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8)
2023(4316)
2022(3707)
2021(3432)
2020(3078)
2019(6927)
2018(6808)
2017(12381)
2016(7539)
2015(8697)
2014(8423)
2013(8442)
2012(8536)
2011(7843)
2010(7827)
2009(7199)
2008(7409)
2007(6668)
2006(6133)
2005(5618)
作者
(27026)
(22974)
(22624)
(21586)
(14794)
(11365)
(10302)
(8959)
(8944)
(8440)
(8120)
(7890)
(7846)
(7736)
(7660)
(7115)
(7031)
(6849)
(6805)
(6778)
(6193)
(5804)
(5802)
(5398)
(5394)
(5277)
(5107)
(4962)
(4958)
(4933)
学科
(26517)
经济(26477)
管理(15869)
(15618)
(11919)
企业(11919)
方法(10926)
(10583)
数学(9151)
数学方法(8962)
(8239)
中国(7393)
(6176)
贸易(6173)
(6006)
(5965)
农业(5597)
业经(5502)
地方(5359)
(5210)
理论(4809)
(4760)
金融(4757)
(4394)
银行(4346)
(4293)
(4226)
教育(3788)
环境(3769)
技术(3433)
机构
大学(115058)
学院(111491)
研究(51104)
(39123)
经济(38143)
科学(36914)
中国(35390)
管理(33808)
(33552)
(30611)
理学(28550)
研究所(28486)
理学院(28029)
农业(27368)
管理学(27095)
管理学院(26931)
(26769)
业大(23879)
中心(21120)
(18642)
(18433)
(18204)
(17438)
北京(17046)
(16925)
农业大学(16892)
科学院(16870)
(16490)
师范(16144)
(15777)
基金
项目(77671)
科学(57726)
基金(54618)
(53296)
国家(52873)
研究(48325)
科学基金(40722)
(30727)
自然(30093)
自然科(29379)
自然科学(29361)
自然科学基金(28872)
(28059)
基金项目(28028)
社会(27119)
社会科(25374)
社会科学(25363)
资助(24059)
教育(22357)
重点(19398)
计划(18858)
科技(17850)
编号(17739)
(17067)
(16629)
成果(16127)
科研(15839)
(15537)
(14941)
创新(14691)
期刊
(45674)
经济(45674)
学报(32064)
研究(32063)
(31013)
中国(25881)
科学(25696)
大学(21583)
农业(21127)
学学(20496)
教育(13247)
管理(13121)
(12440)
(11973)
(9902)
金融(9902)
业大(9797)
农业大学(8126)
(8031)
技术(7627)
林业(7174)
国际(7060)
经济研究(6913)
财经(6807)
世界(6623)
(6475)
科技(6128)
中国农业(5921)
(5904)
图书(5860)
共检索到177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霞  樊军锋  高建社  
采用室内切枝水培法开展欧洲黑杨×川杨、欧洲黑杨×滇杨人工杂交实验.结果表明:欧洲黑杨×川杨、欧洲黑杨×滇杨授粉后第10天坐果率分别达92.88%和82.14%,种子发芽率达80%和50%,成苗率达72.5%和65.63%,杂交可配性强;这2个杂交组合当年生杂交苗平均苗高分别为44.3和42.2 cm,平均地径分别为5.50和5.37 mm,生长量非常接近,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4.5%和19.01%,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10.7%和16.1%,变异幅度较大;F1代杂种实生苗在苗期主要性状特征表现为多态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斌  樊军锋  高建设  周永学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55%和20%,最低仅为20%和5%,可配性差异较大;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性水平差异;69号×川杨、69号×卜氏杨2个杂交组合杂种苗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分别为2.87和2.38m,平均地径分别为2.57和2.13cm,且均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严艳兵  潘惠新  
【目的】分析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种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性,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方法】以美洲黑杨不同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了9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并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了解美洲黑杨杂种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遗传互作,并依此开展美洲黑杨优良杂交组合的联合选择。【结果】杂交组合间3个生长性状与5个叶片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苗高、地径、材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的家系遗传力均达0.8以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遗传变异系数为8.6%(叶长)~31.13%(材积),有利于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与苗高、地径、材积间均达极显著正遗传相关(P<0.01)。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除叶形指数、侧脉夹角和叶宽基距外,其他叶片性状对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进度和间接选择效率较高。通径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遗传控制作用较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和叶周长通过苗高和地径对材积产生较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开展美洲黑杨9个杂交组合的生长与叶片性状联合选择,选出3个速生优质的杂交组合(B106×NL15、S3239×NL15、NL447×SY2),材积遗传增益达26.90%。【结论】美洲黑杨杂交组合子代1年生苗的3个生长性状和5个叶片性状均存在丰富变异,遗传互作显著;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大,5个叶片性状对材积也产生较大的间接控制效应。综合指数选择法能有效地选出速生优质杂交组合,材积遗传增益较高,杨树遗传改良效果较好。表8参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长海  张晓艳  李金花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 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_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浩  饶俊  关莹  张利萍  刘盛全  高慧  
【目的】以母本美洲黑杨50号杨、父本欧洲黑杨N179杨及其3个杂交子代(中林46、108杨、桑巨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亲本和子代间木材的材性径向变异规律,为杨树材性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测定其化学、物理及解剖特性。【结果】木材的材性测定结果表明:亲本及其3个子代的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在1.36%~2.15%;综纤维素为79.23%~83.19%;半纤维素为35.09%~35.94%;α-纤维素为43.34%~47.25%;木质素为20.70%~24.73%,除中林46的木质素质量分数(20.70%)低于亲本,其他子代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均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5种杨树基本密度变化范围在0.33~0.39 g/cm~3,纤维长度为971.06~1 145.65μm,纤维宽度为16.19~19.36μm,纤维长宽比为57.07~67.28,壁腔比为0.26~0.31,腔径比为0.76~0.80。亲本与杂交子代材性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出的趋势是:苯醇抽提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综纤维素含量在1~5年上升较快,后趋于稳定;α-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木质素含量逐渐下降;中林46中母本与子代基本密度逐渐增加,父本与另外两个子代逐渐降低;纤维长度逐渐增加,在7~8年生时,增加速度明显降低;纤维宽度逐渐增加,8年生后趋于平缓;纤维长宽比逐渐增加,7年生后增加速度变缓;壁腔比先降低后增加,在6~7年生时达到最低;腔径比先增加后降低,在6~7年生时达到最高。