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8)
2023(3543)
2022(3027)
2021(2805)
2020(2297)
2019(5288)
2018(5057)
2017(10126)
2016(5413)
2015(6066)
2014(6076)
2013(5781)
2012(5626)
2011(4852)
2010(4946)
2009(4274)
2008(4341)
2007(4128)
2006(3512)
2005(3203)
作者
(14385)
(12231)
(12101)
(11400)
(7739)
(5924)
(5562)
(4624)
(4496)
(4398)
(4170)
(4061)
(4000)
(3860)
(3769)
(3752)
(3752)
(3606)
(3558)
(3425)
(3091)
(2950)
(2877)
(2803)
(2762)
(2744)
(2672)
(2606)
(2382)
(2380)
学科
(23045)
经济(23029)
(14247)
管理(13366)
(13255)
企业(13255)
地方(6649)
方法(6591)
中国(6164)
业经(5978)
(5624)
关系(4980)
(4707)
贸易(4702)
(4504)
理论(4324)
数学(4318)
(4231)
数学方法(4218)
(3973)
农业(3905)
(3873)
(3831)
(3800)
技术(3763)
文化(3756)
产业(3476)
(3406)
地方经济(3377)
教育(3285)
机构
学院(74706)
大学(73804)
(28681)
研究(28005)
经济(27840)
管理(27224)
理学(23257)
理学院(22869)
管理学(22478)
管理学院(22310)
中国(18884)
科学(16259)
(15930)
(13647)
(12844)
师范(12784)
研究所(12343)
(11885)
中心(11860)
(11397)
(10580)
(10499)
师范大学(10381)
北京(9983)
(9703)
财经(9238)
业大(9106)
技术(8532)
(8297)
研究院(8188)
基金
项目(48786)
科学(39081)
研究(37099)
基金(35029)
(30336)
国家(30089)
科学基金(25711)
社会(23458)
社会科(22303)
社会科学(22299)
(19136)
基金项目(18965)
教育(17474)
(16520)
自然(16373)
自然科(16020)
自然科学(16018)
编号(15917)
自然科学基金(15732)
成果(13431)
资助(13320)
课题(11445)
(11200)
重点(11171)
(10583)
(10209)
(9743)
规划(9619)
项目编号(9445)
创新(9362)
期刊
(36562)
经济(36562)
研究(22840)
中国(15511)
教育(12006)
管理(11348)
(10523)
科学(10352)
学报(9190)
(7556)
大学(7334)
农业(7287)
学学(6683)
技术(6306)
业经(6217)
国际(6067)
(5999)
金融(5999)
(5726)
论坛(5726)
(5348)
图书(5014)
问题(4824)
经济研究(4770)
世界(4697)
(4323)
现代(4319)
(4279)
财经(4216)
书馆(3898)
共检索到11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苗吉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洪波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外交已逐渐成为当代国家闻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要想充分利用好文化外交这个重要的资源禀赋,还需要其文化影响力、综合外交实力和政府外交执行力等条件配合。近年来,文化外交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俄文化交流表现出各级政府重视、多方积极参与、广泛搭建平台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交流的发展空间,需要使双方的文化交流向纵深化发展,打破新的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培训人才,扩大交流规模和提升交流水平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两国关系的巨大潜能,推动双方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柳丰华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柳丰华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德斌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反恐战争"脱轨",中东极端恐怖势力"勃兴",中东国家和地区"失序",欧洲从"债务危机"走向"政治危机",美国急于逃离中东"泥潭"并"重返亚太",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已经让1997年布热津斯基构想的欧亚地缘政治"大棋局"破局,并且让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具备了世界秩序的意义。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变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面对"特朗普冲击"。中俄两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才能"驯服"特朗普的野蛮冲撞,推动美国和西方的妥协和退让,与中俄两国合作构建一种新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构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德斌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反恐战争"脱轨",中东极端恐怖势力"勃兴",中东国家和地区"失序",欧洲从"债务危机"走向"政治危机",美国急于逃离中东"泥潭"并"重返亚太",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已经让1997年布热津斯基构想的欧亚地缘政治"大棋局"破局,并且让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具备了世界秩序的意义。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变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面对"特朗普冲击"。中俄两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才能"驯服"特朗普的野蛮冲撞,推动美国和西方的妥协和退让,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元柱  严正  林其屏  袁和平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商业、农业、教育等设施的考察,以及对双边交往历史和资料的研究,文章认为,福建与澳、新的经贸和文化合作的空间很大,发展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经贸和文化合作,应成为福建拓宽对外开放战略通道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丽平  
近年来“邪教”在东北亚地区呈泛滥态势。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各种“邪教”组织纷纷出笼,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邪教”的产生是国家经济发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富贵病”,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造成的。因此,作者建议东北亚各国应在精神文明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消除弊病。建议东北亚各国不仅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应该抓精神文明比抓物质文明要“先走一步”,以使两者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中国的亚太战略是“稳定周边,立足亚太”,俄罗斯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中俄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实施亚太战略的根本目的、国内环境及对外战略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中俄亚太战略的侧重点及对亚太格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炎钊  朱小聘  陆玮  
本文从经营管理方式及思路、计划管理、文化认知、决策管理、沟通、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大亚湾核电站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中外方的文化碰撞和冲突,总结了大亚湾核电站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培训、踌文化沟通与协调等方面提出的跨文化融合措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永全  
中俄关系是从两国人民长远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利益出发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关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这种关系的基础。中俄应加强地区合作和人文交流,拓展合作空间,使双边关系建立在更扎实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了新的机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长雄  
改变目前中俄经贸合作规模小、合作层次低的现状,必须建立符合中俄面向21 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贸合作新思想,中俄要从两国长远发展来寻求更宽广的产业科技合作领域。( 一) 要突破传统合作思维局限,按照新世纪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现实,建立牢靠的、高信任度的合作思想基础。( 二) 要从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与主导产业共生性发展中规划好战略性合作目标:共同谋划好开发性产业结构升级合作;把产业技术创新合作放在经贸合作的突出位置。( 三) 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载体。( 四) 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强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合作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赵轩  
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米军  
为了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贸对接合作,金融势必要迅速融合到对接合作的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一带一盟"的实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金融合作缺乏紧密性和约束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尽管经济开放程度较高,但双方的生产要素流动性存在障碍、贸易依存度和融合度低、贸易产品多样化程度不足、经济周期不具有显著的趋同性、通货膨胀相关性低以及汇率波动差异大,这说明双方不具备金融深度合作的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方金融的功能性合作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切实处理好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的角色定位,加强人民币供给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均衡的投融资合作机制,健全双方国际金融监管协作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着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