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9)
2023(9946)
2022(8393)
2021(7788)
2020(6550)
2019(14975)
2018(15045)
2017(28600)
2016(16358)
2015(18398)
2014(18688)
2013(17677)
2012(16874)
2011(15375)
2010(15654)
2009(14112)
2008(14058)
2007(12503)
2006(11092)
2005(9915)
作者
(45373)
(38071)
(37968)
(36117)
(24412)
(18192)
(17262)
(14890)
(14684)
(13698)
(13223)
(13209)
(12290)
(12288)
(12193)
(11781)
(11342)
(11293)
(11152)
(11010)
(9872)
(9541)
(9376)
(8790)
(8723)
(8553)
(8392)
(8377)
(7773)
(7703)
学科
(68970)
经济(68877)
管理(39162)
(36419)
方法(28782)
(28003)
企业(28003)
数学(25914)
数学方法(25679)
中国(21610)
(18638)
地方(16606)
(15575)
(15392)
(13780)
(13198)
业经(12996)
农业(12804)
(12326)
金融(12317)
理论(11518)
(10907)
银行(10871)
(10581)
贸易(10579)
(10512)
(10139)
地方经济(9945)
教育(9884)
技术(9379)
机构
学院(224572)
大学(224540)
(90909)
经济(88916)
研究(83715)
管理(78909)
理学(67675)
理学院(66787)
管理学(65560)
管理学院(65127)
中国(60560)
科学(49951)
(47780)
(44051)
(43511)
(39731)
研究所(39527)
中心(36610)
(35962)
(34346)
财经(34295)
师范(34000)
业大(32240)
(31240)
农业(31107)
(30698)
北京(30200)
经济学(28825)
(27587)
师范大学(27576)
基金
项目(149285)
科学(118337)
研究(112892)
基金(106834)
(93752)
国家(92947)
科学基金(78057)
社会(70618)
社会科(66758)
社会科学(66746)
(58874)
教育(56157)
基金项目(55714)
(51160)
自然(48540)
自然科(47399)
自然科学(47378)
编号(46836)
自然科学基金(46529)
资助(43748)
成果(40042)
课题(35194)
重点(35117)
(34732)
(33508)
(30702)
教育部(29998)
国家社会(29277)
(28890)
创新(28821)
期刊
(101907)
经济(101907)
研究(68145)
中国(53067)
教育(39453)
学报(36508)
(36255)
科学(32765)
(32482)
管理(28649)
大学(27763)
学学(25834)
农业(24363)
技术(23284)
(22727)
金融(22727)
财经(17576)
经济研究(15966)
职业(15659)
业经(15289)
(15156)
问题(13390)
(12902)
(12566)
论坛(12566)
(11814)
国际(11238)
世界(11192)
技术教育(11063)
职业技术(11063)
共检索到348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雪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存在许多障碍,缺乏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的统一评价标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尤为困难。2002年,欧盟开始实施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改革,新的欧盟职业资格认证系统包含三个子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认证的一般体系、以工作经验作为证明的自动的资格认证体系、特殊行业的自动职业认证体系。欧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改革的目的是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对东北亚地区劳动力合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凯旋  
为应对经济增速下降后劳动力市场的僵化趋势,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制度和政策领域不断改革,推出了以安全为前提的、积极的灵活安全模式,弱化劳动市场分隔的开放式协调法和帮扶失业者的专项基金。在当前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且多项改革齐发的情况下,欧盟的经验对我国构建安全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朝翰  韩丹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关键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海洋  
在解释国际秩序的构成上,现实主义传统强调权力的基础地位,自由主义传统认为权力不能单独起作用,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则重视"说服与承认"关系在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东亚区域国际秩序的发展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别,中华帝国(1)长期拥有权力优势和慎重使用权力的传统,并在东亚区域中心和边缘地区形成了明确的秩序原则和灵活的妥协空间。权力结构——协商规范间的平衡共存使古典东亚区域秩序长期维系。西方殖民列强打破东亚区域的隔绝性后,传统帝国秩序下的中心—边缘权力结构解体,既有协商规范也失去了吸引力,协商规范与权力结构的关系也由平衡转向依附。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没有找到新的平衡,使东北亚区域格局陷入长期动荡。如何在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间找到平衡,成为解释东北亚区域秩序发展的重要视角。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静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削弱,亚洲经济崛起,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国际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区域经济体收益目标转型使大国关系充满变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关键阶段、中日韩经贸合作将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构想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要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协调发展次区域合作,发展优势产业,与邻国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胜今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组织区域性的合作体系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等。在亚洲,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经济圈的构想,如东北亚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经济圈(图们江三角洲)、华南经济圈、EAEG构想(东亚经济联盟)等等。实际上,这些构想都是从研究区域合作体系的立场出发提出来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东北亚区域政治研究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独立的研究体系。适应东北亚区域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状况 ,有必要加强综合性的区域研究 ,探讨如何运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地、历史地分析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方案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雪  
欧盟共同就业策略的建立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阿姆斯特丹条约、卢森堡进程、里斯本和尼斯欧盟会议是欧盟就业策略形成的里程碑。欧盟共同就业策略不仅有利于各成员国的协调合作,而且更加有利于实现欧盟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和未来的经济增长。欧盟共同就业策略的建立对于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韩的劳动力合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利于3国劳动力合作的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欧盟2010年的金融改革法案打破成员国各自为政的现行监管格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为欧盟金融监管体系确定了"一会三局"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以加强整个欧盟层面上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泛欧金融监管体系是欧盟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金融业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有诸多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祥  
构建或完善"国家资格框架"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融通性发展的一大要务。作为亚洲的先进国家之一,新加坡也构建出了自己的"国家资格框架"——劳动力技能资格认证体系。这一框架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框架"更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向,在新加坡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新加坡的"国家资格框架"也处于转型当中,逐渐向各国的普通"框架"靠拢:将该"框架"中的各种资质与中等教育及之后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颁授的正规学历、文凭等同和衔接起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风华  
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图书馆与信息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提出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英国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可以为我所借鉴、改造和利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本文以目前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为着眼点,从资源差异、产业差异和人口数量、分布、劳动力差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劳动力国际迁移的要求。阐述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苏联远东、日本、南朝鲜、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余缺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设想。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四种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迁移的基本模式,即日本的“输入与海外雇用相结合”模式;苏联的“多层次,大批量输入”模式;南朝鲜的“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模式;中国的“多输出,少输入”模式。并从劳动力资源预测、技能培训、管理、研究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力资源计划与管理的办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平静  
欧洲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欧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其成功经验,跨区域合作模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值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特色聚焦1975年2月,欧洲各国部长级委员会决定成立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负责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