563)
(6472)
(5916)
(5806)
(5775)
(5733)
(5720)
(5363)
(5217)
学科
(32872)
经济(32828)
管理(23758)
(20749)
(15966)
企业(15966)
中国(12081)
(11418)
(11106)
方法(10747)
业经(9247)
数学(8434)
数学方法(8265)
农业(7632)
地方(7185)
(6908)
(6895)
(6828)
银行(6789)
(6654)
理论(6623)
(6607)
金融(6603)
(6526)
环境(6464)
(6385)
贸易(6381)
(6201)
(5544)
技术(5325)
机构
大学(135766)
学院(135062)
研究(53195)
(46758)
经济(45515)
管理(43908)
中国(39098)
科学(37100)
理学(36846)
理学院(36313)
管理学(35219)
管理学院(35024)
(31589)
(31407)
(29541)
研究所(27326)
业大(25258)
农业(25143)
中心(23354)
(22243)
(22083)
北京(19776)
(19569)
(19512)
师范(19272)
(17519)
技术(17350)
财经(17315)
(17302)
科学院(16810)
基金
项目(92302)
科学(70567)
基金(64941)
研究(62988)
(59995)
国家(59532)
科学基金(48299)
社会(37437)
(37105)
社会科(35296)
社会科学(35286)
基金项目(33881)
自然(32704)
(31926)
自然科(31846)
自然科学(31828)
自然科学基金(31243)
教育(28993)
资助(26016)
编号(25183)
重点(22057)
成果(21775)
(20275)
计划(19175)
课题(19151)
(18909)
(18527)
科技(17812)
科研(17755)
创新(17467)
期刊
(54895)
经济(54895)
研究(38000)
学报(31107)
(30255)
中国(30247)
科学(25845)
大学(22186)
学学(20924)
农业(20518)
教育(16851)
管理(16784)
(16575)
(12431)
金融(12431)
技术(12092)
(11250)
业大(9248)
业经(9223)
(8863)
经济研究(8468)
财经(8146)
图书(7814)
问题(7597)
农业大学(7435)
科技(7431)
林业(7223)
(7046)
资源(7000)
世界(6287)
共检索到207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洁  白坤栋  万贤崇  程国华  张存义  张兆欣  
系统比较欧美杨107杨抗大气SO2污染的无性系和普通欧美杨107杨在抗氧化体系差异,以及它们在生长和气体交换方面对SO2熏气的反应。抗硫无性系表现出显著更强的抗SO2能力。在SO2熏气条件下,抗硫无性系维持较强的光合速率和高存活率。在12mg.m-3SO2浓度下,普通107杨无性系下降了56%,而抗硫无性系的光合速率仅下降了13%。抗硫无性系比普通107杨无性系的SOD活性高出16%,GSH含量高出24%。和普通107杨相比,抗硫无性系气孔明显更大,但气孔密度变小;抗硫无性系叶片的角质层更厚实。结果表明:抗硫无性系中高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对减轻SO2的毒害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益文  任亚超  刘娇娇  梁海永  杨敏生  
【目的】鉴定并分析转双抗虫基因(BtCryl AC和API基因)欧美杨107杨(简称:转基因107杨)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且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美国白蛾和杨扇舟蛾具有高抗虫性的转基因107杨株系【方法】以10个转基因107杨株系2年生田间苗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测定,包括PC r检测、绝对荧光定量PC r检测和毒蛋白检测以及鳞翅目害虫抗虫性对比试验【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10个转基因株系均检测到外源基因BtCryl AC和API而对照未检测到,证明BtCryl AC和API基因已稳定插入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8月份PB1,PB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锦霞  马洁  万贤崇  
[目的]研究3种杨树对空气中SO_2的吸收和转化作用,探索普瑞杨抗SO_2的机制以及净化大气的能力。[方法]在普瑞杨、46杨和107杨森林中,测定林内、林外空气中SO_2浓度的日动态变化,并测定在SO_2污染环境和非污染环境条件下杨树叶片中硫酸根(SO_4~(2-))离子的浓度,依此比较3种杨树对SO_2污染的净化作用。[结果]从林内、林外SO_2浓度的日动态变化可见,3种杨树均能吸收SO_2,其中,普瑞杨吸收SO_2、净化空气的能力显著大于107杨和46杨。无论在高浓度还是低浓度SO_2环境下,普瑞杨叶片中的硫酸根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46杨和107杨,说明普瑞杨具有更强的吸收SO_2并转化为无毒含硫化合物的能力,这也是普瑞杨抗SO_2的重要机理。[结论]普瑞杨具有比107杨和46杨更强的净化SO_2污染环境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净化空气,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普瑞杨具有更强的将SO_2转化为无毒的硫酸根离子的能力,从而起到脱毒和抗SO_2的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管兰华  潘惠新  黄敏仁  施季森  
为了研究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I 69)×欧美杨(P.euramericana(I 45)F1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第12年生的数据,对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利用率和弯曲度等8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弯曲度这一性状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各无性系之间都呈极显著差异。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算可知,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和利用率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 65,0 75,0 50,0 81,0 51,0 71和0 63,表明各性状为中等至高度遗传,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要强于环境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庆霖  王迎  罗磊  黄艳艳  刘静  冯殿齐  曹帮华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品  侯霄帆  殷荣宾  
【目的】杨树的叶和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如氮、磷等)循环中起核心作用,但目前细根对臭氧(O_3)胁迫响应的研究还较缺乏,尚不清楚叶和细根对O_3胁迫的响应差异。本研究旨在阐明叶片和细根这2个快速分解器官对O_3剂量的响应差异,为从植物地上-地下反馈角度理解杨树对O_3污染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开顶室气室装置设置5个O_3浓度水平,研究杨树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指标对O_3剂量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叶片单宁和细根磷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兴奋效应,即毒性阈值之前为应激正效应,毒性阈值之后为抑制负效应。叶片饱和光合速率、细根生物量以及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毒性阈值,但未观察到显著兴奋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茎、粗根和总根生物量对O_3剂量呈现线性胁迫下降响应。碳、氮、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氮内稳性较强,沿O_3浓度梯度在叶片和细根中的分配未发生变化。磷、淀粉和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随O_3浓度升高分配到细根的比例增加;单宁表现为分配到叶片的比例先增加,当O_3剂量达到37.25μmol/mol·h时,分配到细根的比例增加。【结论】杨树叶片和细根的功能性状对O_3剂量存在响应差异。O_3胁迫增加了杨树细根中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储存比例,这可能是植物抵御O_3胁迫的一种应对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倩  白默飞  刘亚梅  邵卓平  
