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2)
- 2023(18788)
- 2022(15865)
- 2021(14789)
- 2020(12613)
- 2019(29088)
- 2018(28798)
- 2017(54395)
- 2016(29574)
- 2015(33664)
- 2014(33524)
- 2013(33019)
- 2012(30308)
- 2011(27391)
- 2010(27311)
- 2009(25332)
- 2008(25005)
- 2007(22002)
- 2006(18941)
- 2005(16924)
- 学科
- 济(120329)
- 经济(120170)
- 管理(88650)
- 业(82275)
- 企(68557)
- 企业(68557)
- 方法(58086)
- 数学(51259)
- 数学方法(50502)
- 财(33297)
- 中国(32585)
- 农(31311)
- 贸(29581)
- 贸易(29566)
- 易(28773)
- 业经(25706)
- 制(25512)
- 学(24975)
- 务(20850)
- 财务(20775)
- 财务管理(20725)
- 地方(20428)
- 农业(20330)
- 环境(20208)
- 企业财务(19566)
- 银(19230)
- 银行(19167)
- 理论(18755)
- 融(18510)
- 金融(18505)
- 机构
- 大学(428214)
- 学院(426869)
- 济(178399)
- 经济(174984)
- 管理(163395)
- 研究(145129)
- 理学(141924)
- 理学院(140349)
- 管理学(137607)
- 管理学院(136847)
- 中国(109608)
- 科学(89811)
- 京(89641)
- 财(81031)
- 农(76058)
- 所(73862)
- 研究所(67447)
- 业大(67035)
- 中心(66350)
- 财经(64956)
- 江(61953)
- 农业(60403)
- 经(59117)
- 北京(56046)
- 经济学(55170)
- 范(52472)
- 院(52471)
- 师范(51760)
- 经济学院(49873)
- 州(48767)
- 基金
- 项目(291214)
- 科学(228816)
- 基金(213876)
- 研究(204866)
- 家(189454)
- 国家(187988)
- 科学基金(160339)
- 社会(130986)
- 社会科(124347)
- 社会科学(124311)
- 省(112728)
- 基金项目(112515)
- 自然(106462)
- 自然科(104087)
- 自然科学(104054)
- 自然科学基金(102203)
- 划(96143)
- 教育(95333)
- 资助(88755)
- 编号(80613)
- 重点(66411)
- 部(64713)
- 成果(64708)
- 发(61453)
- 创(60988)
- 创新(57186)
- 科研(57046)
- 课题(55946)
- 教育部(55271)
- 国家社会(55183)
- 期刊
- 济(186206)
- 经济(186206)
- 研究(118859)
- 中国(80475)
- 学报(72930)
- 农(67878)
- 科学(65270)
- 财(63850)
- 管理(59798)
- 大学(54826)
- 学学(52156)
- 农业(45927)
- 教育(40138)
- 技术(37200)
- 融(36642)
- 金融(36642)
- 财经(31968)
- 经济研究(31582)
- 业经(29325)
- 经(27430)
- 业(25807)
- 贸(25379)
- 问题(25210)
- 国际(22202)
- 统计(21925)
- 版(21548)
- 技术经济(20692)
- 策(20154)
- 科技(19731)
- 世界(19528)
共检索到61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纯 曹雪琳
随着2023年5月16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生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CO2排放国将面临贸易成本上升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下跌。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受损情况,文章依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最终文本的具体细则,设置了五种欧盟征收“碳关税”模拟情景进行GTAP-E预测。文章还讨论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以及如中国或全球其他国家实施与欧盟对等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欧盟实施CBAM会产生出口贸易转向效应,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的同时增加了中国对其他非欧盟国家的出口。(2)欧盟CBAM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贸易影响呈现异质性。短期内,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仅限于CBAM覆盖的产品;长期内全部产业出口都将受损。在所有国家和行业中,高碳排放国家和高碳强度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中国因较大的出口基数和各行业的高碳强度导致了劳动密集产业和资本密集产业贸易的“双重对外转移”,出口的恶化程度最为显著。(3)中国相比接受“碳关税”,在国内发展碳市场既能确保较低的碳泄漏,又可实现较为显著的减排效果。且实际上,欧盟CBAM的实施对减排的影响较小,而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尤其若全球均实施与欧盟对等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将急剧恶化,程度远大于对减排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廖东声 李曌坤 庄定鹏
RCEP的生效为中日双边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2013—2022年SITC分类下的产品贸易数据,对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和贸易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RCEP关税减让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在样本期间呈波动增长态势,导致贸易逆差波动变化;两国贸易结构主要集中在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表明两国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贸易结构特征显示,中日双边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GTA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RCEP的生效推动了中日贸易额增长,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显著影响;尽管中国在经济效应上的增幅较小,但中国对外贸易潜力更多体现在与其有更大贸易互补性的其他贸易成员国。
关键词:
RCEP 中日双边贸易 GTAP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青松 李彦锋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RCEP的生效实施将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产出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汽车及零部件的贸易现状及竞争与互补关系,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RCEP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出和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在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且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RCEP的关税减免将使中国汽车的产出与进出口额显著增加,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提升互联互通、投资和劳动力等因素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RCEP的降税安排,提升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大汽车零部件产品及电动车的出口,并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自由化"将导致中国经济总量和碳排放同步增加,碳排放强度维持基本不变,比较而言,参与"多边自由化"对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实际GDP增长和消费者福利改善更为有利;而"多边贸易自由化+TPP+TTIP"对中国构成了明显的贸易歧视,导致中国贸易条件和消费者福利显著恶化,经济总量明显下降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均上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何伟刚
近年来,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从概念走向立法,碳关税在气候治理及国际贸易领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从气候治理和国际贸易双重视角对碳关税实质进行剖析,对欧盟和美国碳关税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特点进行对比,运用全球贸易和环境分析模型(GTAP-E)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碳关税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模拟。分析表明,欧盟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但通过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可以抵消部分影响,使得影响总体可控;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实际作用有限,却会导致欧盟及其他部分发达经济体碳排放量增加,总体是“损人不利已”。考虑到欧美对碳关税持积极态度、“先行者”可能带来的示范效应以及未来更多发达经济体实施碳关税政策产生的“合围”冲击,我国有必要采取积极开展碳关税谈判、加速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和完善碳市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综合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英明 李晓依
