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5)
- 2023(7574)
- 2022(6236)
- 2021(5982)
- 2020(4749)
- 2019(10858)
- 2018(10816)
- 2017(20059)
- 2016(11434)
- 2015(12682)
- 2014(12641)
- 2013(12099)
- 2012(11393)
- 2011(10279)
- 2010(10607)
- 2009(9962)
- 2008(9815)
- 2007(8694)
- 2006(7777)
- 2005(7251)
- 学科
- 济(39845)
- 经济(39753)
- 管理(33182)
- 业(28727)
- 企(23281)
- 企业(23281)
- 制(13418)
- 方法(12816)
- 财(12700)
- 农(12533)
- 中国(11141)
- 数学(10643)
- 数学方法(10465)
- 业经(10040)
- 地方(9554)
- 体(9238)
- 学(9014)
- 农业(8479)
- 融(8345)
- 金融(8342)
- 银(7767)
- 银行(7754)
- 体制(7702)
- 行(7448)
- 环境(7385)
- 贸(7077)
- 土地(7073)
- 贸易(7070)
- 务(7042)
- 理论(7036)
- 机构
- 大学(156414)
- 学院(155243)
- 济(61565)
- 经济(60103)
- 研究(57276)
- 管理(54828)
- 理学(46209)
- 理学院(45555)
- 管理学(44790)
- 管理学院(44481)
- 中国(44122)
- 科学(33865)
- 京(33768)
- 财(31986)
- 所(29245)
- 农(27167)
- 研究所(26179)
- 中心(26016)
- 江(25082)
- 财经(24025)
- 业大(22648)
- 范(22384)
- 师范(22172)
- 经(21624)
- 北京(21472)
- 院(21237)
- 农业(21193)
- 州(19876)
- 经济学(19076)
- 师范大学(18177)
- 基金
- 项目(102538)
- 科学(80077)
- 研究(77408)
- 基金(73338)
- 家(64694)
- 国家(64149)
- 科学基金(53694)
- 社会(48452)
- 社会科(45695)
- 社会科学(45688)
- 省(39128)
- 基金项目(38796)
- 教育(36723)
- 划(33899)
- 自然(33455)
- 自然科(32576)
- 自然科学(32569)
- 自然科学基金(32009)
- 编号(31669)
- 资助(28753)
- 成果(27567)
- 制(24791)
- 重点(23925)
- 部(23479)
- 课题(23053)
- 发(22230)
- 创(21364)
- 性(20643)
- 国家社会(20395)
- 教育部(20200)
共检索到249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庆媛 信桂新 江娟丽 陈展图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庆媛 信桂新 江娟丽 陈展图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国锋 李秀成 石耀荣 张昱 李再艳
[目的]耕地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等多种价值和功能,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土地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长久粮食安全。国外有关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研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轮作休耕制度和政策,期望为我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总结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轮作休耕相关政策,对比我国轮作休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结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在政策目标、粮食安全压力、补贴机制、轮作休耕类型方面与国外不同,因此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提出休耕轮作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结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决策的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和基层政策实施机构的建设,争取以轮作休耕为契机推进农业理念和技术模式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毅 邓志英
轮作休耕既是一项经济制度,也是一项政治制度。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农业生产目的不同,轮作休耕在不同历史时期略有差异;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轮作休耕的效果好于自我管理轮作休耕方式;谷物-豆科作物轮作是轮作休耕的主要方式,复种轮作是主要形式;农作大户轮作休耕积极性高于散户或者少量耕地拥有者;轮作休耕对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对整个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农民增产增收有促进意义,但对当年粮食(主粮)总产量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轮作休耕 农业耕地 制度 实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桂权 曾雄生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传统,在此基础上的合理轮作、注重施肥及适当休耕保证了土地肥力的长久不衰。在轮作制度方面,传统农业形成了北方以豆谷轮作为主,南方以粮肥轮作为主的基本模式。虽然自战国后,土地的休耕制度被逐步取消,但北方的耕作法中,如代田法、区种法、亲田法都有休耕的效果,南方稻田也有普遍的冬季休闲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建立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将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我国农业史上合理的轮作与休耕经验对今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轮作 休耕 连作 农业结构调整 历史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学荣 杨庆媛 陈展图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粮食价格 耕地利用 耕地轮作休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张红梅
轮作休耕是保障黑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确定粮食作物轮作休耕的耕地利用规模及空间分布,对实现黑土区耕地修养生息、提升地力和平衡粮食供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克山县、拜泉县和依安县为研究区,运用作物种植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多目标优化(MOP)模型和智能体土地布局优化配置(AgentLA)模型,基于地块尺度构建耕地轮作和休耕布局,适度调整轮作休耕规模及分布。结果发现:(1)研究区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高值和低值区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玉米和大豆种植适宜性高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北部和克山县西部,是玉米—大豆轮作优势区域。主要作物种植适宜性低值区交汇于依安县南部和拜泉县西南部,是休耕的重点区域。(2)基于种植结构优化的轮作规模实现了大豆种植比例增加和玉米种植比例减少,缓解了目前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通过设定多种粮食供求情景确定休耕规模有利于灵活应对粮食市场变动。(3)兼顾耕地空间适宜性和集聚性的轮作休耕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规模化经营,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科学重构黑土区耕地轮作和休耕空间布局,实现了耕地空间适宜性、空间集聚性、种植结构合理性和粮食供求稳定性的同步提升,为实现黑土区耕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蒲明 贺志锋 魏君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粮食价格与农民收益及耕地利用密切相关,尽管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但会带来价格扭曲、财政负担过重、耕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等负面效应。为配合粮食价格改革、弥补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局限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必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科学合理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需要提高对粮食价格与耕地轮作休耕关系的认识,依据粮食价格变化情况确定不同粮食品种耕地轮作休耕的优先次序,依据粮食价格来合理确定休耕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关键词:
粮食价格 耕地利用 耕地轮作休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信桂新 曾黎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作制度 制度演变 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陈丹玲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工具选择状况,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研究结果:(1)政策工具选择及其组合状况是分析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有效手段;(2)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弱势、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缺位是目前中国耕地轮作休耕政策的总体特征;(3)现行政策安排对耕地轮作休耕的各个阶段都进行干预,为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多方面的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进行耕地轮作休耕后续政策完善与设计时,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的应用结构,充分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与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