【结论】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及杂交子代材性性状差异显著,各材性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亲本与子代径向变异规律一致,母本50号杨的苯醇抽提物和木质素含量低、α-纤维素含量高、纤维较长、长宽比和壁腔比大,且这些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小,利于遗传控制,在5种无性系中为最佳,子代的中林46的木质素和解剖特性都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暝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以美洲黑杨杂种F1代及亲本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气体交换指标、气孔特征和Ru BP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以揭示美洲黑杨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光合速率、气孔特征、RuBP羧化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子代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与亲本和低亲子代相比,超高亲子代H1、H2的光合面积(单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最大、光合生产率(平均超母本46.22%,超父本66.37%)、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超母本280.09%,超父本452.29%)、Ru BP羧化酶活性最大(平均超母本20.79%,超父本58.56%),上、下表皮数量比和气孔频度最大,光饱和点最高(平均为2 189.3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学  苏晓华  樊军锋  刘永红  高建社  
 对引进的59个欧洲黑杨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无性系苗高广义遗传力为84.79%,遗传变异系数为10.55%;地径广义遗传力为79.22%,遗传变异系数为11.8%。以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为指标,应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选出表现好的欧洲黑杨无性系13个,其苗高遗传增益为12.3%,地径遗传增益为12.2%,其中的N8,N51,N48表现特别突出,综合评比超过或接近参照种欧美杨107号,如果选择这3个无性系,则苗高遗传增益可达18.5%,地径遗传增益可达23.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涛  张川红  郑勇奇  贾志清  马淼  胡建军  
以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和非转基因欧洲黑杨无性系对照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其扦插苗在盆栽条件下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目的是了解外源基因的导入是否对欧洲黑杨的光合作用产生了非预期效应。结果表明:除了Ci和Fv/Fm外,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在其他光合指标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但Pn的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各异,光合"午休"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经相关性检验表明,转基因欧洲黑杨的Pn与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对照仅有Gs日变化曲线与Pn日变化曲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管兰华  潘惠新  黄敏仁  施季森  
为了研究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I 69)×欧美杨(P.euramericana(I 45)F1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第12年生的数据,对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利用率和弯曲度等8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弯曲度这一性状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各无性系之间都呈极显著差异。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算可知,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和利用率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 65,0 75,0 50,0 81,0 51,0 71和0 63,表明各性状为中等至高度遗传,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要强于环境的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克兵  许林  沈宝仙  涂炳坤  苏应辉  谯四红  樊孝萍  荣新军  徐永钢  田元玲  张燃  
以适宜于湖北地区栽培的5个黑杨优良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子代遗传力、杂种优势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变异丰富,杂种优势显著。苗高、地径生长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1年根1年秆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6.74%、85.22%;苗高的一般配合力变量、特殊配合力变量分别为21.56%、78.44%,地径的分别为61.39%、38.61%。2年根1年秆苗木的生长表现与其一致。杨树对锈病、溃疡病、天牛的抗性均受多基因控制。子代的锈病抗性与亲本关系显著,溃疡病和天牛抗性与亲本无显著相关性。以现有的主栽杨树品种的生长为标准进行苗期选择后,杂交子代可获得显著的超亲优势和遗传增益,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暝  黄秦军  丁昌俊  苏晓华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1;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秦军  丁明明  张香华  苏晓华  
对引进的92个1年生和65个4年生欧洲黑杨无性系进行材性测定,并结合171个SSR标记进行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和4年生欧洲黑杨的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0.3088g.cm-3和0.3552g.cm-3,纤维长分别为601.3μm和649.4μm,纤维宽分别为21.81μm和23.11μm,微纤丝角分别为26.5°和26.1°。4年生欧洲黑杨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α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32%、78.62%、41.48%和20.93%。通过SSR标记位点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共获得与1年生材性性状关联的SSR标记位点10个,其中基本密度3个,微纤丝角5个,纤维长2个,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涵  刘宣劭  金昊  黄鹏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角日变化规律、测量叶形态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叶/叶柄解剖结构。【结果】亲本F的光响应主要通过叶柄扭曲角和叶悬挂角的协同作用完成趋光和避光运动,M则通过改变叶悬挂角来完成;F1代3种类型通过叶角变化进行光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亲本和杂交F1代的叶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其中F和FP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锡兵  李博  张志毅  马开峰  何占国  刘承友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天气晴朗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分别呈单峰和倒双峰变化趋势;编号为191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两次峰值均高于165和177,191和177的低值高于165;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相近,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利用美洲黑杨×青杨杂交三代谱系探索了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受主基因的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杂种优势明显且在F2代中继续存在;纤维宽与微纤丝角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纤维宽与基本密度、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均为显著负相关;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和微纤丝角均为弱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为弱正相关;纤维长和纤维宽、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显著相关;而微纤丝角与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之间不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