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7)
2023(6356)
2022(5011)
2021(4567)
2020(3570)
2019(7836)
2018(7111)
2017(14024)
2016(7362)
2015(7945)
2014(7536)
2013(7212)
2012(6837)
2011(5941)
2010(6257)
2009(6145)
2008(5147)
2007(4495)
2006(4097)
2005(3871)
作者
(18454)
(15360)
(14884)
(14449)
(9586)
(7203)
(7113)
(5961)
(5715)
(5401)
(5181)
(5119)
(4799)
(4786)
(4709)
(4653)
(4453)
(4408)
(4395)
(4125)
(3712)
(3640)
(3557)
(3497)
(3441)
(3427)
(3370)
(3255)
(3098)
(3079)
学科
(26240)
经济(26201)
(25459)
金融(25458)
(22623)
管理(22307)
(21914)
银行(21909)
(21368)
(19552)
企业(19552)
中国(15435)
(11370)
中国金融(10937)
(10323)
方法(9402)
(8435)
财务(8420)
财务管理(8405)
数学(8306)
数学方法(8238)
企业财务(8188)
(8080)
业经(7874)
地方(7820)
(6980)
环境(6690)
体制(6011)
农业(5768)
(5051)
机构
学院(95256)
大学(94545)
(42858)
经济(41974)
管理(35005)
中国(33018)
研究(32856)
理学(29743)
理学院(29488)
管理学(29142)
管理学院(28980)
(22901)
(18565)
财经(18022)
中心(17663)
(16680)
(16514)
(16494)
金融(16207)
银行(16092)
科学(16042)
(15266)
(15094)
经济学(14731)
财经大学(13815)
研究所(13659)
经济学院(13466)
(13442)
人民(13367)
(13332)
基金
项目(62764)
科学(49951)
研究(49026)
基金(46226)
(39202)
国家(38837)
科学基金(33832)
社会(33298)
社会科(31755)
社会科学(31745)
(24085)
基金项目(23849)
教育(21425)
(19925)
编号(19157)
自然(19144)
自然科(18697)
自然科学(18693)
资助(18415)
自然科学基金(18372)
成果(16371)
国家社会(14573)
重点(14538)
(14394)
(14208)
(14131)
(13914)
(13587)
课题(13306)
创新(13269)
期刊
(44745)
经济(44745)
研究(30864)
(28951)
金融(28951)
中国(18556)
(17731)
(13834)
管理(12500)
学报(12178)
科学(11079)
大学(10209)
学学(9718)
财经(9162)
教育(8824)
农业(8797)
(7775)
经济研究(7283)
业经(6282)
国际(6132)
世界(6128)
技术(6127)
(5418)
问题(5395)
中国金融(5191)
理论(5166)
(4687)
实践(4635)
(4635)
财会(4603)
共检索到151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凌远  王姝晨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漂绿"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政策和资本普遍向绿色金融倾斜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变化衍生的"漂绿"现象将逐渐成为侵蚀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蚁穴"。欧洲作为全球率先探索绿色金融的地区,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和理念普及等方面对"漂绿"现象进行了治理。我国可以借鉴欧洲相关经验,推动绿色金融的标准编制、信息融合、平台搭建以及意识形态建设,防范金融"漂绿"风险,避免绿色金融资金错配,保障绿色金融切实赋能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岳  周应恒  
发展绿色金融是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的必然要求。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漂绿"现象逐渐成为绿色金融稳定发展的巨大阻碍。政府为引导绿色发展而对绿色金融业务设置的激励政策是融资方进行"漂绿"的直接动因;信息不对称则为"漂绿"打开了缺口;绿色发展意识的缺失放大"漂绿"风险。日本是较早探索绿色金融的国家之一。针对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漂绿"现象,日本在强化信息披露、降低主体间信息摩擦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降低"漂绿"风险,同时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对国民绿色发展意识的培育事实上也促使经济主体形成自我约束。这进一步启示我国未来应紧紧围绕弱化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业务改良、培育国民绿色发展意识3个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事业规范发展,从而真正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发展的赋能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恩平  郭化林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日渐匮乏,碳排放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欧洲评估师协会联合会制定了新版《欧洲评估准则》(第七版),新版准则就如何对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绿色评估作了详细的阐述。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版《欧洲评估准则》(第七版),并就其中的绿色评估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指出其对构建我国绿色评估准则的示范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子南  冯昭威  李畅  
欧盟在绿色金融创新应用领域构建了目标清晰、立法完备、标准统一、与国际高度接轨的绿色金融法律框架体系,不断调整碳减排承诺和绿色金融战略,积极探索推动绿色金融实践。欧盟绿色金融建设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欧盟内部在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方面存在争议、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均难以填补绿色投资缺口、低碳转型逐步脱离公平原则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正式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由此衍生出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以解决融资问题方面,中国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地借鉴欧盟经验,遵循适度从紧、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同时加强制度、标准、创新等方面的实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珉  
