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
2023(963)
2022(799)
2021(716)
2020(650)
2019(1382)
2018(1392)
2017(2401)
2016(1478)
2015(1530)
2014(1488)
2013(1488)
2012(1527)
2011(1267)
2010(1333)
2009(1161)
2008(1150)
2007(1026)
2006(884)
2005(803)
作者
(4946)
(4277)
(4169)
(3911)
(2616)
(2101)
(1969)
(1681)
(1630)
(1578)
(1468)
(1457)
(1421)
(1399)
(1395)
(1325)
(1281)
(1271)
(1265)
(1251)
(1125)
(1116)
(1094)
(984)
(947)
(916)
(906)
(900)
(898)
(896)
学科
(3100)
经济(3092)
(2395)
管理(2227)
(2002)
(1553)
企业(1553)
(1103)
贸易(1103)
(1092)
中国(977)
(954)
方法(951)
理论(923)
关系(887)
教育(858)
水产(808)
(783)
世界(744)
动物(725)
业经(722)
(721)
金融(719)
教学(715)
数学(705)
农业(699)
(683)
(670)
数学方法(650)
及其(610)
机构
大学(19944)
学院(18685)
研究(9110)
科学(7053)
中国(6421)
(5601)
(5435)
研究所(5196)
(5153)
经济(5009)
(4718)
管理(4589)
业大(4582)
农业(4222)
(3920)
理学(3772)
理学院(3709)
中心(3641)
(3547)
管理学(3492)
管理学院(3461)
(3451)
研究院(3373)
(3351)
实验(3243)
北京(3132)
实验室(3077)
林业(3063)
(3053)
技术(2996)
基金
项目(13716)
科学(9654)
(9294)
国家(9245)
基金(9211)
研究(8164)
科学基金(6848)
(5331)
自然(5182)
自然科(5049)
自然科学(5044)
自然科学基金(4951)
(4851)
基金项目(4611)
社会(4058)
资助(3961)
教育(3883)
社会科(3774)
社会科学(3774)
重点(3608)
科技(3399)
计划(3365)
编号(2943)
成果(2871)
(2861)
科研(2861)
专项(2827)
(2624)
(2557)
课题(2553)
期刊
学报(6564)
(6201)
经济(6201)
研究(5669)
科学(5227)
大学(4904)
中国(4745)
学学(4694)
(4560)
教育(3301)
林业(3063)
农业(3042)
业大(2195)
管理(2136)
(1803)
(1761)
国际(1735)
(1656)
金融(1656)
(1603)
科技(1532)
(1520)
农业大学(1429)
技术(1414)
世界(1257)
(1129)
自然(1086)
科技大(1083)
科技大学(1083)
(1009)
共检索到3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敏  高慧  赵广杰  
为了解欧美杨107应拉木纤维形态与化学成分构成,并以此分析欧美杨107应拉木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用切片法测定了应拉木和对应木的纤维形态,并按照GB/T2677(2-10)—1993分析其化学成分构成。结果表明:1)应拉木和对应木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321和1227μm,长宽比分别为59.48和44.94,壁腔比分别为0.86和0.39。2)应拉木和对应木的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17.20%和24.04%,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分别为59.14%和45.52%,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86.59%和78.41%,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2%和1.87%,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95%和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高慧  钱良存  
【目的】对欧美杨107(以下简称107杨)应拉木与正常木的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为杨树应拉木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直立生长和倾斜生长的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合理方法区分正常木和应拉木,再对应拉木的解剖构造进行电镜观察,着重比较了107杨正常木和应拉木在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107杨应拉木具有典型的应拉木解剖构造,即细胞壁中存在明显的胶质层。正常木与应拉木纤维形态比较结果表明,应拉木的双壁厚、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均高于正常木,而正常木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胞腔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均大于应拉木。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木与应拉木之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高慧  张利萍  刘盛全  
选取直立和倾斜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根据正交试验确定正常木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比较正常木和应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通过提高打浆转数对应拉木纸张性能的提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正常木的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5%、最高温度164℃、最高温度保温时间75min;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3%、最高温度16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0min。用碱量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得率和卡伯值影响的通径系数在不同水平上显著。通过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发现,应拉木比正常木制浆得率高、卡伯值低、纸张力学性能均低,且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差距较大(约2倍),而撕裂指数差距较小。正常木和应拉木之间卡伯值、制浆得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1年生的欧美杨107杨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幼苗分成5组(每组12株)后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在次生木质部取样,观测横切面宏观和微观特征,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横截面轮廓由圆形向椭圆形转变,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也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影响显著;2)应拉木横切面双染色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增加,胶质层厚度和区域增大,细胞腔表面由平整变为袖套状起伏,其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3)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倩  白默飞  刘亚梅  邵卓平  
