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8856)
- 2022(7606)
- 2021(6896)
- 2020(6253)
- 2019(14452)
- 2018(13981)
- 2017(27659)
- 2016(14857)
- 2015(17025)
- 2014(17186)
- 2013(17224)
- 2012(16291)
- 2011(14614)
- 2010(14751)
- 2009(13933)
- 2008(14271)
- 2007(13174)
- 2006(11318)
- 2005(10329)
- 学科
- 济(63488)
- 经济(63417)
- 业(41594)
- 管理(37998)
- 方法(31963)
- 企(31165)
- 企业(31165)
- 数学(28908)
- 数学方法(28695)
- 银(21104)
- 银行(20959)
- 行(19555)
- 制(18581)
- 中国(18193)
- 农(17062)
- 财(16645)
- 融(15291)
- 金融(15288)
- 贸(13608)
- 贸易(13598)
- 易(13239)
- 地方(13050)
- 学(12346)
- 度(11761)
- 制度(11754)
- 业经(11637)
- 农业(11169)
- 险(11075)
- 保险(10981)
- 业务(10706)
- 机构
- 大学(219162)
- 学院(216329)
- 济(93846)
- 经济(91917)
- 管理(83313)
- 研究(73873)
- 理学(70577)
- 理学院(69786)
- 管理学(68643)
- 管理学院(68226)
- 中国(65108)
- 财(45938)
- 京(45860)
- 科学(44224)
- 农(39655)
- 所(37806)
- 财经(36645)
- 中心(36116)
- 研究所(34428)
- 经(33295)
- 江(33054)
- 业大(32043)
- 农业(31516)
- 经济学(30446)
- 北京(29185)
- 经济学院(27934)
- 财经大学(27543)
- 范(26530)
- 州(26523)
- 师范(26273)
- 基金
- 项目(141918)
- 科学(110948)
- 基金(104613)
- 研究(101206)
- 家(92182)
- 国家(91096)
- 科学基金(76942)
- 社会(65161)
- 社会科(61778)
- 社会科学(61757)
- 基金项目(55318)
- 省(53531)
- 自然(49852)
- 自然科(48647)
- 自然科学(48629)
- 自然科学基金(47777)
- 划(46014)
- 教育(45785)
- 资助(43926)
- 编号(40187)
- 成果(32650)
- 部(32333)
- 重点(31956)
- 发(29940)
- 创(28856)
- 科研(27929)
- 教育部(27687)
- 国家社会(27516)
- 创新(27106)
- 课题(27065)
共检索到330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梅 齐绍洲
随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传导效应成为政策当局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上述两种风险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相互传导效应?具体的传导方向和影响力度又如何?文章以欧元区代表性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传导效应,这种传导效应不仅发生在一国之内,而且存在于国与国之间。该结论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继梅
随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政策当局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欧元区国家的状况,利用危机期间的数据对两种风险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发现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理论和现实依据。我国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警示政策当局要注意防范两种风险之间的相互传导现象。
关键词:
银行风险 主权风险 关联程度 相关性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蕾
文章使用2001~2016年72国的非平衡跨国面板数据,考察全球流动性动态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风险承担的溢出作用。结论表明,无论由常规还是非常规货币政策所驱动,全球流动性扩张均会显著提高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国银行部门受冲击的程度与一系列制度因素相关,新兴市场国家制度质量越低、金融开放程度越高、汇率制度弹性越低,银行部门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越强烈。调节效应的分析显示,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内部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全球流动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3月以来,美国、瑞士个别银行接连暴雷,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稳健性的担忧,欧洲银行股遭抛售,已抹平了年初以来涨幅。文章分析欧元区银行业风险,指出当前欧元区银行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但在经济放缓、持续加息、企业破产潮将至和信心危机等因素下也面临着盈利承压、信贷条件收紧、信用风险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及存款流失等风险。
关键词:
欧元区 银行业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永刚 杨飞雨 郑小娟
本文以欧元区债务危机为例研究国家信用风险的传导效应,首先,基于"欧猪五国"相对德国的十年期国债利差数据,分析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境内风险传导效应;其次,运用GVAR模型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欧元区冲击的反应,重点分析欧元区GDP冲击对欧元区自身以及贸易关系密切的英国、美国和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希腊和爱尔兰对各国家信用风险产生的累积影响最为显著,西班牙和意大利较弱;欧元区经济萎缩造成的需求冲击对英国、美国和中国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国家信用风险 债务危机 GVAR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诚 张丛
受持续的财政紧缩计划、缓慢的结构性改革、频繁的银行业危机以及希腊等国政局变动等因素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呈现进一步衰退趋势,主权信用环境面临再度恶化的风险。我们认为,未来短期内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趋势难以扭转,财政整顿、重振银行财务体系等深化改革措施依然任重道远,主权信用维持脆弱基本面,核心及外围国家主权信用将维持分化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峰 刘志龙 郭亚琳
文章以欧债危机中银行和政府部门间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为切入点,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建立跨国部门间信用风险模型,构造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研究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与反馈的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银行同业、隐含担保和主权债务渠道的跨国风险外溢效应显著;跨国间部门的风险传导表现出单向性,政府部门能极大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银行风险对他国政府部门影响不大;与系统重要性相比,国别间银行部门系统脆弱性对外部风险冲击更加敏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国别风险管理,减少对本国主权债务的持有;建立基于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准备金制度,动态调节风险储备。
关键词:
或有权益分析 部门风险反馈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峰 刘志龙 郭亚琳
文章以欧债危机中银行和政府部门间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为切入点,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建立跨国部门间信用风险模型,构造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研究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与反馈的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银行同业、隐含担保和主权债务渠道的跨国风险外溢效应显著;跨国间部门的风险传导表现出单向性,政府部门能极大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银行风险对他国政府部门影响不大;与系统重要性相比,国别间银行部门系统脆弱性对外部风险冲击更加敏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国别风险管理,减少对本国主权债务的持有;建立基于系
关键词:
或有权益分析 部门风险反馈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旭明
举世瞩目的欧元已经问世,了解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变的越来越迫切。考察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基于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前提,即欧元的前景究竟如何。关于欧元的前景已有大量结论问世,总体来说对欧元毁誉参半,各种讨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乐观派看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国起 韩玲慧
欧元区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底爆发以来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财政风险的广泛关注。尽管2010年5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推出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在防止危机蔓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对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除。近期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汉祥
通货紧缩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增加,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增加降低银行贷款的 能力和贷款的意愿,导致货币供给减少,降低了社会有效需求,最终反映为物价的下跌,加重通 货紧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 通货紧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龙涛
案件风险及所引致的不安全预期广泛传导,已成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几个简单的模型分析案件风险及预期传导机制,并对阻断风险预期的传导、缩小风险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银行 风险预期 传导机制 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区分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两个渠道。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当逐利效应占优时,降低基准利率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当杠杆效应占优时,降低基准利率则会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降低信贷标准,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地,本文基于银行业整体层面构建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综合效应指数,利用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对综合效应的影响,并利用VAR模型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与综合效应之间的动态联系。最后,本文在厘清货币政策对综合效应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给出了化解银行风险承担的货币政策选择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区分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两个渠道。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当逐利效应占优时,降低基准利率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当杠杆效应占优时,降低基准利率则会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降低信贷标准,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地,本文基于银行业整体层面构建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综合效应指数,利用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对综合效应的影响,并利用VAR模型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与综合效应之间的动态联系。最后,本文在厘清货币政策对综合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