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3)
2023(6309)
2022(5233)
2021(4694)
2020(3700)
2019(8329)
2018(8217)
2017(15144)
2016(8300)
2015(9366)
2014(9453)
2013(9492)
2012(9521)
2011(8902)
2010(9084)
2009(8376)
2008(8157)
2007(7427)
2006(6915)
2005(6729)
作者
(26179)
(22077)
(21822)
(20726)
(14222)
(10614)
(9905)
(8622)
(8522)
(8093)
(7632)
(7404)
(7334)
(7141)
(7027)
(6654)
(6522)
(6498)
(6484)
(6368)
(5936)
(5586)
(5389)
(5252)
(5108)
(4973)
(4915)
(4904)
(4646)
(4423)
学科
(42177)
经济(42140)
(19022)
管理(17338)
地方(17015)
中国(15738)
(13983)
(11973)
企业(11973)
(11094)
业经(10473)
农业(9918)
地方经济(9545)
(9076)
(8543)
金融(8541)
方法(8380)
(7972)
银行(7960)
(7883)
(6944)
贸易(6931)
(6876)
环境(6835)
发展(6765)
(6738)
(6586)
数学(6520)
数学方法(6452)
技术(6235)
机构
学院(122668)
大学(121323)
研究(52256)
(51063)
经济(49869)
管理(40647)
中国(39264)
理学(32848)
理学院(32340)
管理学(31777)
科学(31776)
管理学院(31541)
(28128)
(28105)
(25716)
研究所(25232)
中心(23238)
(22282)
(21505)
(20279)
师范(20074)
农业(19820)
北京(18633)
(18442)
业大(18159)
(17923)
(17605)
财经(16549)
师范大学(16060)
科学院(16003)
基金
项目(74626)
研究(57578)
科学(57413)
基金(50114)
(43719)
国家(43236)
科学基金(35332)
社会(35273)
社会科(33193)
社会科学(33190)
(31164)
(25987)
教育(25853)
基金项目(25640)
编号(24519)
(23412)
成果(21520)
自然(20479)
资助(20408)
自然科(19911)
自然科学(19901)
自然科学基金(19523)
发展(19063)
(18694)
课题(18531)
重点(17581)
(15709)
(15495)
(15005)
(14515)
期刊
(69945)
经济(69945)
研究(42858)
中国(33999)
(25739)
教育(20366)
学报(20316)
科学(18424)
农业(17625)
管理(16046)
(15991)
金融(15991)
(15309)
大学(14807)
学学(13530)
业经(12586)
技术(11161)
经济研究(10603)
(9001)
问题(8788)
图书(8310)
财经(8112)
世界(7572)
(7086)
(6937)
国际(6846)
(6710)
论坛(6710)
(6333)
书馆(6166)
共检索到214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宝忠  
对广东和福建省部分养鳗场1994-1995年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暴发病做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鳗池发病历时6-10天,死亡率为90%左右,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4-8月,其中5-6月为最高;养鳗场水源采用河流水者发病几率为91.67%,采用水库及地下水者分别为16.67%和25.0%、探讨了该暴发病的病因及预防对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生力  黄  王崇明  宋晓玲  孙修涛  于佳  张岩  杨丛海  
研究了山东省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公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分布);1994年病程长而缓,部分地区形成两个高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了1993年青岛流亭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平均潜伏期(6.02天)和暴露日期。依据107个样品的切片分析,证实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玉  郭文场  杨振国  邹尔新  张凯  马家好  
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 ,对患“狂游病”的和健康的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各 30尾 ,53项血液指标 ,共 3180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别“狂游病”欧洲鳗鲡和健康鳗鲡的判别公式 ,并介绍了其血液学判别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罗玉双  韩庆  
2002年7~8月份,对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鳗鲡独孤吸虫(AzygiaAnguillae)对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的鳗鲡独孤吸虫对黄鳝的感染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以华容点的最高(51·7%),津市点次之(46·7%),其余4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感染强度也一样,华容点的最高,为4·7,津市点次之,为3·1,不同采样点的感染强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常德采样点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在6、7、9月和翌年1、4、5月黄鳝感染有鳗鲡独孤吸虫,感染率在1·6%~18·4%间波动(以7月份最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海平  
