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5)
- 2023(9606)
- 2022(8551)
- 2021(8128)
- 2020(6830)
- 2019(16011)
- 2018(15989)
- 2017(31234)
- 2016(17041)
- 2015(19209)
- 2014(19263)
- 2013(19177)
- 2012(17546)
- 2011(15714)
- 2010(15371)
- 2009(13690)
- 2008(13325)
- 2007(11235)
- 2006(9607)
- 2005(8170)
- 学科
- 济(67112)
- 经济(67040)
- 管理(47169)
- 业(44663)
- 企(37214)
- 企业(37214)
- 方法(32676)
- 数学(28403)
- 数学方法(28108)
- 农(17293)
- 中国(15879)
- 地方(15383)
- 财(15346)
- 学(15332)
- 业经(14272)
- 贸(12585)
- 贸易(12578)
- 易(12209)
- 农业(11754)
- 和(11189)
- 理论(11088)
- 环境(10869)
- 技术(10373)
- 制(10237)
- 务(9887)
- 财务(9830)
- 财务管理(9815)
- 划(9419)
- 企业财务(9302)
- 教育(9065)
- 机构
- 大学(238463)
- 学院(236017)
- 管理(97730)
- 济(90859)
- 经济(88848)
- 理学(85689)
- 理学院(84729)
- 管理学(83298)
- 管理学院(82876)
- 研究(78627)
- 中国(55860)
- 京(50678)
- 科学(50678)
- 所(39117)
- 财(39080)
- 农(37455)
- 业大(36837)
- 研究所(36128)
- 中心(35076)
- 财经(32365)
- 江(32160)
- 北京(31996)
- 范(31874)
- 师范(31619)
- 经(29493)
- 农业(29411)
- 院(28883)
- 州(26763)
- 经济学(25979)
- 师范大学(25871)
- 基金
- 项目(170237)
- 科学(133164)
- 研究(123692)
- 基金(123312)
- 家(107607)
- 国家(106759)
- 科学基金(91563)
- 社会(76166)
- 社会科(72125)
- 社会科学(72105)
- 基金项目(66934)
- 省(65899)
- 自然(61116)
- 自然科(59632)
- 自然科学(59618)
- 自然科学基金(58505)
- 教育(56061)
- 划(56039)
- 编号(50971)
- 资助(50655)
- 成果(40477)
- 重点(37741)
- 部(37236)
- 发(35747)
- 创(35187)
- 课题(34275)
- 创新(32752)
- 科研(32699)
- 教育部(31749)
- 大学(31667)
共检索到329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慧中 沈雨沁
在欧元区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通胀率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欧元区各经济体间究竟为什么会存在差别如此之大的通胀率呢?什么因素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胀率的差异?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价格的收敛效应、输入性通胀、本国要素市场结构差异、本国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六个方面,使用实证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探讨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
欧元区通胀差 成因 面板回归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平
本文实证分析了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总体适应性和部分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的真实汇率自动调整机制,并利用已有的文献成果,总结探讨了这些成员国的高通胀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操作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呈现出总体的适应性,但是,统一货币政策与部分高通胀的非核心成员国的需要之间,也存在局部矛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着自动逆向调节其物价乃至产出水平的地区调整机制———真实汇率机制;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部分高通胀国家的通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佳
欧元区贸易收支在整体上呈现接近平衡状态,但区内成员国之间却面临着持续的贸易失衡。文章认为欧元名义汇率和本国通货膨胀对贸易平衡的不对称效应是区内成员国之间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重视本国通货膨胀对贸易收支的调整作用是缓解区内成员国之间贸易失衡的有效出路。
关键词:
欧元区 不对称性 名义汇率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彬 高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清华
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严重影响。该文从欧元区的体制缺陷入手分析其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并提出欧债危机的治理措施,即先进行欧元区经济社会结构的改革,然后进行财政一体化改革。
关键词:
债务危机 体制缺陷 财政一体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先平
欧盟新成员会采用欧元吗?本文把整个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对欧盟新成员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协整分析,发现新成员不宜立刻全部加入欧元区。
关键词:
欧盟 新成员 欧元区 货币政策 协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柱
文章从欧元汇率错位的形成机制出发,在分析均衡汇率相关构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取相关经济变量,采用行为均衡汇率的研究路径计算得出欧元区和欧元区德国的汇率错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欧元区整体汇率长期被高估,但受到欧元区内部结构失衡的影响,这种整体错位并未能得到及时纠正。美元走强和欧洲央行量化宽松为欧元币值回调提供了一个契机,当前欧元大幅贬值可被视为欧元币值趋向均衡汇率的回归过程。因此,文章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欧元大幅贬值的内在逻辑。尽管如此,由于欧元区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即便当前欧元区整体汇率回归均衡,但德国仍将享有非对称性汇率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翊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欧元区各国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价格粘性特征。文章对欧元区价格粘性的大量文献进行梳理,阐明了欧元区价格粘性的表现及其主要原因,旨在介绍一种研究价格变动率的方法并对其做简要评论。
关键词:
欧元区 价格变动率 价格粘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刚 关雪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朝明
1951年欧洲国家就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尝试,到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货币联盟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盟的建立;而2004年5月1日十国顺利加入欧盟,标志着欧盟的东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相应,自1950年欧洲支付联盟成立以来,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过程也经历了颇多曲折,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元区的建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勇
作为包含18个成员国的货币联盟,欧元区需要也完全有能力容纳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进行错位竞争,实现共生发展2014年3月28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默克尔总理的见证下,中德两国央行在柏林签署了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德国成为欧洲首个获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6月28日,人民银行又与法国央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袁宇彤 袁博
从1993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在力度、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上都呈现出加速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由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固定资产投资超经济扩张,农业政策缺乏连续性比较收益下降,成本推进等因素所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基础货币和投资规模继续膨胀,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政府调控物价的职能作用。力求既减轻前期通货膨胀压力,又防止新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以达到经济“软着陆”的目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婷 任康钰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各经济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成为一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的重要考量。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显著影响因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创新资产寻求型投资动机因素在促进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上有显著的互补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是一个显著的中介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