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3)
- 2023(11235)
- 2022(9184)
- 2021(8088)
- 2020(6878)
- 2019(15369)
- 2018(14774)
- 2017(29024)
- 2016(15052)
- 2015(16809)
- 2014(16694)
- 2013(16453)
- 2012(15607)
- 2011(14170)
- 2010(14818)
- 2009(14438)
- 2008(13370)
- 2007(12185)
- 2006(11157)
- 2005(10728)
- 学科
- 济(84006)
- 经济(83912)
- 管理(49701)
- 业(44536)
- 企(38638)
- 企业(38638)
- 融(27646)
- 金融(27644)
- 方法(26476)
- 中国(25299)
- 银(25045)
- 银行(25032)
- 行(24245)
- 数学(23320)
- 数学方法(23147)
- 财(22319)
- 地方(21704)
- 制(21199)
- 业经(17468)
- 农(16036)
- 体(15170)
- 学(14526)
- 务(14070)
- 财务(14039)
- 财务管理(14014)
- 企业财务(13481)
- 地方经济(13351)
- 体制(12269)
- 贸(11786)
- 贸易(11774)
- 机构
- 大学(222469)
- 学院(222408)
- 济(109220)
- 经济(107192)
- 管理(81431)
- 研究(79333)
- 理学(68926)
- 理学院(68191)
- 中国(67328)
- 管理学(67243)
- 管理学院(66827)
- 财(53398)
- 京(45458)
- 科学(41903)
- 财经(41415)
- 所(38995)
- 经(37346)
- 中心(36999)
- 经济学(36784)
- 研究所(34608)
- 江(33889)
- 经济学院(32826)
- 财经大学(30663)
- 农(29743)
- 北京(29001)
- 院(28570)
- 州(26975)
- 业大(26556)
- 范(26222)
- 师范(25964)
- 基金
- 项目(138980)
- 科学(111026)
- 研究(103911)
- 基金(103511)
- 家(88446)
- 国家(87760)
- 科学基金(76132)
- 社会(71212)
- 社会科(67865)
- 社会科学(67850)
- 基金项目(53708)
- 省(53099)
- 教育(46579)
- 自然(45456)
- 自然科(44395)
- 自然科学(44386)
- 自然科学基金(43638)
- 划(43633)
- 资助(42541)
- 编号(39785)
- 成果(33466)
- 重点(31909)
- 部(31723)
- 制(31529)
- 发(31261)
- 国家社会(30772)
- 创(29006)
- 课题(28463)
- 教育部(28225)
- 性(27751)
- 期刊
- 济(129398)
- 经济(129398)
- 研究(76169)
- 中国(45625)
- 财(42730)
- 融(38934)
- 金融(38934)
- 管理(33661)
- 学报(29126)
- 科学(28547)
- 农(27591)
- 大学(23766)
- 学学(22899)
- 财经(22802)
- 经济研究(22323)
- 经(19707)
- 技术(18658)
- 业经(17334)
- 教育(17036)
- 农业(16947)
- 问题(16428)
- 贸(13102)
- 技术经济(12398)
- 国际(12290)
- 世界(11996)
- 理论(10980)
- 统计(10904)
- 现代(10298)
- 经济问题(10243)
- 经济管理(10006)
共检索到358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日辉 李永权
汇率制度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引起汇率波动的冲击源性质。本文对ABRR模型进行扩展,引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和价格因素冲击,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会弱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价格因素的冲击则会强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结合中国经济数据,用ABRR扩展模型解释了我国的经济现实,提出"富有一定弹性的渐进调整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较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经济稳定性 汇率制度 ABRR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博
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在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诱因以及其调节机制,最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以便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永定
国民收入分配、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余永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分析框架:各宏观经济部门的资金流量关系首先我们把中国经济划分为居民、企业、政府和银行四个部门。即在中国的资金环流中,可选择上述四个节点。正如在所有环流中一样,流入和流出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峻赫 付婧 徐华歌
金融开放有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但也会加大金融市场风险暴露。本文以银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探究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开放在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此,在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防范化解能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改革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及经济波动的缓和化三者的互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协整检验得知,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其次运用脉冲反应模型得知该三者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城市化的推动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波动幅度的减小,反过来,经济波动幅度的减缓又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再次本文以非对称成分ARCH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是使得经济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志刚 郭桂霞
本文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了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先后顺序对宏观经济波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拟分析发现,扰动来源对金融自由化次序有重要影响。如果经济只面临国内扰动,不同改革路径对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差别不大;如果经济同时还面临明显的国外扰动时,资本账户开放先行的经济波动性显著高于利率市场化先行。因此,对于一个面临各种经济扰动的开放经济,利率市场化前提下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而资本账户开放先于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梅新育
一、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期的"资源诅咒":商品价格变动与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长实绩如表1所示,1992—2001年间,与美国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长的"无通胀增长"时期大体同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制成品价格年均下降1.0%,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年均下降1.3%,石油价格年均上涨2.3%;换言之,在此期间国际市场贸易条件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志国 徐德财 李雯宁
本文选取2005~201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国债交易数据,借助动态NS模型提供的水平、斜率和曲度因子刻画利率期限结构特征,基于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实证判别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影响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存在显著的结构变化特征,而基于三类动态因子结构突变点进行分段回归的效果,明显优于固定系数模型的回归效果,且系数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显著,但并不稳定,其影响结果依赖于人们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期。因此,政府在政策选择过程中必须有的放矢,以提升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唐亚晖
本文首先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多元动态因子模型,得到能够反映我国金融系统内在不稳定性的潜在不可观测因子,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在"金融不稳定区制"和"金融稳定区制"下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以"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金融加速器理论"等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特定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自回归模型MSIAH(M)-ARX(P)研究了我国金融系统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内在的周期不稳定性,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这种金融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高速增长"阶段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而在"适速增长"阶段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捷 蒋晓阳 朱顺和
文章以广东省21个城市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是否会抑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则不存在影响。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翔 祝梓翔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和收入规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消费规模对产出具有非稳定效应,一般性政府支出规模和产出波动率的负向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累进型税收机制和需求扰动型政府支出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BC),模型拟合出政府支出规模的非稳定效应和税收的稳定效应。当将政府支出视为生产性支出后,支出规模的稳定效应体现出来,虽然在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稳定效应会消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萌 蒋冠
笔者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互动与联动机制。分析表明,货币存量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房地产相对价格与实际利率是货币冲击效应的核心传导变量。目前中国主要宏观变量偏离稳态水平较远,并存在房地产价格泡沫,化解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应该坚持规则性货币政策原则,控制货币存量与增长率,使房地产相对价格与实际利率趋于合理。
关键词:
货币存量 房地产价格 通货膨胀 冲击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克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日臻完善,金融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日益突出。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对于保持当前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局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在IS—LM—AS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状态的特点、动态调整方式。研究结论表明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 ,由于市场自身缺乏稳定机制 ,经济只存在惟一的均衡路径 ;任何冲击都会破坏经济的稳定 ,而经济体系自身不会向稳定方向调整 ,其结果是经济波动呈发散趋势。通过进一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政策的操作方式及绩效的考察发现 :利率政策调整滞后、调整不充分、政策操作并不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