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3)
2023(12248)
2022(10524)
2021(9985)
2020(8236)
2019(19149)
2018(18936)
2017(37139)
2016(19679)
2015(22184)
2014(22282)
2013(22056)
2012(20109)
2011(18008)
2010(18317)
2009(17331)
2008(15764)
2007(13611)
2006(11967)
2005(10680)
作者
(56072)
(46170)
(45828)
(43525)
(29356)
(22204)
(20861)
(18074)
(17758)
(16519)
(15969)
(15464)
(14610)
(14454)
(14454)
(14022)
(13571)
(13486)
(13158)
(13072)
(11451)
(11237)
(11206)
(10457)
(10369)
(10269)
(10266)
(10157)
(9332)
(9042)
学科
(77052)
经济(76959)
管理(56548)
(55487)
(47892)
企业(47892)
方法(36368)
数学(30816)
数学方法(30474)
(27580)
金融(27579)
中国(25843)
(25379)
银行(25345)
(24420)
(21338)
(19566)
业经(18430)
(17125)
地方(17086)
(16787)
理论(15534)
(14718)
财务(14650)
财务管理(14628)
企业财务(13993)
(13688)
贸易(13675)
农业(13610)
(13281)
机构
大学(278091)
学院(275044)
管理(111972)
(109402)
经济(106900)
理学(97114)
理学院(96082)
管理学(94525)
管理学院(94037)
研究(89175)
中国(74405)
(58986)
科学(54121)
(51356)
(43719)
中心(42971)
(41736)
财经(41694)
研究所(39959)
业大(39872)
(38873)
(37898)
北京(37403)
(35747)
师范(35447)
经济学(33431)
(32909)
农业(32555)
(32235)
财经大学(31353)
基金
项目(189074)
科学(148526)
研究(140498)
基金(137406)
(118265)
国家(117250)
科学基金(101407)
社会(87740)
社会科(83195)
社会科学(83171)
(73517)
基金项目(73416)
自然(65626)
自然科(64080)
自然科学(64067)
教育(63874)
自然科学基金(62903)
(61577)
编号(57966)
资助(56731)
成果(47142)
重点(41859)
(41649)
(39945)
(39715)
课题(39244)
创新(36901)
项目编号(36483)
教育部(36157)
科研(36080)
期刊
(116009)
经济(116009)
研究(84122)
中国(49772)
(42130)
金融(42130)
学报(41890)
管理(39719)
科学(38579)
(38140)
(37670)
大学(32135)
教育(30339)
学学(30109)
农业(25049)
技术(22552)
财经(20274)
业经(18198)
经济研究(18135)
(17108)
理论(16016)
实践(14912)
(14912)
图书(14820)
问题(14726)
科技(12902)
技术经济(12718)
现代(12631)
(12019)
(11809)
共检索到403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爱民  高蓉  张萍  季伟杰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危机与过去的各次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这次危机是由银行体系内部危机开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体的危机。文章就危机后学者关于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对未来监管启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鲁桐  党印  
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在对危机进行反思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议题,包括从公司治理角度反思危机成因、法与金融学派的新发展、治理与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的功能与运作、管理层政治背景及CFO的角色、媒体的治理功能和内外部治理的替代关系等等,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海慧  叶明  
本文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造成的困难。提出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改革金融审计方法等保障金融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爱花  李万明  谢芳  
"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各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农民工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后金融危机下"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这是对"民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初现端倪,随后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始料未及。本刊在新年卷首,特推出由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撰写的三篇系列研究报告,以飨读者。这三篇报告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和警示,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建光  肖红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亦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本文将次贷危机与美国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危机、北欧90年代金融危机,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银行危机等主要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得出政府救市的经验教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力  黄崇杰  
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型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外投资者投资意愿显著下降,资本流入突然大量地减少,经常项目赤字显著逆转,国内生产和私人支出大量萎缩等特点。造成突然中断型危机的因素包括贸易开放程度、银行体系质量、金融市场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道德风险等。应对的政策措施包括有:实施最优财政与货币政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提高政府质量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伟  孙宝沙  
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危机初期,巴塞尔委员会把监管重点放在改善流动性管理方面,而目前,全球监管体系的进展更多地集中在监管政策的协调、防范道德风险和降低救助成本方面。由于"大则不倒"的金融机构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其逐步成为监管重点并有分拆趋势,监管政策也越来越具有反周期的倾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飞  黄毅  
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超低利率,国际流动性为"追逐收益"大规模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企业以美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条件传递到国内。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监管的难度以及经济的脆弱性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政策有助于防范国际资本的骤进骤出,提高经济体的整体稳定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旭华  
本文回顾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了金融产品定价模式转变与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金融产品定价模式从风险定价主导转向套利定价主导的变迁是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了次贷危机之后,金融产品定价模式可能的变迁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良  
本文从阶段性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形势。在分析美国系列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定位依据。由此出发,遵循危机发展的连续性,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预作分析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青  
文章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来研究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的关联性,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的操作。检验结果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相互关联性程度较小,各自的预测效果不明显。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我国股市要加强政策制度的监管与执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