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7)
2023(12020)
2022(10139)
2021(9305)
2020(7492)
2019(17160)
2018(16756)
2017(32765)
2016(17618)
2015(19850)
2014(19715)
2013(19712)
2012(19028)
2011(17451)
2010(17930)
2009(16817)
2008(16489)
2007(14958)
2006(13786)
2005(12964)
作者
(51422)
(42754)
(42592)
(40544)
(27446)
(20238)
(19415)
(16358)
(16183)
(15519)
(14452)
(13988)
(13879)
(13675)
(13672)
(13239)
(12662)
(12488)
(12365)
(12319)
(10878)
(10494)
(10334)
(9821)
(9698)
(9669)
(9525)
(9506)
(8580)
(8460)
学科
(80023)
经济(79937)
(46766)
管理(46679)
(34422)
企业(34422)
方法(27977)
中国(27964)
数学(25035)
数学方法(24813)
(24711)
(21999)
贸易(21982)
(21503)
地方(21256)
(19580)
业经(17385)
(16831)
(16488)
银行(16470)
农业(16081)
(16068)
(15740)
金融(15739)
(13863)
(13248)
(12790)
(12592)
环境(12364)
地方经济(11658)
机构
学院(257015)
大学(255725)
(117267)
经济(114889)
研究(95101)
管理(94081)
理学(78757)
理学院(77832)
管理学(76779)
管理学院(76281)
中国(75918)
(57713)
(54971)
科学(53201)
(48366)
财经(44012)
研究所(42939)
中心(42917)
(41205)
(40523)
(39951)
经济学(37265)
北京(35921)
(34843)
师范(34544)
(33872)
经济学院(33697)
业大(32884)
财经大学(32457)
(32325)
基金
项目(157142)
科学(124642)
研究(119776)
基金(114122)
(98677)
国家(97454)
科学基金(82556)
社会(77712)
社会科(73917)
社会科学(73904)
(60510)
基金项目(58270)
教育(54301)
(51249)
自然(49549)
自然科(48354)
自然科学(48341)
编号(48302)
资助(47749)
自然科学基金(47475)
成果(41366)
(39608)
(35938)
重点(35379)
课题(34859)
发展(32853)
国家社会(32514)
(32436)
(32306)
教育部(31177)
期刊
(138792)
经济(138792)
研究(89035)
中国(56922)
(41194)
(39698)
管理(37284)
(36426)
金融(36426)
学报(34862)
科学(33490)
教育(30094)
大学(27161)
农业(26832)
学学(25306)
经济研究(23601)
业经(23172)
财经(22065)
技术(21535)
(19301)
问题(19079)
(19072)
国际(17776)
世界(14250)
(13839)
商业(12906)
理论(12902)
技术经济(12788)
现代(11978)
(11803)
共检索到42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应习文  杨美超  
参考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心国家历次紧缩货币对我国的溢出影响,从汇率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本次欧美发达国家货币紧缩将对我国贸易状况、市场利率和资本流动产生一定冲击,但整体影响有限。在政策应对上,建议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货币政策、扩大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账户的监管,以减轻溢出影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陆婷  肖立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推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全球经济运行营造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逐渐稳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美联储率先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自2015年12月起先后加息七次,并有条不紊地展开缩表计划;英国央行也于2017年11月宣布了十年来的首次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寅浩  黄文凡  
本文考察了2013年以来,在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不同国家货币政策对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其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导致了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普遍的资金流出,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欧央行、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导致资本流入,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不明显;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欧央行,这可能由于日元是传统套息货币的原因。本文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理  余慧娟  
选取10个经济发达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的面板数据,以美联储的基础货币投放与购债规模为自变量,以其他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物价水平、产出水平、资本市场波动、汇率、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的统计技术,研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溢出效应,使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差额扩大、物价上涨、产出增加,对资本市场、汇率、货币供应量等经济变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宗卉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近期我国出现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价格调整,其深层次原因是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也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平稳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存在背离的现象。因此,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是低效的,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雨萱  杨少华  
世界各国经济复苏态势的显著差异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明显分化,使得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日益突出。本文梳理了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了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对上述经济体的反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对不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聚类性;我国货币政策对发达经济体经济、金融运行也有明显的反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存志  付辉  刘可  
本文基于Tirole(2006)的非对称信息的外部融资分析框架和合约理论,从理论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投资效应以及对不同类别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和福利所产生的异质影响。在构建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外部融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和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2004年和2011年的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投资的异质性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嘉骞  托马索·曼奇尼-格瑞夫里  拉特纳·萨海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溢出效应。在非常规时期这种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引起的债券购买和流动性增加的结果,并且对不同国家影响各异。美国在退出QE时应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冲击,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基本面,以减少全球溢出效应的冲击。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胥华君  金振宇  李兴国  
今年以来,为对抗不断上行的通胀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相继启动货币政策紧缩步伐。文章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代表,探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新兴市场的应对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家和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雪霞  
本文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对抑制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的作用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在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着两难选择的情况下,应以市场手段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优先保护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彬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致经过了利率→货币量→以利率为主导的价格型目标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回顾和分析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及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旨在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规律,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秦菊香   尹继志  
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下降,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发生了变化,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方式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发展变化,旨在跟踪了解货币政策的国际最新走势,以求在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学习与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群  王向燊  
发达国家政府似乎在推行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方面达成了默契。日本超强力度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引起了市场关于货币战的广泛担忧,本以为在4月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和5月的七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会招来各国的批评。但实际上这两次会议都并未出现批评声音,主导会议的国家反而表示日本此举对于经济走出通缩是必要和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