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32)
- 2023(3212)
- 2022(2739)
- 2021(2621)
- 2020(2243)
- 2019(4876)
- 2018(4669)
- 2017(9074)
- 2016(4694)
- 2015(5299)
- 2014(5036)
- 2013(4952)
- 2012(4873)
- 2011(4327)
- 2010(4946)
- 2009(5013)
- 2008(4058)
- 2007(3562)
- 2006(3185)
- 2005(2868)
- 学科
- 济(18475)
- 经济(18428)
- 业(14976)
- 管理(12836)
- 企(12589)
- 企业(12589)
- 方法(7507)
- 财(7505)
- 数学(6582)
- 数学方法(6535)
- 中国(5770)
- 融(5593)
- 金融(5592)
- 务(5418)
- 财务(5416)
- 财务管理(5404)
- 企业财务(5294)
- 农(5224)
- 家(4780)
- 学(4517)
- 银(4208)
- 银行(4194)
- 国家(4122)
- 制(3945)
- 行(3942)
- 农业(3624)
- 业经(3243)
- 贸(3217)
- 贸易(3216)
- 易(3174)
- 机构
- 大学(70151)
- 学院(68079)
- 济(30797)
- 经济(30308)
- 研究(27037)
- 管理(24036)
- 中国(21896)
- 理学(20302)
- 理学院(20020)
- 管理学(19737)
- 管理学院(19604)
- 财(16067)
- 科学(15582)
- 京(15255)
- 所(14338)
- 研究所(13042)
- 财经(12525)
- 经(11544)
- 中心(11477)
- 农(10719)
- 经济学(10538)
- 北京(10090)
- 财经大学(9648)
- 院(9522)
- 经济学院(9442)
- 江(9334)
- 范(9111)
- 师范(9028)
- 业大(8806)
- 农业(8386)
- 基金
- 项目(44555)
- 科学(35198)
- 基金(33886)
- 研究(31745)
- 家(31133)
- 国家(30428)
- 科学基金(25019)
- 社会(21419)
- 社会科(20038)
- 社会科学(20029)
- 基金项目(17467)
- 自然(16070)
- 自然科(15620)
- 自然科学(15617)
- 自然科学基金(15350)
- 省(15034)
- 教育(14164)
- 资助(14141)
- 划(13882)
- 编号(11880)
- 部(10603)
- 重点(10412)
- 成果(10318)
- 国家社会(9276)
- 教育部(9148)
- 发(9045)
- 性(9032)
- 中国(8973)
- 创(8856)
- 科研(8678)
共检索到107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涛 臧秀玲
欧债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危机的原因是高福利。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与本国福利制度的关系,对比南北欧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高福利制度只是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欧债危机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通过对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历史考察以及这次债务危机中各国财政紧缩和福利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福利国家改革的走向和趋势。
关键词:
欧债危机 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聚军
代议民主从其得到广泛践行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诸如可能导致福利超载等先天不足。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的整体稳定使公共政策议题逐步聚焦于民生问题,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又使得各国的福利政策面临着沉重的国际比照压力。于是,迫于选票压力,部分国家的政府不顾福利刚性和政府财力的限制,一味迎合公众的偏好,致使社会福利支出迅速增加,以致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代议民主体制下的福利超载现象日益加剧,最终诱发了多次冲突与危机:福利国家危机可以被视为其首次爆发;"拉美化"现象则是福利超载与民粹主义双重夹击下代议民主缺陷的集中爆发;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这一矛盾的再次爆发。
关键词:
代议民主 福利超载 福利刚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玉生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福利国家。工业主义理论家从工业化的视角把福利国家的发展看作是工业化发展的水平的结果;社会民主主义者把福利国家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并借助于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来推行其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原因的理论家,则把福利国家的出现看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分析了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利益的对立。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毛箬
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间的美国经济危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大萧条之一。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文章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分析了"老龄化成本"的含义和构成及其导致希腊陷入债务危机的诱因,认为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的替代率过高、待遇率严重失衡、养老金财富总值超出支付能力等问题提升了老龄化的财务成本;作者在分析了欧债危机下世界改革养老金的趋势后,认为中国养老金制度中存在参数不合理、缺乏个人激励机制、市场激励因素弱化、再分配因素失衡等潜在的财务风险,建议重视第二支柱的建设以部分转移第一支柱的财务风险,逐渐提高退休年龄以重建科学的制度参数,重塑账户的激励功能以增强制度收入能力,建立制度"防火墙"以规避潜在财务风险。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慧 李文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危机日益加剧,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新自由主义从意识形态、全球化与竞争力、不平等、经济与社会政策、公共财政等方面对福利国家发起了攻击,其目的不是取消福利国家,而是改变福利国家的内涵,使之服务于新自由主义,其核心利益关切点不再是社会大众,而是金融资本。在这一背景之下,欧洲许多国家改革了福利国家的一些基本要素,主要体现为工人权利削弱、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社会保护体系市场化、社会对话弱化、公共部门缩减、社会包容性下降。就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前景来看,欧盟无法在欧洲一体化的开放议程与传统福利国家目标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同时,中左翼的第三条道路已无能为力,而激进右翼政党的民粹主义立场难以影响福利国家的收缩趋势。总体来看,欧洲福利国家的危机深深植根于金融资本的全球积累及其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资本主义的延续,危机将不断加剧,欧洲复兴福利国家的前景将更加渺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刁其武
