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5)
- 2023(18046)
- 2022(15290)
- 2021(14280)
- 2020(12040)
- 2019(27262)
- 2018(26808)
- 2017(51183)
- 2016(27895)
- 2015(31384)
- 2014(31232)
- 2013(31046)
- 2012(28822)
- 2011(26449)
- 2010(26464)
- 2009(24851)
- 2008(23403)
- 2007(20424)
- 2006(18099)
- 2005(16086)
- 学科
- 济(126870)
- 经济(126727)
- 管理(78149)
- 业(72019)
- 企(58135)
- 企业(58135)
- 方法(53783)
- 数学(47408)
- 数学方法(47009)
- 中国(32942)
- 农(30525)
- 财(28028)
- 学(27578)
- 地方(25803)
- 业经(25008)
- 贸(23242)
- 贸易(23231)
- 易(22537)
- 制(21806)
- 农业(20442)
- 融(19174)
- 金融(19166)
- 银(18528)
- 银行(18457)
- 环境(18435)
- 和(17751)
- 行(17669)
- 理论(17616)
- 务(16656)
- 技术(16613)
- 机构
- 大学(408345)
- 学院(403937)
- 济(172393)
- 经济(169056)
- 管理(155328)
- 研究(144671)
- 理学(134505)
- 理学院(132968)
- 管理学(130753)
- 管理学院(130050)
- 中国(109429)
- 科学(88965)
- 京(87312)
- 财(76138)
- 所(73904)
- 农(73382)
- 研究所(67738)
- 中心(64303)
- 业大(63673)
- 财经(61725)
- 江(58003)
- 农业(57995)
- 经(56347)
- 北京(55405)
- 经济学(53554)
- 院(51858)
- 范(51593)
- 师范(50974)
- 经济学院(48205)
- 州(46371)
- 基金
- 项目(276905)
- 科学(216397)
- 基金(202367)
- 研究(196898)
- 家(179263)
- 国家(177839)
- 科学基金(150645)
- 社会(126160)
- 社会科(119637)
- 社会科学(119605)
- 基金项目(106700)
- 省(105826)
- 自然(98462)
- 自然科(96173)
- 自然科学(96143)
- 自然科学基金(94451)
- 划(90170)
- 教育(89594)
- 资助(83962)
- 编号(77434)
- 成果(62747)
- 重点(62435)
- 部(61631)
- 发(59147)
- 创(57003)
- 课题(53981)
- 创新(53362)
- 科研(53247)
- 国家社会(52915)
- 教育部(52523)
- 期刊
- 济(187832)
- 经济(187832)
- 研究(122274)
- 中国(76200)
- 学报(71441)
- 农(66059)
- 科学(62778)
- 管理(56544)
- 财(55820)
- 大学(53236)
- 学学(50549)
- 农业(44570)
- 融(39617)
- 金融(39617)
- 教育(39573)
- 技术(32834)
- 经济研究(31920)
- 财经(31146)
- 业经(28227)
- 经(26764)
- 问题(24465)
- 业(23452)
- 贸(20561)
- 技术经济(20224)
- 科技(19436)
- 版(19380)
- 世界(19009)
- 理论(18738)
- 国际(18298)
- 图书(18272)
共检索到598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颜海明 戴国强
本文使用2006—2009年中国976500条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识别了次贷危机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两种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实证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危机前行业出口依存度越高的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危机前行业财务状况越脆弱的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是存在的,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渠道是有差异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微观数据 传播渠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地震",继而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轰然倒塌,引发了"金融海啸",其风波波及全球,造成全球金融、股市动荡;殃及经济,造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对出口、房地产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着通胀增速过快及经济过热的双重压力,同时人民币又处于升值周期,这无疑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难度。次贷危机也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资金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贾蜀苇 毛菁
金融危机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散的机制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大幅收缩信贷,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美国产出下降,进而抑制了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投资增长率将降低约0.11个百分点;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降低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增长率将下降约0.024个百分点。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美国经济下滑将影响对美出口国的实体经济。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GDP对数值降低1个单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数值将降低0.89个单位。
关键词:
信贷紧缩 贸易渠道 实体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薛熠 何茵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带来的资产市场泡沫破灭和市场流动性的缺乏重创了美国经济。本文利用美国的实际资产回报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这两个指标,按照Lumsdaine andPrasad(2003)的方法创建了一个衡量金融危机"共同因素"的单变量指标;并在测度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主要指标的真实值和假设没有危机时的预测值差距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考察了美国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结果显示:(1)我国的进口和出口因美国危机受到显著、持续并重大的负面影响,危机的深化加剧了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下降;(2)美国的危机使我国的财政和货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晶妹 王涛
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陷入流动性不足危机。虽然我国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存在相似性,但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借以研究中国式次贷危机,避免重蹈覆辙。
关键词:
中国式次贷危机 信用扩张 次贷传导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若谷 冯春平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爆发的。对于中国来说,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次贷只是第一张骨牌。危机后风险资产价格重估,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政府连续降息、大幅度减税,美元加速贬值,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使得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中国经济很难隔岸观火,可以说利弊兼有。本文对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国庆 李相儒 张校敏
2007年四季度,美国二级房贷市场出现重大危机,数千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变成坏帐,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出现了滑坡,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连婕
近期,美国次贷证券引发的金融风波正向全球蔓延,由于次贷证券是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的结构金融产品,因此,此次风波的发生及其演化反映了近年来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其根源在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的房地产价格飚升。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受限,我国经济受此轮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应当看到,中国目前正经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在已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此轮风波足以对中国日益开放的金融业和价格连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敲响警钟。
关键词:
次级贷款 房地产 流动性过剩 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波 孙力军
文章采用1993-2014年间中国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率数据,在考虑经济增长及其条件波动结构突变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AR(p)-GARCH(1,1)-M模型,检验了宏观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并探讨了次贷危机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宏观波动在样本区间内分别发生了两次和三次结构突变,后危机时代,宏观波动重返"大缓和"且经济增长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均值、条件波动的双突变,宏观波动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二、三阶段分别对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负效应和不显著的正效应;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并助涨宏观波动,也显著提升了宏观波动在经济增长第三阶段对其的正效应。因此,为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新常态"...
关键词:
宏观波动 经济增长 结构突变 次贷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刚 夏苏荣 陈德荣
以经济增长为渠道,本文分3步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贫困的影响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估算结果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下,2008~2010年中国城镇贫困人口收入分别下降了0.474%、0.569%和0.284%。从三大需求角度来看,贫困人口收入下降主要源于国际金融危机所致的净出口大幅下滑;从三次产业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贫困人口收入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在第二产业上的作用力度更大,而在第三产业上的持续时间更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对贫困人口收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在迅速"点燃"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实施帮助穷人脱贫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贫困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建红 徐少华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一员,中国很难独身其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如何?我们要如何应对?笔者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 应对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超群 杨密 佘升翔 杨文昱
本文利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即DCC-MGARCH模型)对有关市场数据进行动态相关性分析,并紧密结合对经验事实的观察,探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石油市场的动态变化机理,揭示危机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商品市场之间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通过资本流动、信息传递以及投资者心理和预期变化来传导的动态传染机制,特别是危机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