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8)
2023(5418)
2022(4423)
2021(3917)
2020(3051)
2019(6825)
2018(6646)
2017(12498)
2016(6387)
2015(7417)
2014(7561)
2013(7412)
2012(7464)
2011(7094)
2010(7325)
2009(7069)
2008(6843)
2007(6193)
2006(5893)
2005(5601)
作者
(20011)
(16980)
(16936)
(16261)
(10938)
(7883)
(7624)
(6516)
(6462)
(6066)
(6042)
(5565)
(5475)
(5455)
(5380)
(5261)
(4952)
(4926)
(4801)
(4620)
(4464)
(4085)
(4028)
(3956)
(3869)
(3800)
(3613)
(3509)
(3363)
(3279)
学科
(55071)
经济(55032)
管理(16830)
地方(15200)
方法(14952)
(12528)
(12410)
数学(12192)
数学方法(12118)
地方经济(11765)
(10720)
企业(10720)
中国(10603)
业经(9583)
理论(8113)
(7186)
经济学(6983)
(6549)
(6323)
金融(6322)
环境(6195)
(5921)
(5747)
(5691)
教育(5687)
产业(5403)
(5379)
农业(5173)
(5116)
贸易(5109)
机构
大学(112141)
学院(109582)
(56423)
经济(55418)
研究(42646)
管理(37145)
理学(31188)
理学院(30803)
中国(30636)
管理学(30370)
管理学院(30153)
(23944)
科学(23071)
(23055)
(21520)
经济学(19558)
研究所(19289)
财经(19036)
中心(17300)
经济学院(17135)
(17113)
(16663)
(16122)
师范(16026)
北京(14851)
(14663)
财经大学(13908)
(13170)
师范大学(13083)
(12977)
基金
项目(63403)
科学(50050)
研究(48489)
基金(46111)
(39211)
国家(38897)
社会(33768)
科学基金(32887)
社会科(31928)
社会科学(31920)
(23759)
基金项目(23179)
教育(22085)
(19491)
资助(18920)
编号(18759)
自然(18112)
自然科(17638)
自然科学(17633)
自然科学基金(17319)
成果(16718)
(15206)
重点(14771)
国家社会(14416)
(14371)
课题(13679)
(13426)
经济(13304)
发展(12996)
教育部(12875)
期刊
(73394)
经济(73394)
研究(40917)
中国(20894)
(18119)
管理(15843)
学报(15223)
科学(14237)
经济研究(12986)
教育(12901)
(12293)
大学(11808)
财经(11426)
学学(10984)
(10177)
(9594)
金融(9594)
技术(9482)
问题(9170)
业经(8570)
农业(8337)
世界(7357)
(7171)
技术经济(7089)
国际(6644)
统计(6056)
经济学(5994)
经济问题(5813)
经济管理(5335)
商业(5334)
共检索到179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世华  
由于独特的思想传统和社会语境,欧洲传播政治经济学体现了不同于北美传统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路径,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分析逻辑;其理论传统是对文化和文本的结构性反思;在研究对象上,回归文化和文本;在研究视角上以日常生活为导向,采取结构化的研究框架;研究主题富含时代关切;在学科边界上,与文化研究的日益融合又分歧显著,研究路径日趋多元,体现出与时俱进、博采众长的当代特色。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任琳  郑海琦  
近期欧洲形势的变化聚焦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大选稳中有变、难民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隐患频现、经济复苏与潜在危机并存、英国脱欧进程缓慢艰难等方面。大选结果整体稳定,为经济复苏带来利好消息,但深层问题并未解决,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洲形势的变动将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基本图景。就权力格局而言,欧盟作为一极的能力和影响力将有所削弱,美欧关系更为务实,俄欧关系有改善空间,中欧关系前景看好。就全球治理而言,各国仍需在货币、贸易、发展、安全领域加深合作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作为与欧洲存在广泛共同利益的行为体,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欧洲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育中欧信任关系,推动"一带一路"与欧洲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共谋包容性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局面。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慧  李文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危机日益加剧,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新自由主义从意识形态、全球化与竞争力、不平等、经济与社会政策、公共财政等方面对福利国家发起了攻击,其目的不是取消福利国家,而是改变福利国家的内涵,使之服务于新自由主义,其核心利益关切点不再是社会大众,而是金融资本。在这一背景之下,欧洲许多国家改革了福利国家的一些基本要素,主要体现为工人权利削弱、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社会保护体系市场化、社会对话弱化、公共部门缩减、社会包容性下降。就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前景来看,欧盟无法在欧洲一体化的开放议程与传统福利国家目标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同时,中左翼的第三条道路已无能为力,而激进右翼政党的民粹主义立场难以影响福利国家的收缩趋势。总体来看,欧洲福利国家的危机深深植根于金融资本的全球积累及其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资本主义的延续,危机将不断加剧,欧洲复兴福利国家的前景将更加渺茫。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诚  陈翔云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理论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传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形成了以基于网络2.0技术的社交媒体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传播体系。传播政治经济学高度关注网络2.0时代传播体系的即时性、参与性、分布式等新特征,从网络中心主义批判、数字劳动研究、产消者分析、互联网民主潜能异化、数字媒介物质性等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系统梳理网络2.0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对于从一个独特的学术视角窥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数字化危机趋势,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将为我国现阶段引导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有序发展、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轶昕  李祥茂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成员国将其经济主权让渡给带有超国家性质的欧盟机构是推动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手段之一。特别是在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以"财政契约"签署为代表成员国将财政主权进一步让渡给欧盟成为了欧盟能否挺过此次危机的核心要素。该文提出,以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国家经济主权让渡在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核心作用以及各成员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利益得失,才能全面理解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和存在的困难,并对欧州经济一体化前景做出更合理地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春英  
