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1)
- 2023(10544)
- 2022(8944)
- 2021(8342)
- 2020(7423)
- 2019(17380)
- 2018(17285)
- 2017(33638)
- 2016(18244)
- 2015(20859)
- 2014(20405)
- 2013(20162)
- 2012(18637)
- 2011(16793)
- 2010(17362)
- 2009(16287)
- 2008(16306)
- 2007(14961)
- 2006(12841)
- 2005(11426)
- 学科
- 济(76848)
- 经济(76784)
- 管理(52242)
- 业(50839)
- 企(43053)
- 企业(43053)
- 方法(37633)
- 数学(33405)
- 数学方法(32767)
- 农(19185)
- 中国(19181)
- 财(17440)
- 学(16519)
- 技术(16079)
- 业经(15128)
- 地方(14400)
- 贸(14067)
- 贸易(14055)
- 理论(13807)
- 易(13632)
- 制(13219)
- 农业(12392)
- 和(11513)
- 银(11347)
- 银行(11313)
- 融(10959)
- 金融(10955)
- 行(10773)
- 技术管理(10739)
- 务(10520)
- 机构
- 大学(259490)
- 学院(258921)
- 济(104234)
- 经济(102003)
- 管理(98824)
- 研究(87391)
- 理学(85156)
- 理学院(84203)
- 管理学(82274)
- 管理学院(81788)
- 中国(65654)
- 京(55142)
- 科学(55081)
- 财(46688)
- 所(45348)
- 农(45312)
- 研究所(41327)
- 业大(40344)
- 中心(40057)
- 江(39888)
- 财经(36960)
- 农业(35793)
- 北京(34906)
- 范(33777)
- 师范(33447)
- 经(33376)
- 经济学(31985)
- 州(31833)
- 院(31530)
- 技术(29092)
- 基金
- 项目(171425)
- 科学(133646)
- 研究(123039)
- 基金(122111)
- 家(107410)
- 国家(106569)
- 科学基金(90502)
- 社会(76118)
- 社会科(72084)
- 社会科学(72056)
- 省(68795)
- 基金项目(63830)
- 自然(59361)
- 教育(58376)
- 自然科(58086)
- 自然科学(58069)
- 划(57803)
- 自然科学基金(56984)
- 资助(51471)
- 编号(50364)
- 成果(41329)
- 重点(39130)
- 创(37689)
- 部(37352)
- 发(36615)
- 课题(35609)
- 创新(35349)
- 科研(33135)
- 计划(32140)
- 大学(32132)
共检索到38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奇琦
按照意识形态的分野,新左翼政党和极右翼政党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政党,但两者却具有反政党体制、体制外动员、缺乏正式组织建设、成员边界模糊和意识形态的极端性等诸多相似性。基于这两类政党的相似性,美国著名学者基茨凯尔特提出运动型政党的理论。基茨凯尔特的运动型政党理论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揭示了新左翼政党和极右翼政党产生后共同面临的存在困境,即保持运动型政党特征还是向传统政党转型的两难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宏伟
极右翼思潮和势力在欧洲政治生活中始终存在,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极右翼势力的影响与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同行并进,成为引人注目的两条平行线。地区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因此,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极端民族主义问题对把握和认识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性和主权问题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极右翼 欧盟 一体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骞
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向来对美国政治具有很大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新右翼开始成规模的"游弋"于美国的政治舞台。冷战之后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宗教右翼势力迅速崛起并与政治右翼合流,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加大。在分析基督教新右翼对美国政治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基础上,归纳出基督教新右翼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理论模式。
关键词:
基督教右翼 美国政治决策 理论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刚 郝煜华
本文将当今世界主要政党的财政类型概括为捐赠型、党费型、党产型、国家补贴型和混合型等,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捐赠型、国家补贴型、混合型三种不同政党财政的资金来源与制度缺陷,最终引出有关政治文明和政党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政党政治 政党财政 财政类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春满
文章对中西政党政治的实践、研究范式和方法进行了理论反思。中国与西方的政党政治实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实践层面,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是西方政党政治是一种竞争性的体制,而中国是合作性、非竞争性的政党体制。因为实践层面的差异,国内学者和西方学者在政党政治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的"竞争"范式促使学者不断挖掘政党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主要依赖定量的方法来把这种紧张关系具体化。中国的"合作"范式鼓励学者努力探索政党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主要利用质性的方法对这种和谐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文章指出,中国与西方的政党政治都是被竞争与合作共同裹挟的政治实践,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中国是典型的全时竞合关系体制,而西方是典型的分时竞合关系体制。这个理论反思为我们构建一个广义的政党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
政党竞争 政党合作 研究范式 理论反思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彦敏
