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0)
2023(11559)
2022(10122)
2021(9601)
2020(7979)
2019(18521)
2018(18313)
2017(36615)
2016(19533)
2015(22051)
2014(22065)
2013(21999)
2012(20249)
2011(18286)
2010(18390)
2009(17363)
2008(15906)
2007(13775)
2006(12037)
2005(10619)
作者
(56458)
(46904)
(46556)
(44140)
(29883)
(22437)
(21097)
(18345)
(17847)
(16659)
(16150)
(15553)
(14863)
(14621)
(14430)
(14287)
(13850)
(13748)
(13440)
(13340)
(11423)
(11391)
(11223)
(10735)
(10488)
(10377)
(10325)
(10316)
(9384)
(9102)
学科
(79681)
经济(79596)
管理(56836)
(54847)
(46000)
企业(46000)
方法(39147)
数学(33928)
数学方法(33603)
(20362)
中国(20015)
(19625)
业经(16796)
(16384)
(15887)
贸易(15878)
(15426)
(14964)
金融(14963)
地方(14621)
(14104)
理论(13608)
(13443)
银行(13406)
(13298)
财务(13240)
财务管理(13222)
农业(13067)
环境(12920)
(12757)
机构
大学(283063)
学院(279068)
(115538)
管理(115331)
经济(113146)
理学(100183)
理学院(99170)
管理学(97655)
管理学院(97162)
研究(91795)
中国(71690)
(59670)
科学(54892)
(52884)
(45250)
财经(43244)
(42726)
中心(42179)
研究所(41257)
业大(40703)
(39499)
(38771)
北京(37825)
经济学(35237)
(35158)
师范(34862)
农业(33407)
(33199)
财经大学(32645)
(31962)
基金
项目(192624)
科学(151986)
基金(141805)
研究(141220)
(122630)
国家(121662)
科学基金(105392)
社会(89409)
社会科(84860)
社会科学(84836)
基金项目(75742)
(73360)
自然(69002)
自然科(67435)
自然科学(67421)
自然科学基金(66197)
教育(64249)
(62002)
资助(58935)
编号(57168)
成果(45814)
(43270)
重点(42243)
(40018)
(40013)
课题(38343)
教育部(37559)
创新(37238)
科研(36802)
人文(36769)
期刊
(122102)
经济(122102)
研究(85629)
中国(48010)
学报(42834)
管理(41268)
科学(39545)
(38587)
(37714)
大学(32769)
(32110)
金融(32110)
学学(30806)
教育(27573)
农业(25858)
技术(22591)
财经(21365)
经济研究(19549)
业经(18963)
(18112)
问题(16177)
理论(15779)
实践(14504)
(14504)
图书(14225)
技术经济(13536)
(13401)
科技(13090)
(12995)
国际(12871)
共检索到405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静  郑晗  
本文分析了九个国家(地区)的资本市场指数在次贷危机期间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危机前,美国对除中国外的7国(地区)在危机发生时冲击力更大,资本市场出现单向传染效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交叉传染的存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在危机期内,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影响强度迅速增大,持续时间比传统过程相对延长。本文还通过高低波动率机制的比例系数伽玛检测了这些国家(地区)资本市场间的转移传染和纯传染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明  
为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成熟市场之间以及新兴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是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在国际市场间的传染效应,采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技术测度和比较危机前后国际股票市场联动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成熟市场之间出现协整关系,而新兴市场与美国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数目在危机后减少;国际危机后各个市场之间的短期的联动反应更加强烈,传染效应显著的决定了国际股票市场的动态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芹  陆静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浪  李秉成  田丽媛  
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以及内部资本市场对传染效应的调节作用,同时加入政府层级性质考察其对财务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传染效应大于国有企业集团,而地方政府控制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传染效应大于中央控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财务危机传染效应具有抑制作用,中央国有企业集团的调节效应大于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将传染效应、调节效应和政府层级同时应用到危机预测模型中,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莹  
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中国金融企业参与次级债业务产生的直接损失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债券总额为107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通常,次级按揭债券在整个按揭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接近15%。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蔡玮  乜玉平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在积极应对次贷危机带来影响的同时,应该从次贷危机吸取经验和教训,得到启示,使我国金融改革平稳地进行,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飞  
本文运用DCC-MVGARCH模型检验了六个发达市场和五个新兴市场从2006年至2013年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都有传染效应存在,但前者对新兴市场的影响要大于后者;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事件对新兴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原因在于其增加了市场对欧元区政府债违约的担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小国的债务问题也可能摧毁市场信心;目前,欧元区的债务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善且有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区域性货币危机的可能,需密切关注欧元区国家尤其是其核心国家债务状况的变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宇峰  刘发春  陈启清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体现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危机传染的迅捷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现代金融危机日益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与危机和风险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的国别化和分散化,这大大降低了国际监管的有效性。在现有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不失为可行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志平  田益祥  杜学锋  
考虑金融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聚类和非对称性特征,引入了更符合市场真实情形的DCC-T-Copula和BB7-Copula两类多元条件相关模型,分别从一般相关性和极值相关性角度,对中国A股与欧洲、美国和香港金融市场间常规传染和极值传染效应的动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次贷危机,欧美金融市场在欧债危机期间对中国A股的传染效应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并且这种传染效应在欧债危机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A股市场自次贷危机后加快了与香港市场融合的进度,欧美市场对A股的风险传染更多地是通过香港市场来传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揭水利  
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加转轨"的我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124点跌至最低的1664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投资者心理和金融创新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为我国的产业金融转型创造了机会。本文认为,我们要化危为机,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改善宏观运行环境、强化应急机制、稳定市场信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化解风险能力,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产业转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  
以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日为研究区间,基于DCC-MGARCH模型对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股市影响亚洲七国和地区的时变传染性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基本面因素与非基本面因素两个层面解释金融传染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存在着美国股票市场对亚洲七国和地区股市的时变动态传染机制,金融危机的传染提高了美国与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的协动性;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也存在显著的协动性与传染性,各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均值回归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文  
90年代以来 ,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受到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传染概念的界定是 :起源国发生的国际收支危机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引起后者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 90年代三次影响较大的国际收支危机为分析对象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收支危机发生传染的原因。分析的结果表明 ,经济基本面因素是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吴宝秀  李喆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所伴随的传染效应需要加倍关注。以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采用多元FIAPARCH动态时变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此次危机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间的传染效应,按照宏观经济定性分析法和隐马尔科夫转换模型两种方式对金融危机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初期,均没有传染现象发生;随着危机的深入,各个市场开始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发生传染现象,但传染的时间窗口并不同步;随着雷曼破产事件的发生,传染程度加剧,五个市场同时受到强烈的传染;直到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五个市场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尚宇  周勇  
本文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对造成违约蔓延的传染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传染机制的解释,一种是源于因果效应:即一个公司的违约导致其他有业务关系公司的财务困境;另一类解释源于信息效应:即当投资者得知某个违约时会产生对其它债务人信用的修正,从而导致一个传染风险溢价。本文在不同的传染机制下,提出了一个统计上非常有用的违约传染模型,此传染模型中的参数可以定量研究公司违约的传染效应,通过模型说明控制好违约的传染率可以有效的控制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且能够定量地给出控制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