从患烂鳃病的病鳗分离到多株细菌 ,其中三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 ,经生理、生化等测试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具动力的短杆菌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枸掾酸盐利用、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 ;硝酸盐还原 ,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明胶酶、尿素酶、V -P反应、吲哚反应阴性。对氟哌酸、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种持  陈振泽  陈启春  张恒远  
本文主要探讨欧洲鳗(A.anguilla)在我国南方地区流水开放式生态条件下,其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鱼类的生长与大小分化的特点,营养需求与摄食习性特点,适宜的养殖密度及分选时间,盛夏高温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病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养殖成活率86.6%,饲料效率为71.1%,净增倍数15.4,日增长量为:0.30g/尾·日,平均水体单产为:18.9kg/m~3,最高达25.7kg/m~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昌彬  王金星  刘存仁  吴中华  陈忠科  张红卫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盐度、pH值、温度、氨态氮浓度 ,感染后 5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变为氨态氮浓度、pH值、温度、盐度。我们还进行了混合水平的正交实验 ,即在盐度水平不变 ,氨态氮浓度降到适宜的水平 ,再研究温度、pH值、氨态氮三种因子对带毒对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温度、氨态氮浓度和pH值 ,这与我国养殖对虾发病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俞伏松  林能锋  
以70%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制备鳗源创伤弧菌生物1型高致病菌株FJ03-X2的胞外产物(ECPs),攻毒试验表明,该ECPs对鳗鲡无致病力;SDS-PAGE分析表明,该ECPs由约36 ku为主的系列蛋白条带组成。制备ECPs的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以20μg/尾的剂量腹腔注射免疫规格为15~20 g/尾的欧洲鳗鲡,ELISA分析表明,21 d和28 d时的血清抗体效价约为1∶1 280,免疫印记显示,ECPs中分子量为36 ku以上的蛋白成份可被免疫欧洲鳗鲡血清所识别,是构成ECPs的主要免疫原;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免疫欧洲鳗鲡显示出较高的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也显示出,单纯以ECPs等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新明  
本文主要综述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转变与人口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转变的机理 ,流行病学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转变中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海平  曾占壮  余培建  李志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刀豆蛋白A(ConA)质量浓度和鳗鲡血清质量分数4个参数的测定,确定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42-90 h,培养温度分别为15.0℃、20.0℃、25.0℃和30.0℃时,细胞培养液中Con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μg/mL、20μg/mL和30μg/mL,鳗鲡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15%时,淋巴细胞于20.0℃、含10μg/mL ConA,10%鳗鲡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培养66 h后可获得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钟相  吴绍强  胡孝忠  
1997年11月,作者选取山东省内不同地理位置,养牛较集中的7个县、市的规模化牛场(或肥育小区)及养牛村,现场调查了牛痒螨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率、体表病变面积比、用药史及危害情况.调查发现,牛痒螨病在山东省的发生有以下特点:①本病发生有极强的季节性,自1997年10月中旬开始发生至翌年3月中旬结束;②本病的发生与牛的品种及年龄间有一定的关系,外来引进品种对本病抵抗力较差,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而山东地方品种鲁西黄牛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年龄方面,一岁以内犊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禹  
采用访问调查、血片和淋巴片镜检及采集疫区羊体的蜱叮咬健康羊进行单一种分离等方法,查明张家川县东、中部地区为山羊泰勒虫(Theileria hirci)病流行区。此病在当地流行已久,给当地养羊业带来了严重危害。特别在目前,规模养殖迅速兴起,羊只的其它疫病被逐步控制,此病的危害日趋突出。每年3~6月,全县每年有1万多只绵、山羊发病,上万只羊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是为31%和67.48%。疫区当年繁殖的羔羊及从外地引进的羊大部分死于该病,每年因羊只患病减重、死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发展商品养羊业的一大祸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