欧盟将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对中国部分产品出口乃至全球产业链布局均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生产单位产品隐含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从中短期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我国钢铁、铝、水泥、化肥四大行业,以及44种碳泄漏产品清单出口和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从长期看,将对现有国际贸易规则产生影响,基于气候变化的贸易竞争将加剧,碳排放定价权争夺更加激烈。因此,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变背景下,我国宜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降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负面影响;加强与国际社会对话、协调及合作,共同解决碳减排和碳泄漏问题;加快国内碳市场建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研究并适时征收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互为补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瑜 刘勇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进口商根据特定进口产品的碳含量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价格购买并提交相应的排放配额,由此支付特殊的碳成本,从而对国际货物贸易造成了限制性影响。就其贸易属性而言,它不属于关税措施,也不构成在进口环节加征的国内税费,而是一项具有数量限制效果的进口措施。为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防范跨境单边气候措施的使用,中国应深刻揭露其贸易保护主义特质,积极开展中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构建绿色低碳贸易规则体系,加快完善国内碳市场的建设。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瑜 刘勇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进口商根据特定进口产品的碳含量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价格购买并提交相应的排放配额,由此支付特殊的碳成本,从而对国际货物贸易造成了限制性影响。就其贸易属性而言,它不属于关税措施,也不构成在进口环节加征的国内税费,而是一项具有数量限制效果的进口措施。为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防范跨境单边气候措施的使用,中国应深刻揭露其贸易保护主义特质,积极开展中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构建绿色低碳贸易规则体系,加快完善国内碳市场的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张晓磊 王原雪
美国是中国林木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然而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严重威胁双边林木产品贸易的正常秩序。文章借助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两国相互加征关税对双边林木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如果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进一步升级,林木产业不被进一步加征关税,中国的林木产业将间接受益,实现产出和出口的扩张,而美国的林木产业产出与出口则将小幅受损。②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至对来自对方的全部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则中国林木产业的产出和贸易盈余都将因失去美国部分市场而萎缩,而美国林木产业则会因进口减少引致的进口替代效应实现产出和贸易盈余的增加。③就林木产业而言,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要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在对等的关税大战下,中国林木产业的受损程度将更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曙东 崔奇峰
本文从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的现状出发,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相对于中国和东盟不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显著改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从农产品来看,中国的水稻、小麦出口增加幅度很大,糖类、蔬菜水果、油菜籽和以玉米为主的粗粮、肉类产品在出口上有一定机遇,而原奶出口将减少。中国在蔬菜水果、糖料作物、肉类产品和糖类产品上的进口将增加;从工业品来看,中国在运输设备、纺织品、石油煤炭制品及天然气方面出口会增加,但是煤炭、石油、化工橡胶及塑料制品出口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服务业来看,贸易、通讯、金融、商业及其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宇 张亚雄
欧韩自贸区正式生效启动,而欧盟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的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所以,自贸区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最新的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2015年欧韩自贸区完全实现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对我国总体经济呈负面影响,但幅度很小。与出口相比,进口贸易下降幅度更大,我国贸易平衡项有所改善。从产出看,我国的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对我国工业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区域产品贸易看,自贸区实施对我国进出口的贸易转移效应明显,我国将更倾向于出口到欧盟市场而不是韩国市场。与此相反,对于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进口需求有从欧盟转移到韩国的趋势,在...
关键词:
欧盟 韩国 自贸区 动态GTAP 进出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军 路泽禅
蒙古国作为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经贸伙伴,在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蒙双边贸易状况,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并运用动态GTAP模型对中蒙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蒙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两国经贸发展带来显著的增长效应;与关税壁垒消除相比,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对中蒙经贸发展更有利;中蒙两国产业受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两国谷物、加工食品等行业,但中国的纺织及制衣业、公共事业及自然资源和蒙古国的畜牧业、交通与通讯及公共事业都将受到一定的不利冲击。基于上述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中蒙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昕 吴金昌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在即,其被欧盟赋予了两项主要目标:预防碳泄漏及维护产品公平竞争秩序。以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贸易作为研究视角,在预防碳泄漏方面,该机制无视碳泄漏归责逻辑,单方推行市场调节方案,有悖于气候治理的全球观念,隐含气候单边主义实质;在维护产品公平竞争秩序方面,该机制通过主导碳定价,转移境内贸易禀赋优势而限制他国出口,干扰正常国际贸易秩序,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实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将在全球气候治理层面削弱中国的气候话语权,干扰低碳发展计划进程;在国际贸易层面打击对欧关联企业出口能力,限制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有鉴于此,当下中国应在国际和国内层面双措并举。在国际层面上,通过推行全球气候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WTO规则并构建国际碳关税,延展制度应对的缓冲期间;在国内层面上,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与完善碳市场、碳税建设,提高制度应对的内生能力,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利益并助力世界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会出现"多赢"局面。此外,FTA框架下的中国、欧亚经济联盟及中亚三国之间的经济福利具有较强契合性,且福利提升呈现典型的帕累托改善特征,但中国产能过剩的部门产出将面临负面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