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
- 2023(830)
- 2022(731)
- 2021(661)
- 2020(608)
- 2019(1227)
- 2018(1203)
- 2017(2569)
- 2016(1324)
- 2015(1525)
- 2014(1511)
- 2013(1665)
- 2012(1672)
- 2011(1558)
- 2010(2115)
- 2009(2453)
- 2008(1330)
- 2007(1024)
- 2006(877)
- 2005(850)
- 学科
- 济(4747)
- 经济(4741)
- 管理(4412)
- 业(4101)
- 企(3792)
- 企业(3792)
- 财(3136)
- 家(2716)
- 券(2702)
- 国家(2691)
- 融(2674)
- 金融(2673)
- 债(2671)
- 务(2491)
- 财务(2490)
- 财务管理(2484)
- 外债(2481)
- 企业财务(2451)
- 债券(2443)
- 公债(2443)
- 家公(2344)
- 方法(2143)
- 数学(1927)
- 数学方法(1914)
- 银(1703)
- 银行(1703)
- 行(1564)
- 制(1242)
- 世界(1141)
- 贸(1102)
- 机构
- 大学(20460)
- 学院(19859)
- 济(8809)
- 经济(8655)
- 研究(7809)
- 中国(7155)
- 管理(6550)
- 财(5702)
- 理学(5267)
- 理学院(5224)
- 管理学(5152)
- 管理学院(5117)
- 所(4210)
- 京(4143)
- 财经(4133)
- 经(3823)
- 科学(3745)
- 研究所(3630)
- 融(3386)
- 金融(3306)
- 中心(3278)
- 银(3266)
- 财经大学(3198)
- 银行(3135)
- 经济学(2880)
- 行(2863)
- 北京(2840)
- 院(2685)
- 江(2628)
- 经济学院(2612)
共检索到33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合理的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积极面对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金融市场及汇率的稳定乃至经济的快速复苏至关重要目前,各方关注的美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尽管美国目前就国债上限上调问题初步达成一致,但是美债危机仍让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充满了不确定性,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直到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充分说明合理的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积极面对经济和金融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缪延亮
本文基于欧债危机救助经验,总结出应对债务危机的三大类十条教训。第一类是可以被吸取而且正在被实施的教训,包括资产负债表、监管和灵活汇率的重要性。第二类是一度被吸取,但随着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的改善又很快被忘却的教训,包括杠杆的顺周期性、监管自身的周期性和市场的自满情绪。第三类是一直在尝试吸取但始终是挑战的教训,包括和民众沟通,打破利益集团阻挠,推动结构性改革和预防下一个危机。这十条教训也为中国预防和应对危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危机救助 资产负债表 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德圣
由于欧元区缺乏金融稳定和危机防范机制,债务危机已向核心国蔓延,欧元区的经济振兴面临比较大的困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联储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纷纷出台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文章讨论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与原因。由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元地区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对较好,只要欧元区的主要国家,特别是德国,坚持欧洲一体化、不放弃欧元,希腊和一些欧元区国家完全可以从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美国的财政赤字急剧恶化和经常项目逆差居高不下。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双赤字"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令人担心。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必须尽力减少美国双赤字对其经济和财政金融带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世清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目众多,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主权债务与"中国式主权债务",本文发现尽管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我国并不具备爆发"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条件,但仍存在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随着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蔓延,中国的地方债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11年10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地方债——下一个欧洲?》的文章,甚至把欧债危机与中国的地方债直接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地方债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和风险?解决中国地方债的根本出路在哪里?欧债危机对解决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有什么启示?本期名家论坛,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张曙光先生、财政部科研所的刘尚希先生和中央财经大学的马海涛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笔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静文
欧债危机蔓延至银行业2009年底,三大评级公司先后调低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虽然欧盟、欧洲央行和IMF已经展开数轮救助,危机反而愈演愈烈,又从希腊蔓延至"欧猪五国"(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禄德安
当前弥漫于欧洲多个国家的债务危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文章指出,福利制度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过高的福利开支致使经济乏力的欧洲各国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削减福利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调节手段的福利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福利开支过高会影响经济发展。文章认为,福利开支应当遵循适度救助社会最贫困阶层、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等原则,在经济增长与福利制度之间保持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欧债危机 福利制度 反思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英
本文采用实证、定量与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欧债危机,从财政、银行、产业、制度、经济结构、货币政策、政治博弈等多角度来反思欧债危机,从陷入欧债危机中的国家汲取经验教训来规避和防范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对于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韦龙 王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主权问题与银行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充分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行政决策能力的缺陷。在欧盟层面上化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需要三个条件:(1)在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2)在欧元区建立统一的银行监管框架。(3)进一步推动欧盟和欧元区改革,为财政政策一体化和银行监管一体化提供政治支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万解秋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成军
爆发在2009年底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至今仍未找出摆脱危机的有效办法。欧债危机的影响,已经超出欧债危机国和整个欧元区域,成为关系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我国作为与欧元区有着重要贸易关系的国家,也深受其影响。本文结合对德、意等欧元区国家的考察,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发展及其原因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从打牢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立足国情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加快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分析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鲁敏
一、引言从2007年8月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刺激本国的经济增长,各国纷纷推出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希腊政府的财政状况本身就不是很好,在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之下,更使其财政资金恶化,其财政资金趋于枯竭的境地。在2009年12月11日,希腊政府迫于无奈公布了其债务情况,其公共债务达到3000亿欧元。对于欧共体的成员国而言,一国债务是否会产生债务风险,依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根据此条约的规定,加入欧盟的国家政府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国债负担率不超过6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格·亚斯穆森 司马亚玺
欧元区要继续改革之路,这很困难,但必不可少近期召开的欧洲理事会非正式会议传递了两个强有力的信息。首先,它确认了欧元区对长期愿景的承诺。最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深化经济联盟,因为欧元实际已经表明经济联盟部分来说也是政治联盟。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欧盟领导人承诺致力于将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其次,欧盟领导人一致同意,为实现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需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采取促进增长的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裕平 范彦君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的总体表现比较糟糕,其评级的独立性、有效预警作用备受质疑,不仅前瞻性不足,而且评级行动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