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
- 2023(1411)
- 2022(1255)
- 2021(1308)
- 2020(1022)
- 2019(2237)
- 2018(2247)
- 2017(4113)
- 2016(2325)
- 2015(2758)
- 2014(2662)
- 2013(2534)
- 2012(2469)
- 2011(2271)
- 2010(2524)
- 2009(2054)
- 2008(2070)
- 2007(1905)
- 2006(1759)
- 2005(1547)
- 学科
- 济(8188)
- 经济(8171)
- 管理(3875)
- 业(3872)
- 教育(3550)
- 学(3208)
- 企(3134)
- 企业(3134)
- 政治(3103)
- 思想(2616)
- 关系(2458)
- 中国(2413)
- 思想政治(2116)
- 政治教育(2116)
- 治教(2116)
- 德育(2097)
- 贸(2000)
- 贸易(1997)
- 方法(1985)
- 易(1945)
- 财(1931)
- 农(1888)
- 融(1751)
- 金融(1750)
- 制(1692)
- 理论(1629)
- 数学(1565)
- 数学方法(1543)
- 世界(1485)
- 和(1433)
- 机构
- 大学(34529)
- 学院(32623)
- 研究(14501)
- 济(12915)
- 经济(12654)
- 中国(10039)
- 科学(8590)
- 管理(8405)
- 所(7986)
- 京(7420)
- 研究所(7190)
- 理学(7018)
- 理学院(6869)
- 管理学(6683)
- 管理学院(6612)
- 财(6014)
- 农(5903)
- 范(5826)
- 师范(5782)
- 中心(5610)
- 院(5212)
- 江(5138)
- 北京(4985)
- 师范大学(4770)
- 财经(4712)
- 农业(4659)
- 经济学(4468)
- 业大(4377)
- 经(4342)
- 科学院(4262)
共检索到56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冷战后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具有强烈保守倾向的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传统的国际政治话语,"凯末尔主义-欧亚主义"是其主要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土耳其部分政治思想传统的重新解读以及循此得出的对土耳其当前对外政策的批评与谋划。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提出的改变无条件亲西方政策、修正与俄罗斯关系、拓展对中亚国家影响和积极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等主张,对冷战后土耳其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具有相当的影响。但其雄心勃勃的政策主张与土耳其的实际国力和可用资源存在巨大反差。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土耳其 冷战后 对外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冷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界线比较清晰的四大地缘政治板块。这其中单极与多极竞争是冷战后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主要内容。“9.11”事件与反恐战争使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影响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本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关键词:
冷战后 地缘政治 评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进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了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等西方大国都相应提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 ,其中 ,资源战略是其地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相对有限性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相反 ,资源短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对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应积极利用世界资源 ,同时 ,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资源主权。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资源战略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印度 地缘政治 对外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洪波 陈庶
本文分析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特征及其原因,描述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特征,并且简要回顾大国因素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角度重点探讨大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战略以及大国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角逐。
关键词:
朝鲜半岛问题 大国关系 东北亚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季芳桐 朱新光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
中亚国家 非传统安全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和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从而导致了欧洲与世界范围内力量配置的严重失衡与重新结合。战后四十多年来,美国通过北约组织,一直以盟主的身份牢牢地控制着美欧关系的主动权。而西欧各国因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有求于美国,也不得不依从和认可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并在双方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中常被迫作出让步和牺牲。而今,苏联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曰庠
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政治格局虽有紧密的关联,但是两种格局并不相同。在冷战时代,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美苏称霸的两极格局,但冷战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并不是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而是包括美苏两极在内的多极格局已经在孕育和成长了。美国是二战后形成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以苏联为首组成的经互会作为一个经济集团,其经济也获得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苏联经济实力的加强,加上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使其成为颇有实力的一极。但由于僵化的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安全作为一个紧迫的命题凸现在国际经济界、政界和学术界面前,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界的深切关注。虽然欧盟国家至今仍置身于金融危机之外,但作为昔日冷战主战场的欧洲,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从前南危机到最新的科索沃危机;从大规模难民潮到国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光耀
冷战结束后 ,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关键词:
欧盟 安全防备政策 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宝根 李彬
冷战结束后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控制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这种分化引起了美国军备控制政策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和《反导条约》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美国党派政治对美国军备控制政策的影响 ,以了解美国未来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点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关键词:
日本 政党政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国学
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卢国学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海洋工业国家.这就意味着,要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从海外进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其次还要找到有利可图的产品销售市场;第三,还必须有进口原料和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世雄
冷战后的国际恐怖主义是一个新态的全球政治现象 ,日益显示出席卷全球的趋势 ,对国际秩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冷战后的恐怖主义具备主体类型多样化、小型化 ,手段科技化、网络化 ,高度随意性与高度组织化并存等一系列新特征 ;其成因主要是两极格局消弭后宗教种族矛盾释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高科技的普及与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现代化的异化因素等。
关键词:
国际恐怖主义 冷战后 新特征 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