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0)
- 2023(17769)
- 2022(15447)
- 2021(14299)
- 2020(11990)
- 2019(27622)
- 2018(27027)
- 2017(53214)
- 2016(28487)
- 2015(31922)
- 2014(31678)
- 2013(31089)
- 2012(28656)
- 2011(25775)
- 2010(25684)
- 2009(23469)
- 2008(22761)
- 2007(19697)
- 2006(17254)
- 2005(15037)
- 学科
- 济(119189)
- 经济(119069)
- 管理(82552)
- 业(77076)
- 企(63700)
- 企业(63700)
- 方法(57074)
- 数学(50495)
- 数学方法(49797)
- 农(30621)
- 财(30203)
- 中国(29293)
- 地方(26121)
- 业经(24659)
- 学(23622)
- 贸(22630)
- 贸易(22619)
- 易(21939)
- 农业(20556)
- 制(19459)
- 务(18943)
- 理论(18866)
- 财务(18862)
- 财务管理(18822)
- 环境(18057)
- 企业财务(17852)
- 技术(17437)
- 和(17366)
- 融(17010)
- 金融(17006)
- 机构
- 大学(400994)
- 学院(399947)
- 济(163122)
- 管理(160526)
- 经济(159709)
- 理学(139808)
- 理学院(138311)
- 管理学(135683)
- 管理学院(134954)
- 研究(132115)
- 中国(98992)
- 京(83908)
- 科学(80718)
- 财(75156)
- 所(64764)
- 财经(60823)
- 农(60748)
- 中心(60721)
- 研究所(58991)
- 业大(58114)
- 江(57568)
- 经(55456)
- 北京(52693)
- 范(52660)
- 师范(52227)
- 经济学(49686)
- 院(48940)
- 农业(47424)
- 州(46727)
- 财经大学(45470)
- 基金
- 项目(278842)
- 科学(220632)
- 基金(203989)
- 研究(203302)
- 家(177218)
- 国家(175817)
- 科学基金(152306)
- 社会(129059)
- 社会科(122534)
- 社会科学(122506)
- 基金项目(107398)
- 省(107385)
- 自然(99735)
- 自然科(97410)
- 自然科学(97387)
- 自然科学基金(95614)
- 教育(94151)
- 划(90923)
- 资助(85472)
- 编号(82562)
- 成果(66203)
- 重点(62302)
- 部(61975)
- 发(58928)
- 创(57333)
- 课题(56635)
- 教育部(53491)
- 创新(53484)
- 科研(53367)
- 国家社会(53308)
- 期刊
- 济(169849)
- 经济(169849)
- 研究(116965)
- 中国(70975)
- 学报(60873)
- 管理(57509)
- 科学(56369)
- 财(55944)
- 农(53597)
- 大学(47011)
- 学学(44104)
- 教育(43178)
- 农业(37173)
- 融(36819)
- 金融(36819)
- 技术(35496)
- 财经(28968)
- 经济研究(28236)
- 业经(27661)
- 经(24705)
- 问题(22035)
- 统计(20506)
- 图书(20246)
- 技术经济(19256)
- 业(19045)
- 理论(18986)
- 贸(18919)
- 策(18695)
- 科技(18279)
- 版(17807)
共检索到577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蔡彤娟 金山
本文试图在开放宏观框架下检验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冲击给各成员国带来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首先,通过考察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检验区域非对称效应的产生机制;其次,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IRFs)检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程度;最后,运用分时段VAR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内生性。结果表明,欧洲单一货币政策对各成员国产生非对称冲击,且非对称效应未出现收敛性,欧元区宏观政策协调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郑挺国 郭辉铭 钱鹏程
本文运用弹性非线性推断方法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以新的视角解释和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利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非对称反应,即在高通胀时期中央银行实施严厉的利率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而在低通胀时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通胀变化线性微调短期利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非线性特征可能主要源于中央银行对通胀正负偏离的非对称偏好,并有部分来自其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之间相互影响的政策反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婉华 叶阿忠
选取2004~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月度数据,借助GVAR模型探索统一货币政策冲击下东、中、西部地区银行信贷和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区域经济和信贷规模存在显著影响,并呈现区域性差异。即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二者的影响尤为明显,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较大,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较小;利率上涨抑制了二者的发展,表现为西部地区在信贷规模扩张和社会消费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在工业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在对货币当局政策偏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更为一般的货币政策反应模型,用于识别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非线性和非对称调整特征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的惰性属性。采用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对上述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进行广义矩估计,并对参数进行约束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整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即当通货膨胀率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利率并未针对通货膨胀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做出调整,而当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即通胀缺口)超过惰性区域时,货币当局开始针对通胀缺口调整利率,并且随着通胀缺口的增大,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胀缺口 产出缺口 广义矩估计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伟军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开放条件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丽娜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姜再勇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甘肃省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2个季度的时滞,在物价水平方面存在5个季度的时滞;通过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2个季度的时滞,在物价水平方面存在3个季度的时滞。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优化货币信贷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效应 甘肃省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姜再勇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传导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货币政策在甘肃省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甘肃省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2个季度的时滞,在物价水平方面存在5个季度的时滞;通过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2个季度的时滞,在物价水平方面存在3个季度的时滞。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优化货币信贷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效应 甘肃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素香 汪增群
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且内部发展差距较大的大国而言,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项计量工具,实证检验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产出的影响,还是对物价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都要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非对称性 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构建我国产业结构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货币政策效应在工业行业层面上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模型总计包含七大振兴产业的91个主要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作为总体经济变量;此外,本文使用SFAVAR模型,刻画产业因子组成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次之;而石油化工与轻工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敏感度最低。
关键词:
产业因子 货币政策 SFAVAR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