欧洲投资银行通过金融工具对抗气候变迁。其绿色融资主要涵盖适应气候变迁、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渠道;业务包括融资减排、碳基金、资本和借贷;责任涵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IB董事会的民间对话、独立的事后评估、有效的申诉机制、减少自己的环境足迹;与其他国家的互动包括灵活的外部政策工具和与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绿色金融迫在眉睫。本文在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要在继续加强行政监管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市场、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努力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减排及其交易制度,配套财政税收激励约束政策,共同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减排的积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伟彪  付霞  
文章从温室气体排放流通、清洁发展机制与提质增效专项拨款、金融机构固有业务的延伸、促进个人环保消费等方面概述低碳经济时代相关投融资活动发展的国际做法,从舆论的科学带领是环保金融形成和建设的基础、市场化的机制是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相关机构的大力鼓励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保障等方面简述外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而从健全减排及其流通制度、推动提质增效资金投入、配套财政税收机制等方面探究国内发展这种重视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古小东  
文章从思想意识、法律制度、激励机制、业务标准、环境信息、行业自律、中介参与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国外发达国家绿色信贷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张行  
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提供医疗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国家卫生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的PPP医疗卫生项目中,社会资本主要负责医疗基础设施改扩建的融资、建造、运营(维护),不负责临床服务,这种模式与欧洲部分国家的医疗PPP模式相近,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欧洲PPP医疗项目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批评,并归纳总结欧洲PPP项目治理的经验供我国借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张行  
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提供医疗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国家卫生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的PPP医疗卫生项目中,社会资本主要负责医疗基础设施改扩建的融资、建造、运营(维护),不负责临床服务,这种模式与欧洲部分国家的医疗PPP模式相近,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欧洲PPP医疗项目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批评,并归纳总结欧洲PPP项目治理的经验供我国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丽君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唐泽地   刘晓辰  
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的要求,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抓手。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在绿色金融领域,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强化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提升碳足迹计量、核算与披露水平,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企业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绿色信息监测与分析模型,搭建风险知识图谱实现对企业的风险监控,量化环境效益和转型风险,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晓玲  
中国关于绿色金融的探索由来已久。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成为我国现阶段绿色信贷的纲领性文件。各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对绿色金融的探索。但与西方银行业相比,我国目前尚存明显差距。从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中,中国银行业可得到重要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彦明  张瑞超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注意环保问题,具有开展绿色金融的实践经验。本文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三菱日联银行、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为例,分析和总结国际大型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实践的经验,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  张炜  
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区迅速采取行动,不仅积极寻求国际社会援助,还将视角转入区内,以期尽快实现自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建立是重要举措之一。实践证明,该机制在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近年来亚洲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治理结构、救助程序、规模与职能以及对救助方的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积极借鉴EFSF经验,不断完善亚洲区域金融安全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