选取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正常生长欧美杨107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和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测定,分析表面生长应变和内部残余生长应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范围为:-853.10~-213.43με。Z2和Z5在周向上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较大,而Z1,Z3,Z4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不同树干高度研究中,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在树干基部向上与整体树干高度10%位置之间,生长压应变(即生长拉应力)随着树高增加逐渐增大,随后数值开始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单株和不同周向位置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影响不显著,但不同高度对生长应变影响显著;欧美杨107杨正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夏新莉  孙尚伟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群燕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地形、风吹、雪压、相临木竞争等,使得树木偏离原有的生长状态,发生树干倾斜、弯曲、树冠偏冠等现象(Alméras et al.,2005;John et al.,2003;Yamashita et al.,2007)。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树木为了更好地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形成一个抵御机制。立木中生长应力的存在及其分布方式是其抵御外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学  樊军锋  高建社  蔺林田  
 对引进的欧美杨无性系925号、2223号、3512号和4395号的苗木生长量、抗病性以及幼树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3512号苗期抗病性强,其1年生苗木叶片平均受害率和感病指数分别为16.96%和7.91,比抗病的107号杨低21.0%和30.9%。无性系925号和2223号速生,幼树生长量超过或接近速生的107号杨,抗病性中等。无性系4395号生长速度和抗病性均较差。造林试验初步表明,4个欧美杨无性系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都能正常生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秦光华  姜岳忠  乔玉玲  杜华兵  朱瑞强  
杨树是山东省平原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丰富杨树品种资源,先后从国内外引进18个黑杨派新无性系,利用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Populusdeltoides'Lux'I 69/55(I 69)为对照,共计19个无性系,分别在莒县、菏泽市、莱西市、莱阳市和曹县进行了苗期试验和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经过多年试验,选出由意大利引进的Populus×euramericana'102/74'(102/74)欧美杨速生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102/74生长表现突出,在鲁中南河滩地上5年生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9 3cm,16 3m和0 1908m3,超过对照I 69杨22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盼飞  左力辉  王桂英  王进茂  任亚超  杨敏生  
【目的】通过观测转复合多基因欧美杨107杨(转基因107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性状,质膜透性、光合作用等各项指标,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变化,综合评价转复合多基因杨树在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转化成功且已经过验证的转基因107杨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组培扩繁,在幼苗株高10 cm时定植在花盆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分别用0、3、6 g·L(-1)的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胁迫25天后观测2个株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参数变化,以及甜菜碱与Bt毒蛋白的积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陈彩霞  吴际友  程勇  陈家法  陈明皋  王旭军  
设置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梯度,对红椿5个无性系1年生盆栽幼苗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探讨其在干旱胁迫下SOD含量和POD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度胁迫(正常浇水后断水12 d)下红椿无性系幼苗叶片SOD含量最高(606.83 U/g),约为最低值CK对照(正常浇水后断水2 d)下幼苗叶片SOD含量(310.09U/g)的195.7%,各无性系、各试验周期幼苗叶片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2)重度胁迫(正常浇水后断水17 d)下红椿无性系幼苗叶片POD含量最高,各无性系幼苗叶片P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各周期红椿无性系幼苗叶片POD含量大小顺序为周期1>周期2>周期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霞  马晓东  邹竣竹  周晓星  孙振元  韩蕾  
[目的]研究菲胁迫下活性氧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探究蒿柳抗氧化系统的防御机制,为提高其对多环芳烃(PAHs)的抗性及加强植物修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其在0、1.0 mg·L~(-1)菲处理下活性氧、抗氧化酶、抗氧化剂以及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处理时间为16 d。[结果]研究表明:(1)菲处理后第4天,H2O2含量和氧自由基(O_2~(·-))生成速率迅速增加,MDA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第8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第16天时,H2O2含量下降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O_2~(·-)和MDA的增加量下降。(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处理后第4天即迅速上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缓慢上升趋势。(3)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在处理后第4天低于对照,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第16天时高于对照。[结论]菲胁迫下,O_2~(·-)是造成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主要活性氧,SOD活性一直高于对照,但不足以清除增加的O_2~(·-),CAT和POD的升高可以清除过量的H_2O_2;GSH是抵御菲胁迫的有效抗氧化剂,并通过GST的催化参与菲的解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学聘  韩一凡  戴莲韵  李玲  田颖川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