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4)
- 2023(9350)
- 2022(7819)
- 2021(7192)
- 2020(5731)
- 2019(13036)
- 2018(12997)
- 2017(23693)
- 2016(13284)
- 2015(15046)
- 2014(15354)
- 2013(14935)
- 2012(14635)
- 2011(13325)
- 2010(13905)
- 2009(12533)
- 2008(12754)
- 2007(11826)
- 2006(10815)
- 2005(10219)
- 学科
- 济(57553)
- 经济(57486)
- 管理(35148)
- 业(32524)
- 企(24935)
- 企业(24935)
- 中国(20064)
- 地方(19114)
- 农(17034)
- 方法(15030)
- 业经(14644)
- 银(14386)
- 银行(14365)
- 行(13968)
- 融(13866)
- 金融(13863)
- 制(13728)
- 学(12929)
- 财(12740)
- 农业(11850)
- 数学(11646)
- 数学方法(11453)
- 发(10591)
- 地方经济(10502)
- 贸(10174)
- 贸易(10155)
- 理论(10123)
- 易(9727)
- 环境(9338)
- 体(9038)
- 机构
- 学院(190779)
- 大学(187816)
- 济(73803)
- 研究(73153)
- 经济(71857)
- 管理(63798)
- 中国(58789)
- 理学(51984)
- 理学院(51208)
- 管理学(50160)
- 管理学院(49801)
- 科学(44945)
- 京(43015)
- 所(38956)
- 财(37966)
- 研究所(34660)
- 江(33505)
- 农(33422)
- 中心(33399)
- 范(29621)
- 师范(29308)
- 财经(28148)
- 北京(28126)
- 州(27139)
- 院(26689)
- 业大(26080)
- 农业(25765)
- 经(25314)
- 省(24646)
- 师范大学(23309)
- 基金
- 项目(114544)
- 科学(88451)
- 研究(87704)
- 基金(78425)
- 家(68666)
- 国家(67979)
- 科学基金(56353)
- 社会(52770)
- 社会科(49740)
- 社会科学(49730)
- 省(46430)
- 基金项目(40683)
- 教育(40489)
- 划(39011)
- 编号(37446)
- 自然(34521)
- 自然科(33652)
- 自然科学(33641)
- 自然科学基金(33040)
- 成果(32567)
- 资助(32009)
- 发(30719)
- 课题(28095)
- 重点(26986)
- 发展(24622)
- 部(24462)
- 展(24180)
- 创(23489)
- 性(22977)
- 年(22873)
共检索到324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凡平
近年来,欧洲央行吸取了欧债危机的教训,大力开展宏观审慎监管,重视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全面研究了欧洲央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目标、组织架构、政策工具、运行机制等,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系统性风险指标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这些指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欧洲央行 宏观审慎 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德圣
本文从发展金融学角度出发,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同时要抓住契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关键词:
发展金融 宏观审慎 研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非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审慎监管体系。本文对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小额金融机构(MFI)风险控制核心部分规定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考察,包括最低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贷款分类、损失准备计提与坏账冲销,存款准备金与流动性要求,风险集中、内部人借贷与所有权集中,以及纠偏和处罚。国际经验表明,对于接受审慎监管的MFI,应该采用与传统银行严厉程度不同的监管工具;对于接受非审慎监管的MFI,应该发布某些稳健性规则以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适度选择小额金融机构审慎监管工具的建议。
关键词:
小额金融机构 审慎监管 国际最新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璟怡 翟玮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监管 政策框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国际发展 中国 适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刚 张赞松
以近年来对冲基金的迅猛发展为背景,总结对冲基金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分析现行国际监管制度缺欠的基础上,探讨以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措施三方面构筑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监管 投资基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旭
在欧洲历史上,统一的欧洲一直是政治家的梦想。二战以后欧洲建立的“欧共体”及现在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简称欧盟)都是在向这一方向发展。在货币领域,由于欧洲的国家太小,相互间的贸易相当频繁,货币的兑换以及由此带来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由于不同货币标价所带来的不透明度,都使得不少欧洲国家想寻找一个解决办法。过去的“欧洲货币单位”,由于只是一个记帐货币而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虽然起到过很大的作用)。现在,欧洲的政治家们希望通过统一欧洲货币实现单一货币体制,从而向政治的统一迈出一大步。从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统一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微观审慎 宏观审慎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回顾危机中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暴露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银行业实际,我们认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弛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监管理念的同步改进,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其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导致的整个经济体系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导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目前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防风险不足、满足企业需求程度不够等问题也日渐显现。本文拟以外债管理为核心,探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外债改革路径,以期实现宏观风险可控、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外债管理 改革 监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冯润祥 李玉青 卢蕾蕾
英国金融体系未能幸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英国金融监管框架同样存在明显缺陷。为此,英国政府决心对其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改革,将基于系统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的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文章介绍了英国监管当局对其旧监管体系的反思,及新监管框架的结构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金融业监管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