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4)
2023(2106)
2022(1755)
2021(1503)
2020(1314)
2019(2842)
2018(2731)
2017(5440)
2016(2923)
2015(3364)
2014(3314)
2013(3240)
2012(3093)
2011(2561)
2010(2464)
2009(2436)
2008(2572)
2007(2395)
2006(1901)
2005(1720)
作者
(8433)
(7062)
(6736)
(6569)
(4366)
(3222)
(3219)
(2700)
(2588)
(2571)
(2517)
(2372)
(2275)
(2216)
(2209)
(2078)
(2020)
(1998)
(1989)
(1986)
(1798)
(1739)
(1617)
(1573)
(1522)
(1505)
(1481)
(1393)
(1387)
(1365)
学科
(9801)
经济(9792)
(7395)
企业(7395)
管理(6938)
(6927)
方法(4333)
(3977)
文化(3730)
业经(3625)
理论(3407)
教育(3007)
(2919)
产业(2701)
(2683)
森林(2683)
(2662)
(2657)
中国(2453)
数学(2357)
数学方法(2310)
市场(2218)
(2210)
财务(2210)
财务管理(2209)
(2163)
贸易(2161)
(2118)
(2115)
企业财务(2114)
机构
大学(41233)
学院(41021)
研究(14576)
管理(14110)
(13762)
经济(13447)
理学(12060)
理学院(11895)
管理学(11675)
管理学院(11592)
中国(10090)
(9760)
科学(9518)
(7577)
(7106)
师范(7075)
业大(6994)
研究所(6987)
北京(6597)
(6328)
(6180)
(6013)
(6012)
中心(5944)
林业(5751)
师范大学(5710)
(5040)
研究院(5008)
财经(4851)
(4639)
基金
项目(27848)
科学(21291)
研究(20890)
基金(19020)
(17282)
国家(17116)
科学基金(13772)
社会(12799)
社会科(12002)
社会科学(11998)
(10957)
基金项目(9910)
(9392)
教育(9359)
编号(8811)
自然(8711)
自然科(8441)
自然科学(8439)
自然科学基金(8303)
资助(7559)
成果(7373)
重点(6739)
课题(6234)
(6003)
(5558)
(5470)
项目编号(5439)
科研(5384)
(5332)
(5312)
期刊
(17623)
经济(17623)
研究(12034)
学报(8303)
科学(7482)
教育(7161)
中国(7059)
大学(6811)
学学(6398)
林业(6161)
(5443)
管理(5111)
(4683)
业经(4138)
农业(2977)
图书(2815)
问题(2771)
技术(2693)
财经(2627)
科技(2624)
国际(2622)
(2610)
(2488)
经济研究(2383)
书馆(2355)
图书馆(2355)
(2296)
(2257)
金融(2257)
(2241)
共检索到62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慧  何晓琦  孔艳  李文军  
森林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与森林和树木的关系在许多传统文化中都能见到。在欧洲,当代林业已具有多功能性,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解也不仅仅包括木材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增加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对森林的理解已变得更加广泛。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来使用的观点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社会组织和土地所有权政策的鼓励。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经常被忽视,如果仅仅基于经济方面,这种讨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有必要更注重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强调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重要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芬  张安妮  曲佩宇  刘亮  王根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指出生态文化的宣传是需要从"娃娃、青少年、家庭"抓起。尽管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已经从"种树"、"砍树"发展到"看树"的转变,但是民众与森林仍然存在巨大的距离感。如何发挥森林环境资源优势,让民众特别是儿童融入森林的研究是当前国内旅游环境教育的热点。本文在对英国、丹麦、德国、挪威等国家儿童森林环境教育研究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解读了欧洲森林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节点性事件,如《日托机构法》、《户外学习宣言》等,从主动-被动参与森林环境教育程度,提出了户外游憩、森林学校、森林幼儿园、环境解说四种教育模式,并就其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优势与不足等特点进行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芬  张安妮  曲佩宇  刘亮  王根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指出生态文化的宣传是需要从"娃娃、青少年、家庭"抓起。尽管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已经从"种树"、"砍树"发展到"看树"的转变,但是民众与森林仍然存在巨大的距离感。如何发挥森林环境资源优势,让民众特别是儿童融入森林的研究是当前国内旅游环境教育的热点。本文在对英国、丹麦、德国、挪威等国家儿童森林环境教育研究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解读了欧洲森林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节点性事件,如《日托机构法》、《户外学习宣言》等,从主动-被动参与森林环境教育程度,提出了户外游憩、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普侠  崔彩贤  
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了森林价值的统一体系,各价值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更是一种互促共进的关系。森林文化是人类认识和使用森林资源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生态文明入宪背景下,森林文化价值的法制表达直接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在梳理森林文化价值法制表达的历史脉络及时代需求的基础上,探究其演进规律与内在逻辑,指出森林法则的人本气息应进一步加强、森林法制理论价值体系需进一步拓展、森林价值体系在《森林法》中应进一步统合,最后提出"总则明确规定+分则相对细化"的技术路径以充分实现《森林法》的文化担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钧成  
