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9)
- 2023(10511)
- 2022(8994)
- 2021(8301)
- 2020(7356)
- 2019(16650)
- 2018(16262)
- 2017(32253)
- 2016(17572)
- 2015(20029)
- 2014(20108)
- 2013(20258)
- 2012(19148)
- 2011(17097)
- 2010(17804)
- 2009(17275)
- 2008(16505)
- 2007(15271)
- 2006(13452)
- 2005(12363)
- 学科
- 济(69685)
- 经济(69610)
- 业(50279)
- 管理(48239)
- 企(41408)
- 企业(41408)
- 方法(33600)
- 数学(29946)
- 数学方法(29620)
- 融(27565)
- 金融(27563)
- 银(25356)
- 银行(25315)
- 财(25221)
- 行(24412)
- 中国(24122)
- 税(21872)
- 税收(20410)
- 收(20241)
- 农(19655)
- 制(18837)
- 务(15158)
- 财务(15118)
- 财务管理(15077)
- 地方(15032)
- 贸(14896)
- 贸易(14885)
- 业经(14691)
- 易(14496)
- 学(14481)
- 机构
- 大学(253039)
- 学院(251881)
- 济(103722)
- 经济(101406)
- 管理(92566)
- 研究(83600)
- 理学(78869)
- 理学院(77996)
- 管理学(76602)
- 管理学院(76143)
- 中国(72963)
- 财(55878)
- 京(52826)
- 科学(51281)
- 农(47149)
- 所(43689)
- 财经(42824)
- 中心(41791)
- 江(39941)
- 研究所(39201)
- 经(38605)
- 业大(38482)
- 农业(37446)
- 北京(33433)
- 经济学(33081)
- 州(32034)
- 财经大学(31640)
- 范(30840)
- 师范(30467)
- 经济学院(30185)
- 基金
- 项目(159002)
- 科学(123063)
- 基金(114665)
- 研究(114449)
- 家(99815)
- 国家(98989)
- 科学基金(83762)
- 社会(71823)
- 社会科(68232)
- 社会科学(68204)
- 省(62344)
- 基金项目(60520)
- 自然(53668)
- 自然科(52476)
- 自然科学(52460)
- 教育(52453)
- 划(52343)
- 自然科学基金(51582)
- 资助(48235)
- 编号(47265)
- 成果(39845)
- 重点(35852)
- 部(35169)
- 发(33838)
- 创(33010)
- 课题(31836)
- 创新(30961)
- 科研(30960)
- 性(30425)
- 大学(30210)
共检索到392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解宏 王方倩
金融大并购对稳定次贷危机下的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免税并购成为金融大并购的主要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在单纯依靠金融部门的监管已经难以应对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情况下,从税收角度出发,如何建立一个抑制投机、有利于市场稳定和资源效率配置的监管机制,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
次贷 金融 免税并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绍平 关穆秋
东北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生态危机,现行税制却存在环保税种缺位、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种生态功能弱,生态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地区针对性等,建议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改革相关税种、制定针对东北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刘晓燕
加拿大反垄断当局对并购进行反垄断控制的法律依据是《竞争法》和《并购实施指南》,其并购反垄断控制政策要求并购可能带来的效率在加拿大境内实现的部分能够补偿该项并购给加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净损失,并对能够纳入反垄断当局评估分析的效率因素进行详细界定。由于效率难以观察和证实,在早期的司法实践中,效率因素对于竞争管理局的并购评估审查判定影响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拿大反垄断当局对于效率的态度逐步趋于友好,效率因素对于反垄断当局最终判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陆洋 孔玥
本文从大系统的视角,分析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五个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影响:(1)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美国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化、衍生化,给危机的产生提供舞台;(2)货币政策问题,给危机提供宽松的资金供给;(3)房地产市场衍生化问题,房地产贷款的债务证券化可以衍生交易;(4)微观机制问题,中介机构运用金融衍生化机制,超越法律范畴;(5)公司治理机理问题,美国的公司治理以业绩或市值的高低激励高管。这五个因素共同完成了由次贷→引发次贷危机→演化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过程。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何杨
2009年4月出版的《经济学家》杂志登载了一幅饱含深意的油画: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领导人民"中高举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变成了一块红底白字的标语——"打倒富人(GETTHERICH!)"。从英国爱丁堡银行家豪宅被砸碎的玻璃到美国华盛顿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派发的奖金征收高达90%的附加税,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雅娴
本文通过阐述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的意义及流动性风险的来源,证明2008年的次贷危机实质上是一次流动性危机,进而阐明这次流动性危机的出现源于高度杠杆化和大量短期债务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监管的相关措施,说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以及净稳定融资比例监管对防范流动性危机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宇飞 段然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起点,分析公司的治理层结构的"黄金降落伞"效应和管理层特征以及"65岁现象"等外部因素,并构建出一个理论框架以解释当下我国企业并购热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证实该理论框架,本文选择了互联网行业的万达信息的2014-2015年6次并购作为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达信息是基于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和自利动机去并购,并不是基于战略的理性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宇飞 段然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起点,分析公司的治理层结构的"黄金降落伞"效应和管理层特征以及"65岁现象"等外部因素,并构建出一个理论框架以解释当下我国企业并购热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证实该理论框架,本文选择了互联网行业的万达信息的2014-2015年6次并购作为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达信息是基于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和自利动机去并购,并不是基于战略的理性并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晔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发现次贷危机对欧美经济和汇率仅有短暂影响;其次通过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欧美国家相关系数在欧债危机发生前已经回归到非危机阶段;第三用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美国对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影响较小。最后得到欧债危机金融传染是不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的结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卫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泰国进行了两次以减税为主调的税制改革,其最直接的影响是扶持激活了中小企业;使私人投资成为公共投资之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泰国税收征管信息化,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但泰国两次税改也存在着目标和规划不长远;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普遍社会公平的职能;单一的税改对提振经济作用有限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兴经济体充分认识自身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宏观经济改革应与区域化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及自身的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洪涛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余波未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分析了导致次贷危机的国际性因素,并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际性因素 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阮永平 李艳 陆政
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演变与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税收政策在次贷危机中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历史比较。最后,对税收政策在次贷危机应对中的积极效应与局限性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税收政策 公平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红军
本文比较了次贷危机与既往金融危机后发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房价、股价攀升更为显著,而危机爆发后的跌幅也更为惨烈;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率要高于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平均水平。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每一次危机演进的全过程,投资者的行为及心理均表现为危机前的非理性疯狂、危机来临时的极度惊恐。不同的是,每次危机投资对象有所差异。本轮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更为深远,涉及面更为广泛,复杂程度也远甚于历次危机。最后,本文还探析了金融危机演进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经济指标 行为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惠晓峰 杨川 刘斯旸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考验,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此次危机向我国金融体系蔓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波及效应、净传染效应、免疫效应与寄生效应;其中外债市场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与外贸依存度是导致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施行适度紧缩的利率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传染 结构方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