以色列多党制的政治制度缘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后经历了从工党主导到工党和利库德集团竞争对峙,再到政党政治碎裂化的发展历程。政党政治在以色列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促进了其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以色列的多党制受移民社会、单一比例代表制、总理直选法案和经济结构变迁四个因素的影响。以色列当前多元性的移民社会、复杂性的族群矛盾、紧张的地缘环境、犹太民族的特殊宗教属性和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民族属性,使以色列的政党政治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和社会的党派林立、分化组合频繁、碎裂化格局日益明显的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祝灵君 郭玥
在一些学者眼中,仿佛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重视"党的建设",其实不然。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文章研究发现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美国为例,其执政党也重视党的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和党比民主党更重视党的建设,民主党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也开始重视党的建设。两党对党的建设的重视程度取决于选举的压力,当然也会对选举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文章认为,当前,美国政党政治正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抓党建不失为共和党、民主党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正确选项。
关键词:
美国 民主党 共和党 党的建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宋国华
就推动韩国政治转型的直接因素来说,韩国政党无疑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然而国内的韩国学研究当中,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乃至刻意回避了韩国政党在民主政治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尝试着对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政党这一"隐形的力量"所具有的民主化功能进行了初步地考察和分析,并将这种研究视角推及到了整个东亚地区,以期表明这种研究成果的地区规律性,及其地区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剑
中间选民现象在台湾的政治选举中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台湾“中间选民”一词的使用相当混乱 ,经过对台湾“中间选民”的语义和语境的分析 ,可以看出台湾的选民分布在主要议题的坐标上 ,呈中间凹陷双峰状。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台湾族群政治的兴起与发展。这一状况可从台湾“中间政党”立足失败得到旁证。台湾族群政治是一个历史过程 ,其中间选民将会经历分离和逐渐回聚的过程。但这一回聚已经不会回到原先的“中间点”。随着泛蓝阵营的自我修正和民进党对台独立场的坚持和宣导 ,台独在台湾已经不再被选民视为极端政策。
关键词:
中间选民 台湾选举 族群政治 中间政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日共作为一个反对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将政党政治体制内的议会斗争和体制外的社会大众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自己的力量与影响,从而有力地影响了自民党的统治。日共凭借合法地位和权力,在日本政党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日本共产党 政党政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国伟
贸易问题是美国政党斗争的焦点之一。随着两党所代表利益的变化,美国两大政党对贸易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拟揭示美国两大政党贸易立场的变化及其根源。
关键词:
政党 利益集团 贸易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会欣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一般逻辑入手 ,分析大众传媒对美国政党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在传媒的冲击下 ,美国政党政治走向衰落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下降 ,而大众传媒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欲控制美国政党政治的衰势 ,政党必须适应媒体时代的要求 ,协调好自身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美国政党政治 选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关键词:
日本 政党政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艳
"台湾主体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在台湾岛内兴起的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台湾主体性"的流行既有其客观基础,更是主观建构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主体性"已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分歧仍相对严重的台湾民众的基本共识,并成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其意识形态霸权形成以及国、民两党在统"独"政治光谱上从极化转为温和区隔的重要基础。"台湾主体性"高涨导致国、民两党的两岸论述日益趋同,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利于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等高层次议题的顺利展开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璡
在苏丹政坛上出现过的政党大致可以分为宗派政党、左翼政党、政治伊斯兰政党、地区政党和政权党五种类型。从政党体系的角度看,苏丹经历过多党制、一党制和政权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三种政党体系。多党制是殖民时代延续下来的政党体系,体系中的主导政党是宗派政党。后两种政党体系是军队干政后建立的,这一过程涉及政党与军队的“共谋”。政党在军队干政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主动引入军队的力量以打击政治对手或追求自己的政治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党之间非制度化竞争的表现。从长期来看,军队的介入削弱了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化功能。自巴希尔执政以来,政党的社会基础逐渐流失,政治代表与表达功能弱化。与此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开始发挥本应由政党行使的代表和表达功能。这些组织通过非制度化方式参与政治,它们的兴起是苏丹社会泛政治化的表现。在泛政治化社会中,政党作为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的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