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428)
- 2022(8943)
- 2021(7952)
- 2020(6969)
- 2019(16046)
- 2018(15630)
- 2017(30263)
- 2016(16336)
- 2015(18155)
- 2014(18206)
- 2013(17984)
- 2012(16701)
- 2011(15018)
- 2010(14990)
- 2009(14077)
- 2008(14228)
- 2007(12844)
- 2006(10946)
- 2005(9693)
- 学科
- 济(70886)
- 经济(70820)
- 管理(46805)
- 业(46224)
- 企(37159)
- 企业(37159)
- 方法(35389)
- 数学(31482)
- 数学方法(31261)
- 贸(23148)
- 贸易(23140)
- 易(22469)
- 财(19318)
- 农(18206)
- 中国(15893)
- 地方(14059)
- 学(13938)
- 业经(13663)
- 务(12838)
- 财务(12823)
- 财务管理(12796)
- 企业财务(12097)
- 农业(12013)
- 制(11330)
- 环境(10378)
- 技术(10228)
- 融(10167)
- 金融(10164)
- 关系(10140)
- 出(9972)
- 机构
- 大学(243885)
- 学院(242190)
- 济(104659)
- 经济(102801)
- 管理(92596)
- 研究(82256)
- 理学(81210)
- 理学院(80328)
- 管理学(79003)
- 管理学院(78578)
- 中国(59885)
- 科学(51849)
- 京(49470)
- 农(48769)
- 财(45178)
- 所(43025)
- 业大(41342)
- 研究所(39498)
- 农业(39322)
- 中心(37233)
- 财经(37095)
- 江(34742)
- 经(33661)
- 经济学(32493)
- 北京(30343)
- 经济学院(29874)
- 院(29274)
- 范(28828)
- 师范(28396)
- 财经大学(27524)
- 基金
- 项目(166356)
- 科学(129507)
- 基金(122134)
- 研究(113802)
- 家(109111)
- 国家(108252)
- 科学基金(91229)
- 社会(73570)
- 社会科(69995)
- 社会科学(69966)
- 基金项目(65536)
- 省(64955)
- 自然(61037)
- 自然科(59687)
- 自然科学(59662)
- 自然科学基金(58641)
- 划(55529)
- 教育(51824)
- 资助(49551)
- 编号(44197)
- 重点(37785)
- 部(36840)
- 发(35774)
- 创(35111)
- 成果(34471)
- 科研(33243)
- 创新(32959)
- 计划(32726)
- 教育部(31136)
- 国家社会(30841)
- 期刊
- 济(105188)
- 经济(105188)
- 研究(64419)
- 学报(45128)
- 农(42577)
- 中国(39659)
- 科学(38109)
- 财(34936)
- 大学(32617)
- 学学(31396)
- 管理(30347)
- 农业(28633)
- 融(19679)
- 金融(19679)
- 贸(18759)
- 经济研究(18642)
- 技术(18310)
- 财经(17986)
- 业经(17186)
- 国际(16974)
- 教育(16699)
- 业(16127)
- 问题(15864)
- 经(15382)
- 版(12766)
- 商业(12756)
- 技术经济(12590)
- 科技(11464)
- 世界(11450)
- 统计(11322)
共检索到342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悦 陈明伟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向欧盟出口以及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向欧盟进口均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说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欧双边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比较稳定,而且欧盟对华的直接投资与中欧双边贸易在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从短期看来,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欧盟进出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洪庆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了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欧盟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但影响较小,影响中、欧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和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GDP)。这表明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战略主要是针对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的。文章最后部分对如何促进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和扩大中、欧贸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贸易 欧盟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樊莹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中的中方顺差一直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新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及由中欧生产要素的结构差异导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等。日趋严重的中欧贸易失衡不仅使表面上拥有贸易逆差的一方在贸易谈判中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同时也进一步助长了全球经济失衡,并强化了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着的严重缺陷。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贸易不平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勾东宁 白冠迪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双边的进出口贸易及投资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分析欧债危机前后中欧双边进出口贸易及投资的变化可知:欧洲国家内需疲软导致中欧双边进出口总额增速减缓、贸易结构有所调整,中欧双边投资需求增大;从整体看,欧债危机并没有彻底扭转中欧经贸关系的基本格局,双边贸易、投资领域合作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还出现了些难得的新机遇。从短中期看,中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会继续扩大,但局部贸易摩擦会呈现常态化;如果中欧双方能够采取相互妥协、公平、公正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争端,中欧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可以实现长久的互惠互利、共进共赢。
关键词:
欧债危机 中欧 双边贸易 贸易摩擦 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春宇 蓝艺华 朱鹤
本文从投资增量、投资覆盖率、投资领域、贸易增量、贸易伙伴和贸易结构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非洲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及特点。同时本文以非洲42个国家为样本,选取2004-2016年的中非投资和贸易等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短期而言,FDI流量的增加会替代中国从非洲的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对非洲的出口贸易;长期来看,FDI存量的增加创造了中国对非洲的进出口贸易;与北非和东非相比,西非、中非和南非的不可测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更大的正向影响。综合现状及回归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应该扩大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分散经贸合作领域和地区、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预警机制来促进中非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静
自2004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起,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但当前中欧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5590.6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但欧盟对华贸易救济严重。自1979年欧盟首次发起对华反倾销案开始,截至2013年12月31日,欧盟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82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李荣林
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引力模型,对14个主要投资国1984年至2004年对华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贸易的增长,但是各国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却有着明显差异。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是贸易促进型的,我国澳门地区、马来西亚、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新加坡的外国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
关键词:
直接投资 贸易 我国 引力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娟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投资也大幅增加,商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增加以及劳动力价格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影响着中欧双边贸易。政府与企业双方面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继续深化中欧双边合作,创造开放、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双边贸易 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娟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投资也大幅增加,商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增加以及劳动力价格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影响着中欧双边贸易。政府与企业双方面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继续深化中欧双边合作,创造开放、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双边贸易 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娟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投资也大幅增加,商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增加以及劳动力价格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影响着中欧双边贸易。政府与企业双方面要利用好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影响,继续深化中欧双边合作,创造开放、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 欧盟 双边贸易 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江云 赵书博
在中国利用外资的国别和地区中,欧盟是仅次于亚洲十国/地区、美国,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三大来源。自1979年以来,截止到2000年底,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363885个)中,欧盟位居第三,占全部外资项目比重为3.13%,低于亚洲十国/地区81.71%、美国8.60%;在中国吸收外资合同总金额(6760.97亿美元)中,欧盟也位居第三,所占比重为7.46%,低于亚洲十国/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张沁雪 廖宇新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成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26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2001~2020年的贸易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并分析中欧班列对贸易效率的影响,最终结合反事实模拟,利用预期贸易增长空间和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分析中欧班列产生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运输距离对贸易的抑制性明显,沿线国家的2020年平均出口和进口贸易效率分别为44.37%和46.04%,出口贸易效率的增速快于进口,出口贸易效率分布离散程度远小于进口;中欧班列的开通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一步,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的缩短均能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对进口效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出口效率;同时,运输距离的缩短会降低贸易效率的波动;根据反事实模拟结果,中欧班列开通使沿线国家的预期贸易增长空间达到16.70%~45.24%,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大于出口贸易。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汤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银华 朱文蔚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大,特别是受到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协整理论研究了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进出口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得出美国增加对我国的投资,将促进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且可以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