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5)
- 2023(2944)
- 2022(2501)
- 2021(2066)
- 2020(1596)
- 2019(3502)
- 2018(3135)
- 2017(5111)
- 2016(3343)
- 2015(3565)
- 2014(3703)
- 2013(3619)
- 2012(3655)
- 2011(3254)
- 2010(3393)
- 2009(2730)
- 2008(2717)
- 2007(2361)
- 2006(1974)
- 2005(1765)
- 学科
- 济(9592)
- 经济(9586)
- 管理(8363)
- 业(7215)
- 企(5603)
- 企业(5603)
- 学(4836)
- 方法(3683)
- 财(3399)
- 中国(3301)
- 数学(3221)
- 数学方法(3179)
- 农(2847)
- 务(2496)
- 贸(2491)
- 贸易(2485)
- 财务(2484)
- 财务管理(2482)
- 易(2426)
- 企业财务(2409)
- 业经(2122)
- 农业(2121)
- 地方(2026)
- 环境(2002)
- 制(1934)
- 融(1703)
- 金融(1702)
- 银(1614)
- 教育(1597)
- 银行(1588)
- 机构
- 大学(48648)
- 学院(47988)
- 研究(22563)
- 科学(16880)
- 济(15502)
- 中国(15497)
- 农(15485)
- 经济(15123)
- 管理(13714)
- 所(13662)
- 研究所(12797)
- 农业(12672)
- 理学(11790)
- 理学院(11546)
- 业大(11299)
- 京(11255)
- 管理学(11209)
- 管理学院(11118)
- 中心(9151)
- 院(8673)
- 室(8549)
- 省(8491)
- 农业大学(8022)
- 实验(7923)
- 江(7757)
- 科学院(7734)
- 实验室(7638)
- 重点(7306)
- 北京(7128)
- 业(7094)
共检索到7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军 张立彬 杜彬 于凤鸣 任艳军
以野生欧李Prunus humilis为试材,采用不同浸提剂(水,1 mol.L-1氯化钠,20 g.kg-1乙酸,50 g.kg-1盐酸)逐级提取方法,研究了欧李实生类型(大果型和小果型)和嫁接类型(高位嫁接和低位嫁接)果实采后常温储藏过程中不同形态钙的质量分数及组成比率的变化,为欧李钙素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采收期果实中不同形态钙的提取率为98.24%~99.32%,且以水溶钙和果胶钙形态组成为主,约占总钙量的70%左右;大果型果实中果胶钙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小果型果实(P<0.01),小果型果实中水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大果型果实(P<0.01),小果型果实中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建军 于凤鸣 张立彬 杜彬 任艳军 肖啸
以野生欧李为试材,逐级提取不同形态的钙,研究欧李生长发育阶段(萌动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主要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新梢)中不同形态钙(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草酸钙、剩余钙)的分配率变化及其与总钙分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器官中钙吸收和分配与钙形态转化和分配密切相关,随欧李生长期发育进程,木质部和韧皮部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下降趋势,新梢中不同形态钙分配呈明显增长趋势,花器官中水溶钙、果胶钙和磷酸钙形态在盛花期均有一分配高峰,果实中果胶钙和水溶钙形态分配分别在果实发育初期和后期有一分配高峰;花和果实总钙分配率变化与输导组织器官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的分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秋月 杨兴 何丽芝 陆扣萍 车磊 袁国栋 王海龙
通过培养试验,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形态分级方法,以不添加任何肥料处理为空白对照,以施加未经处理的猪炭、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处理为对比,研究酸化猪炭对土壤中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及其相互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猪炭和酸化猪炭可使土壤电导率分别提高24%和14%,而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在施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酸化猪炭提高土壤活性磷和中稳活性磷占全磷百分比的效果优于猪炭处理;且与施磷量相同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酸化猪炭、猪炭和2种磷肥均可以显著(P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猪炭;非活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显著(P<0.05)下降,与活性磷和中稳活性磷所占比例均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施用酸化猪炭可以提高土壤中各形态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把土壤中非活性磷的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施用酸化猪炭对土壤中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及转化影响的效果与2种化学磷肥无显著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经酸化处理的猪炭来替代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图7表2参45
关键词:
土壤学 酸化 猪炭 土壤 磷 形态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洁 李东方 郭金丽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红皮浅红肉b*最低。在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类型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花青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类型欧李果实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红皮黄肉果实最高,红皮深红肉次之,红皮浅红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表现为红皮深红肉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3种类型欧李硬熟期和完熟期果实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均表现为总酚最高,其次为总黄酮和原花青素,花青素最低;不同类型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不一。3种类型欧李果实的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均较高,与·OH清除率的相关性较低。【结论】在发育及采后贮藏过程中,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一致,花青素含量与之不同;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红皮黄肉果实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总体较高,其次为红皮深红肉,红皮浅红肉最低。
关键词:
欧李果实 果肉颜色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硕桐 夏鑫 丁元君 冯潇 刘晓雨 Marios Drosos 李恋卿 潘根兴
【目的】基于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形态秸秆还于稻田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分子组成的动态变化,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稻田土壤固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常熟市某村的乌栅土稻田,选用新鲜未处理(CS)、过腹处理(CM)和炭化处理(CB)的玉米秸秆,于2015年6月以等碳量(10 t C·hm-2)一次性还田,并以未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分别于2015、2017和2019年水稻收获时采集耕层(0—15 cm)土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并采用13C同位素丰度和生物标志物提取-GC/MS鉴定探析有机质组成变化。【结果】与CK相比,还田当年和2年后所有还田处理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8%—36%),但还田4年后,仅CB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24%),且增加的碳来源于施入的生物质炭。还田2年后,CS和CM处理土壤有机质中木质素酚丰度达到峰值,分别比CK增加了115%和66%;还田4年后,所有还田处理的植物源脂类的丰度均显著提高,相应地,植物源与微生物源脂类的丰度比(PL/ML)和生物标志物组分的多样性指数(H’)也显著提升。【结论】分子组成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明不同形式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质量的变化;秸秆炭化还田比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有利于稻田土壤固碳,且增强了植物源有机组分在土壤中的持留,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的分子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鹏飞 薛晓芳 穆晓鹏 张建成 曹琴 杜俊杰
【目的】比较不同欧李品种果实中主要有机酸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方法】以6年生欧李品种‘农大3号’和‘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并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关酶活性。【结果】两个品种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品种间积累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果实发育前期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较高,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相对较低,使苹果酸仅少量积累;果实发育后期NADP-ME活性迅速下降,而NAD-MDH活性和PEPC活性开始上升,促进了苹果酸大量积累;果实成熟时...