文章基于对包容性思想研究现状的梳理,探讨包容性思想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包容性发展理论强调发展内容的协调性、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四个方面揭示包容性思想与当代政治经济学均衡发展观的耦合关系。研究结论启示我们,用当代政治经济学观点构建包容性发展理论的落脚点,应做到: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成果共享;三是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持续绿色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讲话,如似马克思《导言》的中国版本。《新境界》对马克思《导言》的思想赓续和理论创新,体现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历史路标"的镌刻、从"结构"到"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探索、"中国智慧"的思想特征和时代意蕴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学术的示范效应和指导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方法论上和理论上的"导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怡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对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局面、新理念予以高度概括并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而生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集合,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四者的统一体。因此,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不仅对构建系统化经济学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厘清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国家"内生性地嵌入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由此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本文从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双重视角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终点,而"国家所有制"则可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从历史起点到历史终点,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功能,而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国家所有制体现的是为宏观调控夯实中观和微观基础的经济功能。"国家"嵌入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内生性地与经济基础结合在一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邱海平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理论属性。有人认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科学的"现代经济学",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都是不成立的。事实上,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从来都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阶级性和国别性的社会科学,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基础,而且也对其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要,从而使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乔榛  郑岩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提出的一种理论要求,而且也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机会。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或基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是其理论源泉,西方经济学可以作为理论借鉴,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其方法论基础。当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不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理论,而是那些能够与中国现实相契合并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岩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社交平台的流量不再只是传统媒体获利的商品,更是与数字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特定劳动形式。通过析取个体媒介使用的数据贡献,较之传统媒体,社交平台流量劳动的内在特征在主体、过程和产品三个维度具备外包精益模式下的产消合一者、形式吸纳跃向实质吸纳、数据原料与广告时间并重的演化,在价值运动的形成、实现与分配环节呈现非物质劳动与价值增值信息的生产、内在商品化与自我商品化的循环以及“POPC”网络状态下的自雇佣“影子劳工”三方面内涵的变迁,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媒介资本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增值与积累的理解。面对社交平台流量劳动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适用性与阐释力,也为流量劳动克服由“解放时间”滑向“统治时间”带来的异化提供可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润东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在我国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语,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逐渐从理论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与政治经济学并列的二级学科。学科的重新分化不仅折射出社会经济实践对理论需求的新变化,也反映了理论研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取向。而且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当代社会经济现实方面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在当今新古典经济学等大量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顾海良  张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后,主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开创到形成和发展,再到拓展和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创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和理论的演进过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回溯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创新,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上的纵深发展及其理论贡献,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世祯  
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从抽象的经济范畴开始,逐步上升到越来越具体的经济范畴,正确理解这些范畴,对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非常重要。我国长期以来通过苏联间接学习马克思著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接受了不少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不仅阻碍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传播,而且也误导了经济实践。因此,纠正目前存在的对政治经济学范畴不正确的认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