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7)
2023(16745)
2022(13755)
2021(12647)
2020(10398)
2019(23396)
2018(22957)
2017(43852)
2016(23855)
2015(26335)
2014(25857)
2013(25717)
2012(24037)
2011(21265)
2010(21460)
2009(19750)
2008(19794)
2007(17759)
2006(15806)
2005(14525)
作者
(70123)
(58514)
(58458)
(54660)
(37327)
(28049)
(26323)
(22707)
(22228)
(20944)
(20092)
(19604)
(18846)
(18565)
(18128)
(17711)
(17405)
(17364)
(16922)
(16873)
(14787)
(14416)
(14190)
(13531)
(13110)
(13070)
(13045)
(13026)
(11659)
(11600)
学科
(107270)
经济(107149)
(91333)
(81479)
企业(81479)
管理(78330)
方法(39497)
业经(35395)
(32963)
(30124)
数学(29934)
数学方法(29666)
中国(28916)
地方(27942)
农业(23836)
技术(21591)
(20969)
财务(20940)
财务管理(20915)
企业财务(19811)
(19648)
(19339)
贸易(19324)
(18714)
(18614)
(18223)
理论(17920)
(16851)
(16589)
环境(16213)
机构
学院(343606)
大学(337178)
(141626)
经济(138946)
管理(132921)
研究(116596)
理学(113872)
理学院(112542)
管理学(110842)
管理学院(110195)
中国(89126)
科学(72279)
(72117)
(64861)
(64231)
(59454)
(54330)
研究所(53844)
中心(52946)
业大(52813)
财经(51020)
农业(50632)
(46204)
(45090)
北京(45065)
师范(44564)
(43020)
经济学(42329)
(41865)
经济学院(38306)
基金
项目(227246)
科学(180028)
研究(164903)
基金(164449)
(144254)
国家(142900)
科学基金(123050)
社会(106832)
社会科(101304)
社会科学(101277)
(91993)
基金项目(87878)
自然(79206)
自然科(77382)
自然科学(77360)
自然科学基金(76044)
(75830)
教育(73646)
编号(65777)
资助(64896)
(54241)
成果(51929)
重点(51360)
(50702)
(48480)
(47025)
创新(46603)
课题(45757)
国家社会(44212)
发展(43112)
期刊
(166121)
经济(166121)
研究(99332)
中国(70784)
(59849)
学报(54570)
管理(53744)
(52361)
科学(51977)
大学(41036)
农业(40946)
学学(38901)
教育(35157)
(31591)
金融(31591)
技术(30639)
业经(30510)
经济研究(25525)
财经(25433)
(24206)
问题(22179)
(22102)
技术经济(18796)
商业(17295)
(17222)
现代(17132)
(17071)
科技(16990)
世界(16416)
资源(15592)
共检索到523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海宁  谷人旭  马远军  朱华友  
首先对比分析欧美与日本的企业文化差异,然后以汽车产业为例,探讨其企业文化差异对上海、广东汽车企业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美企业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平等观念,而日本则强调集体主义、感性主义和等级观念;因企业文化差异,欧美跨国汽车企业与日本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进入前者组建的企业网络难度与稳定性要弱于后者,而竞争激烈程度要大于后者,且后者在海外组建地方企业网络相对前者更为迅速;尽管后者比前者对地方企业网络的创新作用要强,技术扩散更为频繁,但这仅限其"封闭的供应商网络"范围内,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封锁更加极端。最后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守伟  朱瑶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金波  
企业进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企业进入的数量,还取决于进入企业的质量。文章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企业进入数量的基础上,主要从进入企业的企业制度、外来资本、专业领域以及区域分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进入企业的质量及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进入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必须针对不同企业实行有区别的进入管制政策,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经历过进口替代、本地化、国产化再到自由开放的不同时期,但时至今日印尼汽车产业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低端,即印尼汽车工业正处在低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向高端零部件生产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印尼步入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并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中国车企从21世纪初开始试水印尼市场,从销售到组装投资,拓荒之路异常艰苦。面对日资独大印尼的汽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战略、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金融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树立,是中国车企征战印尼汽车市场的基本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伊辉勇  孙涛林  
在新的科技浪潮与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交汇之际,顺应"汽车新四化"和突破"汽车四基"瓶颈是实现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最后机会。为了更好的研究汽车产业现状,本文基于核心区域整车企业配套中最具有关键技术代表性的发动机总成相关数据构建隶属合作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地理空间布局分析法,从技术归属和地理空间布局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动机总成所属7个网络均具有小世界特征,但密度较低,抗毁能力较弱;涉外资企业仍然是网络权力绝对掌控者,本土企业发展较慢但后劲很足,在发动机配套网络的主要权力掌控者和限制力来源群体中与涉外资企业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此外,零部件企业合作外溢性较强,地理距离不是做出"抱团"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所处的困境,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邱国栋  孟韬  
本文认为,建立供应商—制造企业—用户达到同步化运作的扩展企业,有利于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与虚拟企业的比较,界定了一般的扩展企业,初步探讨了以制造为核心的汽车扩展企业的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建立扩展企业所需电子商务的步骤。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琪  
伴随世界经济不断扩展与深入的一体化进程,不同国度人士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嬴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也相应引起了各界更多的关注。中国与各国经济交流的迅猛发展,使得有关中西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成为中外学者共同的课题①。本文旨在介绍欧洲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刘珊珊  李健  
以2000~2010年上市汽车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中心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网络中心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及创新绩效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的位置也对其创新绩效越有帮助。在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华清  刘志迎  李静  
芜湖汽车产业的奇迹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以奇瑞公司的访谈结果及193家零部件企业调查数据,对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龙头企业的控制能力、集群配套能力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得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国良   张丽丽   张笑笑   吴静  
[目的/意义]企业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技术合作具有不同但相关的特点,并且还受企业自身技术特征影响,因此从产业链视角研究企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制定灵活有效的战略规划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文章提出一个基于LDA与GCN模型的产业链多层网络框架MNIC-LG。首先,基于专利数据根据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建立企业多层技术合作网络;其次,使用LDA主题模型提取企业的技术主题概率矩阵作为节点的技术特征属性;最后,使用GCN提取网络结构属性,再融入层间关系,通过链路预测得到企业产业链各层环节的技术合作目标。[结果/结论] 企业在产业链上特定环节的合作受自身技术主题属性与其他环节合作关系的影响。使用多层网络,结合企业的技术主题属性特征与网络结构特征,引入产业链上的层间关系分析产业链各层企业技术合作关系的方法可行,能够有效预测企业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目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兵   宋超凡  
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技术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重要机会。采用专利信息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专利的引用关系入手,使用PageRank和HITS算法,提出同时考察专利技术影响力和企业创新影响力的复合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科学构建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进步指标,从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角度探讨数字化转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进步提升,正向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和企业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政策支持的促进效果显著。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创新生态等角度为决策部门评价新能源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及中国专利国内外布局提供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车维汉  
依据交易成本理论 ,日本企业间长期连续性交易关系可以解释为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组织交易之间的中间组织。与美国企业扩张等内部组织方式相比 ,它可节约固有的组织成本。“评价”、“退出”和“发言”等是其内部的竞争机制。可以称这种竞争为“看得见脸的竞争”和“有管理的竞争”。经济高速增长、外部市场欠发达和社会文化的同质性等 ,是该内部竞争机制运作的条件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