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2)
- 2023(6724)
- 2022(5592)
- 2021(5145)
- 2020(4336)
- 2019(9476)
- 2018(9197)
- 2017(17480)
- 2016(9708)
- 2015(10543)
- 2014(10305)
- 2013(10212)
- 2012(9618)
- 2011(8619)
- 2010(8990)
- 2009(8869)
- 2008(7878)
- 2007(6960)
- 2006(6091)
- 2005(5368)
- 学科
- 济(35819)
- 经济(35767)
- 管理(28553)
- 业(27528)
- 企(22240)
- 企业(22240)
- 方法(17454)
- 数学(15391)
- 数学方法(15190)
- 财(10567)
- 农(10184)
- 中国(9365)
- 贸(9179)
- 贸易(9175)
- 易(8983)
- 学(8775)
- 制(8009)
- 业经(7722)
- 融(7552)
- 金融(7552)
- 银(7252)
- 银行(7215)
- 农业(6951)
- 务(6951)
- 财务(6941)
- 财务管理(6926)
- 行(6757)
- 企业财务(6618)
- 技术(6131)
- 环境(5509)
- 机构
- 大学(141478)
- 学院(139119)
- 济(55431)
- 经济(54277)
- 管理(52503)
- 研究(47795)
- 理学(45808)
- 理学院(45287)
- 管理学(44345)
- 管理学院(44128)
- 中国(39485)
- 农(33308)
- 科学(31741)
- 京(29685)
- 农业(26719)
- 业大(26525)
- 所(25379)
- 财(24839)
- 中心(23480)
- 研究所(23393)
- 江(20642)
- 财经(20301)
- 经(18565)
- 北京(18195)
- 农业大学(17662)
- 经济学(17044)
- 院(16712)
- 范(16690)
- 师范(16352)
- 州(16348)
- 基金
- 项目(96948)
- 科学(75125)
- 基金(71830)
- 家(65831)
- 国家(65259)
- 研究(62817)
- 科学基金(54782)
- 社会(41134)
- 社会科(39054)
- 社会科学(39042)
- 基金项目(38482)
- 自然(37926)
- 省(37261)
- 自然科(37161)
- 自然科学(37147)
- 自然科学基金(36518)
- 划(32122)
- 资助(29170)
- 教育(28552)
- 编号(23254)
- 重点(21837)
- 部(21027)
- 创(20193)
- 计划(20022)
- 发(19593)
- 科研(19475)
- 创新(18949)
- 成果(17915)
- 业(17790)
- 教育部(17551)
共检索到204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史健忠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各方对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影响因子入手,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出现的误差。同时,将这些教训与当前我国的评级产业问题相结合,提出避免发生相同危机的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次贷危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敏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有其特殊的背景,而评级机构因表现不佳而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批评。本文回顾了次贷危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评级机构的角色及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并结合证监会国际组织、美国证监会的监管提议,提出了改进评级质量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关键词:
次级债 信用评级 抵押贷款 风险控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平 尚静
分析次贷危机中的评级问题并反思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以及评级在我国监管中的使用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揭示信用风险的手段,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曾获得广泛的认可,甚至一度被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但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评级机构因未能及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宁 赵美贞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投机性资金膨胀,也有低利率环境催生的房地产业过度繁荣,还有衍生品交易泛滥导致的资产泡沫。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广受非议。本文首先探讨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分析现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若干对中国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路洲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在美国,按揭贷款可以按照借款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健忠
本文试图从按揭抵押贷款为基础的CDO入手,分析CDO市场在整个次贷危机中的影响。CDO(Collaterailzed Debt Obligation)是指创始银行透过特殊目的公司(SPV)将缺乏流动性且具违约可能的债权组合风险予以分散,并重新包装成各种等级(Tranche),再发行给一般投资人。文章通过分析,得出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CDO极大地扩大了危机影响面;并通过合成CDO定价模型,测量了影响CDO投资者损失扩大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个体违约概率变化、住房价格变化、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等对投资CDO市场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伟 李敏波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惠誉(Fitch Ratings)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处于被指责和诟病的境地。早在2007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向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关如何进行信用风险计算的信息。2008年1月,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信用评级机构在告知投资者有关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内在风险的问题上要做得更好,否则各国政府将考虑通过管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受质疑行为 根源 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