"森林旅游"是现代名词,"森林旅游学"则是"旅游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林业文化和林业史的组成部分,与林业经济学、园林史、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文学史、美学史、宗教史、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所交叉,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由于我国旅游经济的崛起和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其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显得日益重要,不仅成为一些部门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主义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风平  
中国森林文化与西方浓厚的树木神学色彩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朴素唯物辩证法和实用价值观渗入人们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多种形式融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社会生活,以不同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林业科技进步和产品革新中。中国森林文化是结构完整、发育成熟且不断再生、繁衍的森林文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霖  李智勇  樊宝敏  张德成  苏立娟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径;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飞  李智勇  
【目的】探索游客对不同森林文化价值感知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在界定森林文化价值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游客对天目山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结果】71.2%的游客认可了天目山的这8类森林文化价值,其中身心健康(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62)和审美(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48)的认同人数最多,得分也最高;休闲游憩(认同人数占比85.6%,平均分1.39)、教育科研(认同人数占比87.1%,平均分1.3)、地方感(认同人数占比87.9%,平均分1.25)、文化遗产(认同人数占比83.0%,平均分1.17)次之;灵感(认同人数占比75.8%,平均分0.97)、宗教和精神服务(认同人数占比71.2%,平均分0.88)的认同人数最少,得分也最低。游客背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影响。40岁以下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价值感知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40~60岁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审美、地方感的感知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游客对天目山审美和地方感的感知会随着停留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停留1周至1个月的游客感知最高。【结论】因此,在天目山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身心健康和审美价值的过度开发,加强对灵感、宗教和精神服务价值的挖掘。图1表6参26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马金  熊爱宗  
欧洲面临一个简单但却棘手的问题,或者德国的价格水平提高,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南欧国家的价格水平下降。德国强加在南欧国家身上的紧缩政策负担不断上升,最终导致了各国在最近的选举中对紧缩措施的强烈反抗。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兰鹏燕  
本文作者是山东省威海市规划局长。今天,国内许多规划机构和规划工作者,附和领导者的意志,在我国的广大国土上,搞“大市”规划,纷纷建设宏大的“新城”、“大学城”和豪华极致的新政府办公大楼,搞政府办公区的“大搬家”,以及建设大广场、大绿地、大马路、大立交等,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造城”运动。作者非常细心地考察和评价了欧洲人在城市建设、、政府办公、日常生活等等方面如何注意节约空间、节约水土资源和能源资源,并发表了诸多感慨。我建议地理工作者和一切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士,面对大片大片的土地、耕地被占用、被毁坏,站出来大声疾呼:注意节约水土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陆大道,2006年11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亮明  朱松  周围  
通过建立通用的科学系统的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森林文化水平,定义了量化评价指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按此确定了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分值,建立了评价体系。采用计算出的相关数据对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进行评价计分:湖南省得分为67.3分(满分100分),水平为III级(中等)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秀鹏  
针对当前对梭罗的代表作《缅因森林》的研究呈零散、碎片化的现状,文章从《缅因森林》本身出发,系统解读《缅因森林》的生态文学价值,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缅因森林》第一次明确将"荒野"作为生态文学的审美对象和中心,这是对过去生态文学的一大突破;第二,《缅因森林》较为系统地传达了梭罗超前的生态思想,即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对人类重返与自然和谐的渴望;第三,《缅因森林》因其完成时间前后跨度超过10年,因此又集中反映出梭罗生态观念的转变和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碧云  修新田  兰思仁  
文章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森林公园的文化价值。在构建森林公园文化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出森林公园的文化价值中,资源景观价值、科研教育价值的比重较大。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模糊评价,得出其健康疗养、资源景观、科研教育价值高,休闲旅游价值较高,文学艺术价值一般的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阳  蔡小英  修新田  陈秋华  
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特征和森林文化体系,从物质(经济)、精神、制度(习俗)3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3种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典型形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评价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价值,继而明确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最后,从提升森林文化资源质量、打造森林文化共同体、加强森林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