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9)
- 2023(8882)
- 2022(7949)
- 2021(7669)
- 2020(6415)
- 2019(14983)
- 2018(15040)
- 2017(29248)
- 2016(15950)
- 2015(17966)
- 2014(17966)
- 2013(17843)
- 2012(16268)
- 2011(14478)
- 2010(14212)
- 2009(12820)
- 2008(12272)
- 2007(10435)
- 2006(8940)
- 2005(7642)
- 学科
- 济(61698)
- 经济(61630)
- 管理(44186)
- 业(41536)
- 企(35249)
- 企业(35249)
- 方法(30016)
- 数学(25787)
- 数学方法(25491)
- 学(17026)
- 农(15160)
- 中国(14656)
- 财(14177)
- 业经(13277)
- 地方(12150)
- 理论(11591)
- 和(10685)
- 贸(10625)
- 贸易(10620)
- 易(10295)
- 农业(10227)
- 技术(9844)
- 环境(9805)
- 教育(9610)
- 务(9318)
- 财务(9261)
- 财务管理(9247)
- 制(9179)
- 企业财务(8763)
- 划(8566)
- 机构
- 大学(224326)
- 学院(220827)
- 管理(91896)
- 济(83368)
- 经济(81458)
- 理学(80500)
- 理学院(79616)
- 管理学(78279)
- 管理学院(77885)
- 研究(71432)
- 中国(50548)
- 京(47674)
- 科学(46186)
- 财(36194)
- 所(35343)
- 业大(33815)
- 农(33292)
- 研究所(32613)
- 中心(31764)
- 范(30396)
- 师范(30141)
- 北京(30108)
- 财经(30046)
- 江(29916)
- 经(27375)
- 农业(26221)
- 院(26065)
- 州(25043)
- 师范大学(24622)
- 经济学(24109)
- 基金
- 项目(157402)
- 科学(122932)
- 研究(115986)
- 基金(113428)
- 家(98271)
- 国家(97450)
- 科学基金(83712)
- 社会(70806)
- 社会科(66928)
- 社会科学(66910)
- 省(61385)
- 基金项目(61259)
- 自然(55412)
- 自然科(54068)
- 自然科学(54056)
- 教育(53084)
- 自然科学基金(53067)
- 划(51811)
- 编号(48350)
- 资助(46607)
- 成果(39224)
- 重点(34553)
- 部(34411)
- 发(32711)
- 创(32643)
- 课题(32394)
- 创新(30313)
- 项目编号(30282)
- 科研(30186)
- 大学(29661)
共检索到306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晓燕
欧美手语语言学研究始于1960年代。本文梳理了以欧美主要国家为代表的手语研究的(主要)历史进程,从音位、形态、句法、手语习得以及神经语言学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手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了手语与有声语言的独特之处,以及手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手语 音位 形态 句法 手语习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松梅 张宁生
聋人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聋教育中的实验与尝试 ,为我国手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就对聋教育中手语认知 ,聋人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背景、社会意义 ,手语语言学的结构分析 ,以及语言学家参与手语研究及其意义展开的论述 ,旨在通过对聋人手语语言学的研究 ,来促进中国聋人手语 (CSL)作为一种语言地位的认可及其在聋教育中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聋人双语/双文化 手语 语言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恒
手语语言学自诞生之日起,主要借用了有声语言的研究方法,其发展脉络也大致遵循了从当代语言学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功能主义到认知实证主义的发展轨迹,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理论视野。本文通过梳理和提炼中外手语语言学著述中有关方法论的表达,对手语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做一扼要介绍,并对其优劣进行简单述评。
关键词:
手语 方法论 语言学理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润楠
虽然近些年来聋人手语的语言地位在中国大陆逐渐得到认可,针对手语的研究也日渐丰富,但同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手语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手语的语言学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音、形态、语义、语用、句法及其历史发展和演化这几个部分对现阶段中国大陆的手语语言学研究做个归纳总结。总的来说,中国大陆手语语音学、音位学和形态学的研究已初见规模,而手语语义学和句法学只有零散的研究,手语语用学的研究则几乎为零。
关键词:
手语 语言 中国大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褚蓓娟
转喻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之一。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聋人和健听人一样,在认知过程中善于用凸显、易感知、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整体代替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搜集到的聋人自然手语语料的分析,揭示了手语转喻的认知运作机制以及典型的转喻构词方式,如特征转指人或事物,事件要素之间的转指,行为转指抽象概念,约定俗成的转指等。并分析了手语转喻构词的语义特点和词法特点。
关键词:
聋人手语 转喻 认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国华
美国手语研究之父、手语语言学研究的奠基人威廉姆.斯多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使手语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认可。他开创性的研究不仅奠定了美国手语的语言地位,更改变了手语使用者———聋人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深远地影响了聋人群体的生活和聋人文化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斯多基从英语语言研究转向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和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真理的学者风范;文章也比较客观地评介了他的手语研究和研究思想,力求给我国对这一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教育专家,特别是语言学家以启示和借鉴,以促进国内的手语语言学研究。
关键词:
威廉姆.斯多基 美国手语 手语语言学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阳琇
本文首先简述新加坡双语教育、卢森堡的三语教育、欧洲语学校的多语教育和加拿大的“浸没法”教育 ,在此基础上从心理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视角对新加坡双语教育和欧美典型的双语 (多语 )教育进行比较与透析
关键词:
新加坡 双语教育 浸没法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恒 吴铃
本文从象似性研究出发探讨手语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双向性,意指两个学科间概念和方法的交流,以达成二者之间的互补和整合,乃至重塑。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加深了对手语语言属性的认识,促使手语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都产生了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诸多无法得到证实的假设,在手语中可以找到显性证据。促进两个学科之间的会通交流,有利于建立概括力更强和系统性更完整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将口语和手语同时囊括其中。
关键词:
手语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 双向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国华
许多人对于手语还存在着不少偏见和误解,认为它是一种不健全的语言表达形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认为世界上所有聋人使用同一种通用的手势语等等。这些误解是因为我们对聋人群体及其赖以交际的语言形式缺乏认识与了解造成的。本文以美国手语为例,从语言学角度对手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别从音位、形态、句法层面描述了手语的语言特征;指出并强调手语跟口语一样具有人类语言的所有特征,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从语言学角度看,它是一种完全、自然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
手语口语美国手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琪玉
情报语言学是对各种情报检索语言以及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统一研究,以探索它们影响检索效率的共同规律和有效的改进途径。其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核心问题是提高情报检索效率。本文自述了我国情报语言学的创建、研究方法、内容发展过程、学科体系完善、若干成果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一、概述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无论是在语言观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给语言学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为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从目前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队伍日渐扩大且稳定发展,其研究对象明确,成果显著。在进行相当广泛的社会调查中,社会语言学家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并且提出了具有相当水平的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智
在整个课程领域经历着语言学转向的同时,课程史研究也已经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和"新文化史"潮流的影响下,突破传统的思想史和社会史书写理路,以课程话语作为历史考察的对象,揭示知识和权力间的关联,同时将自身的历史书写作为一种话语实践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课程探究方式。
关键词:
课程史 语言学转向 后结构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军伟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英语知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不能忽视的是,长久以来,人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多停留在交际层面,即:更加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更加注重英语的工具属性。但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本体意义探究较少,导致了英语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系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 理论体系 编者 语言学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熊和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