选取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正常生长欧美杨107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和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测定,分析表面生长应变和内部残余生长应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范围为:-853.10~-213.43με。Z2和Z5在周向上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较大,而Z1,Z3,Z4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不同树干高度研究中,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在树干基部向上与整体树干高度10%位置之间,生长压应变(即生长拉应力)随着树高增加逐渐增大,随后数值开始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单株和不同周向位置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影响不显著,但不同高度对生长应变影响显著;欧美杨107杨正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夏新莉  孙尚伟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群燕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地形、风吹、雪压、相临木竞争等,使得树木偏离原有的生长状态,发生树干倾斜、弯曲、树冠偏冠等现象(Alméras et al.,2005;John et al.,2003;Yamashita et al.,2007)。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树木为了更好地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形成一个抵御机制。立木中生长应力的存在及其分布方式是其抵御外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坤  李传荣  杨焕祥  梁强  刘莉莉  张彩虹  
【目的】以期为合理经营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汶河流域欧美杨I-107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代、二代、三代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成熟叶和凋落叶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计量特征。【结果】三代(连作2代)林成熟叶片的P和K含量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连作1代)(P<0.05),但一代林和二代林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连作对N素含量影响较小;连作增加了凋落叶中N,P,K含量,特别是三代林,进而导致三代林叶片N,P,K的回收率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彬  夏秀英  毕晓颖  栾雨时  
以欧美杨107(Populus×euram ericanacv.“74/76”)叶片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胆碱单加氧酶(CMO)基因转化,获得了耐盐转基因植株。试验结果表明,15 mg.L-1卡那霉素(Km)可作为筛选转化细胞的选择压;在农杆菌工程菌液中添加200μmol.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以显著提高抗性芽诱导率;PCR及Southern检测证明CMO基因已整合进抗性植株基因组;组织培养条件下的植株耐盐性测定及离体叶片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得到了提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水分和氮肥是影响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74/76’生长的重要因素。以1年生欧美107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氮施入量对欧美107杨苗高的影响,并建立水—苗高的水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苗高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水肥互作>灌溉量。欧美107杨苗高在300~36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8.45~19.25 kg.株-1,施氮肥量4.57~9.12g.株-1,即施尿素413.94~826.31 kg.hm-2;苗高在360~40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36.02~41.87 kg.株-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目的】分析杨树超短轮伐林纤维含量构成因素及其贡献率,明确育种目标,为杨树超短轮伐林选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以5个3年生欧美杨无性系(库安托杨、凌丰1号、凌丰3号、凌丰4号和凌丰5号)为材料,利用ExcEl、SPSS 17.0软件对5个无性系各性状数据进行方差、标准差分析,计算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利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对无性系各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建立单株纤维含量与生长、材性性状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对纤维含量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贡献率,了解其作用模式。【结果】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5个无性系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益文  任亚超  刘娇娇  梁海永  杨敏生  
【目的】鉴定并分析转双抗虫基因(BtCryl AC和API基因)欧美杨107杨(简称:转基因107杨)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且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美国白蛾和杨扇舟蛾具有高抗虫性的转基因107杨株系【方法】以10个转基因107杨株系2年生田间苗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测定,包括PC r检测、绝对荧光定量PC r检测和毒蛋白检测以及鳞翅目害虫抗虫性对比试验【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10个转基因株系均检测到外源基因BtCryl AC和API而对照未检测到,证明BtCryl AC和API基因已稳定插入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8月份PB1,PB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倩  
选取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测试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并测定应变测试位置处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干缩性质,分析应变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正常生长立木纤维长度、胞腔径、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正常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所有纤维形态指标和干缩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2)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偏心生长立木双壁厚、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胞腔径同时出现较快的上升趋势,纤维长度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2年生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在树干最外围年轮次生木质部取样,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和对应区微纤丝角均呈递减趋势,应拉区微纤丝角比对应区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显著;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基本密度呈增大趋势,对应区基本密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应拉区比对应区基本密度大5.7%~14.4%,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基本密度影响显著,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鹏  刘泽勇  李向军  刘四围  支恩波  李新利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