关键词:
欧李 果实 苹果酸 柠檬酸 代谢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振营 马秋诗 李秀芳 韩叶 段琪 饶景萍
【目的】探讨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不同耐贮性柿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品种柿果实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耐贮性差的‘富平尖柿’和耐贮性强的‘干帽盔’为试材,于八成熟时期采收果实后分别经丙烯和1-MCP处理,以不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每3d测定1次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结果】2个品种柿果实在贮藏期间硬度不断下降,硬度降至2kg/cm2的时间以‘富平尖柿’早于‘干帽盔’,‘富平尖柿’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较‘干帽盔’出现早且峰值更高;2种试材ACS、ACO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萍 韩涛 李丽萍 王忠民
采用强度为50kHz、输出功率为200W的超声波结合3%的CaCl2溶液处理桃果实,处理时间为3min,分别做4个处理:对照(用清水浸泡果实3min)、超声波处理、浸钙处理、超声波结合钙处理,分析桃果实在(10±2)℃与(0±2)℃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个温度下,超声波结合钙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效果优于超声波处理或浸钙处理;在不同时期降低了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负离子游离基(O2.-)生成速率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货架期间,不同处理间这些变化的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桃 超声波 钙处理 活性氧代谢 贮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婷婷 朱丽琴 杨双 周杰 朱树华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采后李果实线粒体膜氧化伤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0、15、30μL.L-1NO处理李果实,测定25℃贮藏13d内果实呼吸速率、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膜电位、膜流动性、细胞色素(Cyt)c/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和其它NO处理相比,15μL.L-1NO提高了果实中SOD、CAT和POD活性,有效减少了果实中氢过氧化物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ROS的含量,抑制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延缓了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升高和Cytc的释放,维持了较高的膜电位。随着浓度升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涵 李富翠 刘金山 郝明德 王朝辉
【目的】提高土壤碳固持,特别是增加有机碳累积、减少碳损失,对于提高旱地土壤肥力、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增施氮肥是这一地区重要的作物增产措施,但氮肥投入对土壤碳的影响如何,一直没有报道。【方法】利用黄土高原旱地持续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在每年施磷39 kg P2O5·hm-2条件下,设置0、45、90、135、180 kg N·hm-2 5个氮水平种植冬小麦,在小麦收获期采集0—40 cm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长期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对旱地土壤总碳、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影响,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引起的土壤有机碳、轻质有机碳及无机碳累积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瑜 苑媛 张崇玉
为草石蚕生产上合理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提供依据,在固定磷、钾和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设置等氮量水平,研究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草石蚕生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能提高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其中,铵态氮肥能显著增加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1.47%、26.4%和40%;同时能显著提高草石蚕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以铵态氮肥处理最高,达17 429.13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62.02%;草石蚕块茎的水溶性糖、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氮肥 草石蚕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军锋 窦世娟
试验结果表明,在2℃~4℃贮藏温度下,与对照(不包装)、聚乙烯塑料薄膜(PE)包装相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PVC)包装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及其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在贮藏前期,不同包装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贮藏后期却高于对照。总体看来,PVC包装处理有利于桃果实的低温贮藏。
关键词:
桃 果实 包装 贮藏 衰老 褐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位荣 刘顺枝 张昭其 季作梁
研究了采后冷藏、外源ABA、亚精胺(Spd)、1-甲基环丙烯(1-MCP)、热处理及酸处理对荔枝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的影响。荔枝果实组织中LOX活性测定反应系统的最适pH是6.5。与3℃冷藏相比, 0℃下糯米糍果皮LOX活性升高较快,丙二醛(MDA)含量积累加快,在21 d时分别高出34.9%和25.6%。0℃下桂味果皮LOX活性先升后降,于14 d达到高峰。冷害促进了果皮LOX活性增加,但0℃下糯米糍果肉的LOX活性和MDA含量均低于3℃下果肉。外源ABA、Spd、1-MCP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果皮LOX活性,减轻了果实冷害的发生程度。推测由LOX主导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引起的膜结构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绍美 赵讲芬
常温条件下,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分为两个明显阶段,第一阶段硬度下降较快,主要与淀粉快速水解并伴有果胶水解相关联;第二阶段硬度下降主要与果胶物质水解相关联。采用茶多酚复合膜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淀粉酶活性及果胶酶活性,因而果实中淀粉及果胶水解得以抑制,同时果实中呼吸强度明显降低和推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得到减缓。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硬度,茶多酚复合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