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0)
2023(7304)
2022(6290)
2021(5967)
2020(4951)
2019(11005)
2018(10829)
2017(21589)
2016(11454)
2015(12541)
2014(12414)
2013(11911)
2012(10924)
2011(9872)
2010(10214)
2009(10022)
2008(9135)
2007(8297)
2006(7645)
2005(6947)
作者
(29841)
(24363)
(24336)
(23340)
(15702)
(11506)
(11190)
(9523)
(9183)
(9120)
(8304)
(8150)
(7722)
(7711)
(7693)
(7680)
(7273)
(7159)
(7126)
(7095)
(6060)
(5975)
(5851)
(5677)
(5623)
(5556)
(5526)
(5495)
(4888)
(4779)
学科
(41215)
经济(41176)
管理(32663)
(28159)
(22893)
企业(22893)
(18199)
银行(18054)
(16770)
(15616)
方法(14489)
数学(12735)
数学方法(12525)
(12451)
(12054)
金融(12053)
中国(11866)
(11350)
(10458)
制度(10456)
业务(9802)
(9422)
贸易(9412)
(9203)
(9120)
银行制(8438)
业经(8369)
农业(7877)
地方(7186)
(6592)
机构
学院(149800)
大学(145822)
(63239)
经济(61748)
管理(57688)
研究(48750)
理学(47797)
理学院(47392)
中国(47241)
管理学(46649)
管理学院(46387)
(33406)
(30067)
科学(26216)
(26126)
财经(25290)
银行(25117)
中心(24958)
(24518)
(23538)
(23427)
(22888)
(22688)
研究所(20809)
(20065)
经济学(19548)
北京(18850)
(18800)
财经大学(18695)
师范(18659)
基金
项目(91659)
科学(72520)
研究(72116)
基金(65753)
(54982)
国家(54487)
科学基金(47539)
社会(45228)
社会科(42974)
社会科学(42971)
(35963)
教育(33606)
基金项目(33284)
编号(31359)
(29813)
自然(29101)
自然科(28456)
自然科学(28450)
资助(28002)
自然科学基金(27899)
成果(26298)
课题(21607)
(20485)
重点(20249)
(20043)
(19554)
(19307)
项目编号(19301)
(18815)
教育部(18167)
期刊
(73895)
经济(73895)
研究(51766)
(36673)
金融(36673)
中国(30271)
(25220)
(21746)
管理(21380)
教育(17684)
科学(17042)
学报(16670)
大学(13570)
业经(12967)
农业(12895)
学学(12723)
经济研究(12351)
财经(12323)
技术(12164)
(10497)
理论(9044)
问题(8887)
国际(8775)
(8681)
实践(8290)
(8290)
(7530)
论坛(7530)
现代(7510)
农村(7277)
共检索到245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岚  
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美国有关房贷公司和银行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高风险,对还款能力明显不足的客户,甚至是"三无"客户(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Subprime Loan)。而投行、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也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不负责任地将这些贷款"包装"为固定收益证券CDO(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甚至将部分CDO评为AAA级,行销全世界。目前国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尚未被充分揭示,一旦房价普遍下跌,或经济增长减缓,风险就会逐渐显露,并威胁到银行房贷资产的安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红  王伟  
本文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A股市场的传导机制,并选取对数化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红筹股指数、上证指数为变量,以2007年1月5日~2008年10月24日为期间,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危机期间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美国股市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香港股市是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在全球资本市场高度联动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国内资本市场长效稳定机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言慧  邓瑛  陈阳  张金平  
本文结合政府损失函数的汇率超调模型,解释了为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次贷危机中又恢复到"实际的"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本文认为,一方面由于危机冲击使得汇率波动的成本在政府损失函数中的权重增加,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冲击而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抵消了冲击的负面影响。本文进而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选择实际上源于对赋予不同目标以不同的权重的政府损失函数进行最优化的结果。本文观点同样可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人民币汇率转向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做出解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鹏军  程实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对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洛华  宋晖炯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这表明目前普遍采用的房贷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本文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经验教训,试图通过房价波动率这个全新的视角来构建一个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房贷模型。这种新的方法借鉴了Emanuel Derman(1996)解决有关波动率微笑①问题提出的隐含柔性二叉树和局部波动率为工具,使得商业银行在推出各种灵活的房贷产品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从而避免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结构性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宏超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投资采取了连续多次降低基准利率的措施,这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房价一路攀升。这可乐坏了向房地产市场贷款的银行家们,他们在满足了优级按揭贷款者的需求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次级按揭贷款者。所谓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那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鹏  陈章柱  
2007年年初,由于美联储连续提息、自然灾害以及银行、购房者对房地产价格走势预期失误等众多因素导致美国次贷市场还款人丧失偿付能力、信贷机构无法按时收回贷款,证券市场遭受牵连,次贷危机随之爆发。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划分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兴祥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顺应政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国家经济增长政策对银行的挑战与新机遇,认为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使银行风险的着力点发生了转变,进而提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实现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卫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至今,已演变成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再度反思。在以往的原因分析中,人们往往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中的技术性缺陷方面来寻找根源。如何从不同视角对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重新分析,是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雪平  
该文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及其影响,并深入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国内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认为国内的银行必须关注绩效激励的逆向选择、不要懈怠贷前尽职调查、不要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营销手段应适度以及不应过渡迷信风险转移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杰英  刘果果  
欧盟银行业一体化发展使得西欧银行的母国宏观经济危机更容易传导给高度开放的中东欧银行。本文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银行制度变革和宏观经济对转轨国家国内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对外开放并不能保证本国信贷的稳定增长;高度对外开放下银行业信贷受外资银行母国的影响显著,银行成为风险传导的渠道;本国货币政策对于银行信贷仍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飞洋  马永强  
本文基于政府、银行与企业三方利益博弈的视角,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下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变化规律,以及政策性负担、政治关系和银企关系对民营企业信贷软约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硬化与软化,是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不对等的利益博弈的结果,并分别伴随着宏观货币政策的从紧和宽松相应出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泽昊  廖慧  刘奕辰  
本文基于符号限定的SVAR模型,考察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贷款供给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相对较短暂;在同为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下,贷款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较短,但波动影响较大;贷款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15%,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实际GDP波动的最主要的冲击,其解释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广春  
2017年货币政策趋紧,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抬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是逐季走高。具体到房地产领域,在经过了2016年前三季度的飙涨之后,减泡沫、降杠杆再成主导。那么,上市银行房地产信贷是否呈现收缩趋势?比如房贷杠杆降了还是升了?房贷杠杆的升与降对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几何?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组  
商业银行房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水平的影响,数理分析表明,利率上调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2008年9月以前,我国利率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房贷风险高度积聚。尽管货币政策取向转为"适度宽松",但房贷风险存在"刚性",难以随利率下调而下降。当前,加强商业银行房贷风险防范,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从机构房贷和个人住房贷款两个方面,加强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