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7)
- 2023(10600)
- 2022(8703)
- 2021(8454)
- 2020(6971)
- 2019(15840)
- 2018(15245)
- 2017(29777)
- 2016(15893)
- 2015(18086)
- 2014(17778)
- 2013(17598)
- 2012(16944)
- 2011(15254)
- 2010(15859)
- 2009(15375)
- 2008(14671)
- 2007(13225)
- 2006(12145)
- 2005(11446)
- 学科
- 济(66240)
- 经济(66169)
- 管理(44564)
- 业(43937)
- 企(35193)
- 企业(35193)
- 中国(28530)
- 融(28005)
- 金融(28005)
- 方法(26902)
- 银(26170)
- 银行(26164)
- 行(25380)
- 数学(24057)
- 数学方法(23751)
- 财(19284)
- 农(19154)
- 制(17601)
- 贸(16748)
- 贸易(16733)
- 易(16501)
- 业经(13794)
- 地方(13037)
- 农业(12596)
- 策(12274)
- 学(11684)
- 务(11668)
- 财务(11636)
- 财务管理(11612)
- 中国金融(11572)
- 机构
- 大学(226310)
- 学院(225084)
- 济(106350)
- 经济(104329)
- 管理(82927)
- 研究(82339)
- 中国(74884)
- 理学(69610)
- 理学院(68901)
- 管理学(67889)
- 管理学院(67479)
- 财(51494)
- 京(48519)
- 科学(44107)
- 所(40794)
- 中心(40138)
- 财经(39989)
- 经(36492)
- 研究所(36476)
- 经济学(35156)
- 农(34065)
- 江(33834)
- 北京(31792)
- 经济学院(31602)
- 财经大学(29797)
- 院(29159)
- 银(28612)
- 范(28490)
- 师范(28266)
- 融(27638)
- 基金
- 项目(138438)
- 科学(110357)
- 研究(105314)
- 基金(103285)
- 家(88630)
- 国家(87887)
- 科学基金(75284)
- 社会(69792)
- 社会科(66379)
- 社会科学(66366)
- 基金项目(52014)
- 省(49943)
- 教育(48093)
- 自然(45420)
- 资助(44800)
- 自然科(44453)
- 自然科学(44444)
- 自然科学基金(43685)
- 划(42912)
- 编号(41602)
- 成果(36082)
- 部(32975)
- 重点(31225)
- 发(30490)
- 国家社会(29959)
- 课题(29339)
- 教育部(29064)
- 中国(28652)
- 创(28486)
- 性(28483)
- 期刊
- 济(118406)
- 经济(118406)
- 研究(78340)
- 中国(48317)
- 融(46164)
- 金融(46164)
- 财(38492)
- 管理(32537)
- 农(32257)
- 学报(30267)
- 科学(29750)
- 大学(24556)
- 教育(24021)
- 学学(22991)
- 财经(21038)
- 农业(20616)
- 经济研究(20218)
- 经(18188)
- 技术(18172)
- 业经(16158)
- 贸(16055)
- 国际(15378)
- 问题(15365)
- 世界(13685)
- 理论(11621)
- 技术经济(11163)
- 统计(10941)
- 业(10790)
- 现代(10077)
- 实践(10045)
共检索到368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冲击力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防守和抵御风险方面,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展也在事实上明显放慢。实际上,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视角看,这一轮次贷危机所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金融版图、金融游戏规则以及不同经济体的重新洗牌,对于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在更大程度上来说还显现出不少新的机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宏观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景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动荡,同时也传导到中国,给中国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还是对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的金融震荡首先传导到进出口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这引起了对政策的重新思考或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首先要对我国的经济走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认清国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松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波正向全球蔓延,并已对中国的宏观调控造成不利影响,加剧了金融风险。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及目标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次贷危机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存在有效性冲突。因此,探求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宏观调控 有效性冲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本文探讨了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在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最新动向,并基于国内的经济金融数据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宏观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纪恩
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出发,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剖析其风险积累过程,挖掘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滋生次级贷款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次基础上本文论述了该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了抵御其影响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
金融风险 次级贷款危机 根源 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范章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方星海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宏观危机和政策危机———泰国金融风暴的因果、教训和预防朱民方星海☆金融风险问题研究泰国的金融风暴震惊了世界,今年以来,泰铢已贬值42%,泰国股票市价已贬值50%,泰国高达37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已经耗尽,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金融危机 政策调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随着其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迅速下降,信贷骤然紧缩,许多金融机构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正逐步显现。为挽救经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推出了一些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各国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有的甚至突破最后贷款人范围直接救助等等。深刻理解当前金融危机实质,以及研究在金融危机中,当一些常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立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了全球性的次贷金融危机,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量西方人在讨论,中国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美国的阴影吗,中国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吗,中国能够像在1998年以后一枝独秀吗,这种局面能一直维持下去吗,中国能否部分替代美国危机消除或者减弱作出一些贡献呢?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从国内外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周期性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各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在百年一遏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动力下行的风险在加大,预计本轮经济将被迫做出强制调整,维持三到四年的低位增长。我国应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并把握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做好能源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