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7)
- 2023(8847)
- 2022(7410)
- 2021(6949)
- 2020(5873)
- 2019(13415)
- 2018(13144)
- 2017(24744)
- 2016(13511)
- 2015(15506)
- 2014(15258)
- 2013(15345)
- 2012(14619)
- 2011(13404)
- 2010(13305)
- 2009(12631)
- 2008(12695)
- 2007(11260)
- 2006(10111)
- 2005(9668)
- 学科
- 济(57218)
- 经济(57119)
- 管理(41144)
- 业(36320)
- 企(30051)
- 企业(30051)
- 方法(23673)
- 数学(20857)
- 数学方法(20683)
- 中国(18919)
- 财(16820)
- 制(16484)
- 农(14185)
- 贸(13696)
- 贸易(13687)
- 易(13484)
- 业经(12025)
- 学(11960)
- 体(11414)
- 银(11165)
- 银行(11135)
- 融(10972)
- 金融(10970)
- 行(10756)
- 体制(9602)
- 环境(9354)
- 务(9004)
- 财务(8986)
- 财务管理(8959)
- 农业(8751)
- 机构
- 大学(205590)
- 学院(198711)
- 济(92900)
- 经济(91342)
- 研究(79368)
- 管理(71590)
- 中国(61592)
- 理学(60759)
- 理学院(60032)
- 管理学(59232)
- 管理学院(58850)
- 京(45109)
- 科学(44748)
- 财(44447)
- 所(40909)
- 研究所(36968)
- 财经(34447)
- 农(34385)
- 中心(34222)
- 经(31548)
- 经济学(30774)
- 北京(29366)
- 江(29261)
- 院(28469)
- 业大(27895)
- 经济学院(27538)
- 农业(27302)
- 财经大学(25869)
- 范(24520)
- 师范(24189)
- 基金
- 项目(129997)
- 科学(103046)
- 基金(98105)
- 研究(93513)
- 家(87551)
- 国家(86930)
- 科学基金(72682)
- 社会(62548)
- 社会科(59409)
- 社会科学(59397)
- 基金项目(50078)
- 省(45778)
- 自然(45685)
- 自然科(44619)
- 自然科学(44601)
- 自然科学基金(43873)
- 教育(42530)
- 资助(41463)
- 划(41071)
- 编号(34365)
- 部(31601)
- 重点(30402)
- 成果(30105)
- 制(28899)
- 发(27942)
- 国家社会(27886)
- 中国(27645)
- 教育部(27183)
- 创(26914)
- 创新(25580)
共检索到31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天桂
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有效运转,有赖于同自身目标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的合理设置和运行规则的严格制定。由于建立之初的全球经济环境并不相同,各自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处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层次,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机制均拥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凡 张汉林
欧盟是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深、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典范。东盟是当今世界上积极推进一体化的重要经济体。二者之间进行FTA谈判,将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区域整合模式,对其进行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凡
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是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抵消贸易转移效应,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应该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必要时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遏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关键词:
欧盟 东盟 FTA 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世腾 周金燕
东盟已与中、日、韩等6国签订自贸区(FTA)协议,构建起FTA网络。东盟签署的诸多FTA中,原产地规则内容总体具有相似性,但相关证书的签发、格式等程序性方面差异较大。根据东盟原产地标准的具体运用情况,计算得出东盟FTA及日本与东盟成员双边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性指数。结果表明印尼-日本、文莱-日本、新加坡-日本、东盟自贸区及升级后的中国-东盟等FTA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较低,东盟-日本、泰国-日本、越南-日本及东盟-印度等FTA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偏高。
关键词:
东盟原产地规则 FTA 限制指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玉主 沈铭辉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FTA全面启动,双边90%的贸易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准确评估中国-东盟FTA的实施效果,对中国未来的FTA战略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中国—东盟FTA的利用率尽管高于其他自由贸易安排,但依然偏低。因此,本文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中国—东盟FTA的宣传力度,重视其示范作用。
关键词:
自贸区 中国—东盟FTA FTA利用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晓朋
越南作为极具潜力的发展中经济体,其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战略比较清晰,积极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签订贸易协定,尽可能拓展自贸协定网络。除了影响广泛的CPTPP,越南—欧盟FTA也很有代表意义,这是欧盟第一次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全面开放市场,也是越南融入发达经济体市场乃至全球经济进程中的里程碑,对越南和欧盟都有重要影响,其原产地规则将影响众多行业。本文通过对越南—欧盟FTA原产地规则的梳理,分析其对纺织服装和汽摩产业的影响,并关联考虑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天桂
在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转型的2009年,中国-东盟FTA的构建进入关键时期。尽管双方并没有因此延缓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步伐,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FTA,但包括贸易与环境的摩擦及冲突在内的"中国威胁论"的不和谐之音还是若隐若现。低碳经济转型为中国-东盟FTA建设贸易与环境的协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契机和内部驱动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作奎
比较中国和日本对欧盟的看法,在国际学术界尚无人从事此项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实证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和日本对欧盟的看法进行比较。文章认为:在对外关系战略权重上,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欧盟;中国对于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更为均衡的外交政策,而日本更倾向于发展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但在应对贸易摩擦问题上,日本有更多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日对欧政策为发展国际关系中的中日欧三边关系互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欧洲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艳红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桂
双边/多边FTA的蓬勃发展,无论对中国-东盟FTA还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积累经验,深化中国-东盟FTA的发展,谋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由可能变为现实;又可能分散各自的注意力,降低参与中国-东盟FTA建设的积极性,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处于散沙状态。切实形成机制协调,加快中国-东盟FTA深化与拓展的步伐,成为双边/多边FTA对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郎永峰 尹翔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本文利用一个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具有显著扩大效应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CAFTA符合"自然的贸易伙伴"的事前贸易关系紧密和空间距离接近标准;同时,CAFTA成员间产品出口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进一步降低成员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对CAFTA成员间和世界贸易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CAFTA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捷 单文婷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欧盟 东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瑞萍 贾佳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构建标志着全球正在形成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东盟逐渐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并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贸易保护下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与东盟的碳定价主动权、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动性、绿色低碳领域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产生了影响,试图以碳关税形式重掌国际气候变化话语权。基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要点及本身的适配性冲突,探讨中国与东盟绿色低碳合作的基础与前景,从坚定多边主义、完善法律及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提高绿色低碳合作战略定位、积极同欧盟进行减排义务磋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合作前景等方面找寻中国—东盟合作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减少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
碳边境调节机制 中国—东盟 绿色低碳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霞 张慧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是推进区域合作、减少外部环境干扰、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分析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的现实基础,得出结论:我国与联盟经济发展趋势提供的机遇、我国对联盟直接投资存在的潜力、双边经贸关系的密切、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双边贸易较强的互补性为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FTA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并且双方具有良好的政治关系、面临着共同的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具有相同的政策目标为双方构建FTA提供了牢固的政治基础;除此之外,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深入的文化交流也为双方构建FTA提供了一定现实基础。
关键词:
FTA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 现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