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3)
2023(7286)
2022(6295)
2021(5996)
2020(4946)
2019(11180)
2018(10909)
2017(20709)
2016(11781)
2015(13327)
2014(13387)
2013(12830)
2012(12286)
2011(10890)
2010(11397)
2009(10284)
2008(10145)
2007(9354)
2006(8312)
2005(7460)
作者
(31760)
(26534)
(26112)
(25132)
(17503)
(12487)
(12181)
(10145)
(10051)
(9876)
(8959)
(8916)
(8645)
(8549)
(8478)
(8108)
(7955)
(7836)
(7735)
(7535)
(6844)
(6558)
(6551)
(6147)
(6097)
(6068)
(6003)
(5796)
(5425)
(5359)
学科
(43680)
经济(43627)
(29530)
管理(27390)
(23687)
企业(23687)
(15631)
方法(13717)
中国(13700)
地方(12278)
业经(12155)
数学(10522)
数学方法(10309)
农业(9961)
产业(9832)
理论(9684)
(9233)
(9078)
(8805)
贸易(8800)
教育(8793)
(8790)
(8541)
(8034)
技术(8024)
(7701)
金融(7699)
(7395)
银行(7377)
(7171)
机构
学院(160139)
大学(156089)
(65705)
经济(64165)
研究(58398)
管理(57821)
理学(48498)
理学院(47911)
管理学(47169)
管理学院(46847)
中国(42835)
科学(33359)
(33154)
(30868)
(29397)
(27061)
研究所(26404)
中心(26333)
(25465)
(24552)
师范(24368)
(24122)
财经(23331)
(21275)
北京(21245)
(20996)
业大(20938)
农业(19773)
经济学(19543)
技术(19442)
基金
项目(101366)
研究(80992)
科学(79321)
基金(69400)
(59920)
国家(58932)
科学基金(49363)
社会(49287)
社会科(46607)
社会科学(46598)
(41886)
教育(38218)
基金项目(35485)
编号(34919)
(34618)
成果(30202)
自然(29289)
资助(28822)
自然科(28537)
自然科学(28526)
自然科学基金(28030)
课题(25960)
(24274)
重点(23261)
(22348)
(21785)
(21723)
(21311)
项目编号(20656)
发展(20321)
期刊
(80662)
经济(80662)
研究(52543)
中国(38066)
教育(29585)
(25115)
管理(23420)
(21831)
学报(21159)
科学(20626)
(17709)
金融(17709)
农业(17590)
大学(16659)
学学(15267)
技术(15251)
业经(13972)
经济研究(12265)
财经(11194)
问题(10374)
(10052)
(9893)
(9626)
(9406)
论坛(9406)
职业(9335)
国际(9265)
世界(9222)
图书(8133)
现代(7900)
共检索到258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苏华  王小林  
西方发达国家都将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新兴业态作为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纵观欧洲主要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政府都较注重扶持政策和社会投入,尤其注重把握政府角色和调动企业积极性。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关键因素之一。苏州文化新兴业态与科技融合不仅要体现在内容层面,还需要体现在服务层面、网络层面,必须按照产业生产的要求,构建产业协作的市场环境,按照产业集聚要求提供人才支撑,以最经济的方式,汇聚单个文化企业的力量,促使文化新兴业态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生产力和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孙建平  张昱  胡雯  赵阳  
近年来,为激励企业创新,欧洲15个国家相继实施专利盒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转化和商品化所得给予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尤其是英国和爱尔兰通过专利盒政策的实施,在鼓励创新、刺激投资、增加就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在对欧洲15个国家,特别是英国及爱尔兰专利盒政策介绍的基础上,与我国现有的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实际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郝人缘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满足终身学习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借助欧洲框架计划大力发展国家资格框架。欧洲国家资格框架呈现出覆盖对象的全面性、指标体系的等级性、发挥功能的双重性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等特点。该框架的实施对教育机构改革、非正规教育发展、劳动力技能匹配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在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发展终身学习时应从颁布法律条例、成立专门机构、制定衔接标准以及重视教育投入和学习结果等方面借鉴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鸿翔  张亚萍  
学徒学习场所的多元化导致其身份界定的困难,学生和雇员这两种学徒可能具备的身份各自对应的工作任务、工资薪酬及绩效奖金均不相同,如何界定学徒身份关系到其正当权益的维护。通过合同、工资及奖金等要素,考察欧洲学徒制发达国家学徒身份界定的流变过程及特点,得出相应启示:需重视对学徒合法权益的保护、明确学徒学习者的身份定位、制定统一通用的学徒规范以及构建完善的多方协商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霞  
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转型和银企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不断攀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处置不良信贷资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处置模式和处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欧洲国家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方式和经验启示,旨在为我国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刘丹  
"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欧洲国家"双证书"互认制度的实践经历了确认"双证书"的等值性和互认的参考标准,建立欧洲资格框架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资格证书的互认,探索学分累积和转换系统的历程,积累了"双证书"互认的经验:统一资格证书等级,确立"双证书"互认参考标准;依托学分制,累积和转换资格证书表征的学习成果;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双证书"互认的高质量。欧洲国家"双证书"互认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三: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明确国家资格互认标准;将学分制作为"双证书"互认的工具,学分作为表征、计量、储存学习成果的依据;加强证书质量保障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贺文慧  
我国现行法规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各地方政府多以隐蔽的渠道和方式举债融资,使得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体制与监督机制加以管理。欧洲地方政府融资的历史久远,相应的规范体制也较为完善,通过对欧洲各国的地方政府融资规范经验及问题的梳理与总结,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霞  
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转型和银企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不断攀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处置不良信贷资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处置模式和处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欧洲国家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方式和经验启示,旨在为我国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倪淑慧  
<正>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文化产业增速7.8%,占GDP的比重达到4.5%。但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文化产业面临需求收缩等多重压力,增速难以维持。后疫情时期,如何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文化强国建设以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目标,成为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借鉴欧洲国家成熟经验,完善中国文化金融体系,为文化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赫尔穆特·沃尔曼  王宇锋  
文章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挪威等欧洲国家为例,讨论了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演变过程:从19世纪地方政府或慈善组织开始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的高福利国家(国家承担着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任务),及至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欧盟市场自由化政策的影响,出现了服务提供的私有化浪潮,最近又出现了再市政化的趋势。这样的演变路径对转型国家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静梅  
一、问题的提出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国企民营化改革。在这近30年的历史中,推动民营化进程的政府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有序而平稳地卖出庞大的国有股;二是当政府成为小股东、甚至政府已不持有股份,如何保证民营化后的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静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德国和希腊社会保障改革与经济长期增长的相互关系。德国和希腊的实践表明,有效的社会保障改革可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平抑经济危机影响,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倒退。在总结两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议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伟  段小华  
整合相关要素形成创新网络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在概括有关创新网络内涵、形态和功能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两种新模式:一是建立开放式的创意网络,形成跨领域的创新平台;二是建立孵化器网络,对接公共资源和产业创新需求。结合中国创新资源集成、整合的要求,提出了从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集群建设等角度,推进我国创新资源网络化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盛朝迅  
培育新兴产业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全球范围内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争夺全球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发布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措施,加速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其主要做法和发展逻辑值得深入探究:创新驱动是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的发动机,制度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必须以全球视野找准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定位和重点,高度重视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延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