由熊性美、薛敬孝、陈漓高同志主编的《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与危机》一书,最近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为国家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着重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4—5年的短周期波动,10年左右的再生产周期起伏和50年左右的长波周期(尤其是10年再生产周期)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运动的特点,各种有关的重要因素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并对90年代前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动趋势作了大略估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郝宇彪 田春生
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存在一系列相似性,包括危机爆发前的纸面繁荣、股市暴跌和信贷危机顶点触发、实体经济产能相对过剩等,但此次危机也存在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即生产相对过剩不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且在中国等社会主义新兴市场国家同样存在,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特征更加突出。此次危机的本质仍然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但在生产过剩形式上由一国国内蔓延至世界范围。经济危机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独有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 市场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为民 李菁
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危机构成的多重性危机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资本扬弃理论为基础,揭示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多重性危机产生的基础和原因,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和新自由主义体制的阶级基础,从体制和制度视角前瞻危机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战略选择和博弈,将成为影响多重性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基本因素;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对这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为民 李菁
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危机构成的多重性危机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资本扬弃理论为基础,揭示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多重性危机产生的基础和原因,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和新自由主义体制的阶级基础,从体制和制度视角前瞻危机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战略选择和博弈,将成为影响多重性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基本因素;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对这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义 赵豪杰 陈胜辉
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增殖必须以使用价值为载体,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要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排他性地独占,这就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共生走向对立和分离。资本的无限增殖必然带来对自然的剥夺、滥用和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逻辑下的生产自身具有反生态性,并由此造成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唯有限制、引导和变革这种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可兴
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多方面、多层次出现失调,酿成多种形式的结构性危机。不同领域中的结构性危机互相交织是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结构性危机不同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又和它有一定联系,本质上是由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经济结构失调所造成的危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娟 何泽荣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其基本矛盾长期积累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深入探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演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优坤 戴斌武
反全球化和全球化是一种共生关系,这也导致了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主导全球化的相伴相长。也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共生关系,造成了本应由资本主义背负的全球化的原罪,也就是在资本扩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的疯狂逐利特性。反全球化运动始终是推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走向更加公正、更加理性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动旧式资本主义全球体系走向瓦解的真正原因。即是今天,某种程度上实现"脱胎换骨"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虽然表面上看"战无不胜",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也以更加迅猛的方式向更广、更深的程度发展,但反全球化仍然在世界各个层面充满活力,并继续推动全球体系向更加公正和理性的方向进步。中国式社会主义,也可以看做一种反...
关键词:
全球化 反全球化 资本主义 体系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东波 杨继国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人工智能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梳理马克思“总体工人”思想基础上,诠释资本主义智能生产模式下的价值创造源泉,分析人工智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及其前景。智能生产模式下的社会财富与价值是“总体工人”集体劳动成果,其源泉是“总体工人”的“活劳动”。人工智能及其在社会生产中广泛应用造成社会生产系统与价值交换系统二者之间割裂,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系统性危机。为此,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应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瞄准云计算、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方向,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基础、关键核心领域的支持力度,综合发挥企、校、院、所等不同机构主体的创新合力,加快国家自主创新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