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667)
- 2022(10552)
- 2021(9693)
- 2020(7845)
- 2019(17994)
- 2018(17447)
- 2017(32849)
- 2016(17386)
- 2015(19487)
- 2014(19085)
- 2013(19107)
- 2012(18117)
- 2011(16838)
- 2010(16705)
- 2009(15203)
- 2008(15042)
- 2007(12975)
- 2006(11696)
- 2005(10711)
- 学科
- 济(84260)
- 经济(84179)
- 管理(45465)
- 业(45425)
- 企(33519)
- 企业(33519)
- 方法(32647)
- 数学(28756)
- 数学方法(28625)
- 中国(27567)
- 贸(25287)
- 贸易(25270)
- 易(24567)
- 农(22932)
- 地方(21802)
- 业经(17707)
- 财(16445)
- 农业(15656)
- 学(14719)
- 制(14036)
- 银(13742)
- 银行(13698)
- 环境(13618)
- 融(13606)
- 金融(13605)
- 行(13343)
- 发(13129)
- 地方经济(12145)
- 技术(12142)
- 关系(11597)
- 机构
- 大学(256746)
- 学院(255742)
- 济(118975)
- 经济(117127)
- 研究(99145)
- 管理(93767)
- 理学(80815)
- 理学院(79802)
- 管理学(78670)
- 管理学院(78222)
- 中国(75348)
- 科学(58694)
- 京(55318)
- 所(51149)
- 财(49662)
- 农(48840)
- 研究所(46730)
- 中心(42705)
- 财经(39846)
- 业大(39130)
- 农业(38555)
- 经济学(37837)
- 江(36591)
- 经(36562)
- 北京(35703)
- 院(35356)
- 经济学院(34281)
- 范(33628)
- 师范(33216)
- 科学院(30911)
- 基金
- 项目(171307)
- 科学(135385)
- 基金(126602)
- 研究(121420)
- 家(113089)
- 国家(112162)
- 科学基金(94230)
- 社会(81655)
- 社会科(77677)
- 社会科学(77662)
- 基金项目(66449)
- 省(64165)
- 自然(59611)
- 自然科(58296)
- 自然科学(58277)
- 自然科学基金(57303)
- 划(55527)
- 教育(54122)
- 资助(51463)
- 编号(45524)
- 发(42721)
- 重点(39340)
- 部(38923)
- 成果(36297)
- 创(36020)
- 国家社会(35271)
- 发展(34209)
- 创新(33855)
- 展(33701)
- 教育部(33184)
- 期刊
- 济(130793)
- 经济(130793)
- 研究(79881)
- 中国(53397)
- 农(45096)
- 学报(43702)
- 科学(40700)
- 管理(34970)
- 财(34438)
- 大学(32697)
- 农业(31244)
- 学学(31134)
- 融(26157)
- 金融(26157)
- 经济研究(23600)
- 教育(23364)
- 业经(21570)
- 贸(20860)
- 财经(19909)
- 国际(19359)
- 技术(18847)
- 问题(18735)
- 业(17555)
- 经(17306)
- 世界(16354)
- 商业(13105)
- 技术经济(12570)
- 科技(11957)
- 资源(11643)
- 版(11631)
共检索到39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小雪
一、冷战期间印欧关系集中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在独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印度与欧洲的关系发展十分缓慢。这主要由三个事实决定:一是印度与欧洲相去甚远,战略利益重合较少,而且二战后印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偏向苏联,双方自然在政治上也就保持一定距离。二是印度自身经济发展缓慢,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隋广军 杨从杰
自我国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后,双方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贸易额不断增加。但就现有双方之间的贸易格局而言,与欧盟的经济实力及双方各自的贸易合作潜力是不相称的,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了制约我国与欧盟之间经贸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与欧盟之间需要拓展和发展的合作领域,并认为广东省可以成为欧盟成员国及企业进入我国的首选目标区域之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童介民
一、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统一大市场 从北极到地中海,欧盟横跨12个国家,人口达3.49亿。这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统一大市场,商品、科技、金融、劳务和服务等都非常发达,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和大国争夺的战略重要地区。欧盟的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6.4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6.5%,出口贸易总额14466亿美元,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静珍 张汉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军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04年至今,除2012年以外,欧盟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前,中欧经贸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但也不乏摩擦和矛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演化等制约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对中欧经贸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制约中欧经贸关系整体向好发展的因素予以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姚铃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发展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第一,中国与欧盟在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领域合作逐步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存在进一步增长空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贸易国,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1995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鹤
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复苏 2003年欧盟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三年下降,欧盟1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2年的1.0%降至0.8%,欧元区12国的增长率从0.8%降至0.4%,不仅低于世界经济总体和美国的增长速度,而且低于多年处于经济衰退的日本。2003年欧盟经济增长停滞主要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车卉淳
本文认为,2004年欧盟东扩以后,随着东欧10国的加入,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欧盟的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欧盟东扩后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以及中、欧双向投资发展不平衡等。文章提出,为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我国应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的互补性等。
关键词:
欧盟东扩 中欧经贸关系 歧视性贸易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小中 马涛
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第五次扩大即东扩已经排上日程表,这对中欧经贸关系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为进一步发展中欧贸易创造了良机,有利于整体贸易环境的改善;消极影响是东扩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大力引进外资不利,可能会助长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中国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并重视对欧盟的贸易,实施灵活的区分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企业则应充分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利用投资促进贸易。
关键词:
欧盟 东扩 中欧经贸关系 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湘永
从欧盟对华新经济政策看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陈湘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今年7月5日,欧洲联盟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欧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新政策在提出要与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密切合作的同时,并强调指出,今后欧盟将努力与中国全面发展经济和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祖强 淡远鹏
中国与欧盟的经济之间有着较强的互补性 ,具有发展经贸关系的良好基础和前景。中国加入WTO将深化和拓宽这种关系 ,促使双方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文分析了中国“入世”后中欧间经贸关系的前景 :贸易额和投资额将大幅增加、贸易结构会逐渐得到优化、投资的地区和产业流向将进一步改善、其他经贸合作将更为密切 ,中欧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中国“入世” 中欧经贸关系 前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天华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潜力仍然很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21世纪初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及促进中印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经贸关系 发展 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清源 蒋海勇 雷裕春
东盟宪章是东盟成立40多年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的生效会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东盟宪章评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盟宪章生效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在东盟宪章生效后我国应采取强化政治互信、增强贸易互补性、实施投资东盟战略和主动推动CAFTA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东盟宪章 中国东盟 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铃 秦磊
2021年2月欧盟发布新贸易政策文件。这份冠名为"开放、可持续和坚定的贸易政策"文件,较为清晰地展示了欧盟未来十年贸易政策的三大核心目标,以及为实现三大核心目标所需要聚焦的六方面行动。与2015年贸易政策——《贸易惠及所有》比较,新贸易战略立足于加速欧盟从新冠疫情复苏,适应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建设成为更具韧性的世界的欧洲等诸多考虑。中欧经贸关系是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上升为欧盟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同年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结束。欧盟新贸易政策此时出台,为我国思考未来如何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供了借鉴。我国宜在深入全面分析欧盟贸易政策出台背景、推进重点的基础上,洞悉欧盟相关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落实"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积极主动作为,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欧盟 贸易政策 中欧经贸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磊 李彬 玉泉
一、中国与东盟当前合作环境与基础(一)多数东盟国家经济运行良好。东盟由文莱、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老挝、越南、缅甸十国构成,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与经济结构,各国大都沿循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区域内的经济互补与合作。当前,在东盟国家内外环境相对宽松、政局总体平稳的条件下,各国发展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