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7)
2023(6128)
2022(5059)
2021(5055)
2020(4355)
2019(9870)
2018(9691)
2017(18569)
2016(9951)
2015(11539)
2014(11455)
2013(11611)
2012(11274)
2011(10378)
2010(10788)
2009(10772)
2008(10017)
2007(8855)
2006(7825)
2005(7391)
作者
(28650)
(23927)
(23808)
(22874)
(15394)
(11508)
(10838)
(9372)
(9279)
(8582)
(8396)
(8151)
(7793)
(7728)
(7583)
(7534)
(7260)
(6859)
(6855)
(6539)
(6077)
(5962)
(5625)
(5466)
(5373)
(5359)
(5189)
(5134)
(4824)
(4819)
学科
(43976)
经济(43924)
(26374)
管理(25535)
方法(21599)
数学(19649)
数学方法(19451)
(19286)
企业(19286)
中国(17320)
(12041)
贸易(12034)
(11898)
(11367)
银行(11361)
(10917)
(10897)
(10843)
保险(10806)
(10762)
(10687)
金融(10687)
(10158)
(7508)
业经(7019)
(6639)
(6587)
关系(6579)
(6369)
财务(6358)
机构
大学(151542)
学院(146137)
(71192)
经济(70037)
研究(54811)
管理(53894)
中国(51549)
理学(44865)
理学院(44387)
管理学(43707)
管理学院(43448)
(34492)
(33359)
科学(29514)
(27534)
财经(27291)
中心(25769)
(25168)
研究所(24796)
经济学(24332)
(22720)
北京(22144)
经济学院(21936)
财经大学(20689)
(20669)
(19194)
业大(17991)
农业(17863)
(17762)
金融(17536)
基金
项目(90220)
科学(71698)
基金(69849)
研究(65429)
(60910)
国家(60472)
科学基金(51322)
社会(44838)
社会科(42568)
社会科学(42557)
基金项目(35193)
自然(31679)
自然科(31049)
自然科学(31039)
资助(31028)
自然科学基金(30525)
教育(29583)
(29337)
(26495)
编号(23965)
(22643)
中国(21191)
成果(20820)
国家社会(20240)
重点(20176)
教育部(19930)
人文(18175)
(18165)
大学(17970)
(17640)
期刊
(75827)
经济(75827)
研究(52947)
中国(31428)
(27334)
金融(27334)
(25669)
学报(22056)
科学(21133)
(20858)
管理(20620)
大学(17739)
学学(16656)
财经(14638)
农业(13543)
经济研究(13120)
(12593)
教育(11780)
(11741)
国际(11210)
技术(10892)
世界(10373)
问题(10081)
业经(8187)
(8060)
统计(8027)
技术经济(7670)
理论(7479)
(6624)
(6391)
共检索到238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续上期)三、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综合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传导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渠道:第一,是直接投资损失。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的次贷证券及其相关产品的损失相对于其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看,还可以说是可控的,与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相差悬殊,相关损失完全能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巴曙松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金融监管不能适应金融模式创新导致的一次真正的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其对中国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全球经济危机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积累相当的经济实力,只要宏观政策应对得当,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机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冲击力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防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路洲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在美国,按揭贷款可以按照借款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安瑟尼·基登斯  张宗奇  
去年10月6日随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来华访问的伦敦经济学和政治科学学院院长安瑟尼·基登斯,是30余本著作的作者和编者。作为布莱尔的宗师,基登斯对新工党的演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英国人认为,基登斯的著作《第三条道路》(TheThirdWay),充分阐述了布莱尔的施政方针。该书专门辟有一节,谈论生态问题,其观点代表了美国现政府的基本看法,也是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对此问题观点的总结。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资源问题包括土地问题,是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鉴于此,特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由于中英制度、文化等的不同,其中某些观点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仅供参照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史健忠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各方对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影响因子入手,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出现的误差。同时,将这些教训与当前我国的评级产业问题相结合,提出避免发生相同危机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危机,且已经扩散到全球。次贷危机的演进方向如何?中国如何在不牺牲结构性调整的前提下,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如何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最小化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潜在损失?请看本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介绍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演变,对此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的诱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结合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对中美两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之间的相同及差异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政府在防范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方面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利娜  
中国的住房抵押信贷市场刚刚起步,在流动性过剩、竞争加剧和可贷机会有限的大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都有积极发放个人住房信贷的冲动,但对房贷潜在的风险却认识不足,监管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监控体系建设也明显滞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冲击力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防守和抵御风险方面,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展也在事实上明显放慢。实际上,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视角看,这一轮次贷危机所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金融版图、金融游戏规则以及不同经济体的重新洗牌,对于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在更大程度上来说还显现出不少新的机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斌  
当前,美欧金融机构和工业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它们发行的金融和企业债券违约率迅速攀升。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的质量也严重恶化,可能引爆比次贷危机还要猛烈许多倍的冲击波。美国金融利益集团仍然操纵着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用不断印钞票稀释债权的办法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威胁到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不应对此保持沉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从2009年底希腊的真实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曝光,到2010年5月希腊危机全面爆发,再到2011年10月意大利与西班牙岌岌可危,欧债危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酵,已经演变为危险程度可能超过雷曼兄弟倒闭的重大系统性危机。2011年10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欧盟峰会,推迟发布了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胜民  谢晓闻  方意  
本文利用Diks和Panchenko(2006)改进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全球主要股市间的联动性,并基于此探讨了两次危机期间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风险传染网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次贷危机期间,中国股市作为风险接收者,起着风险承担的作用。欧债危机期间,中国股市风险承担作用明显减弱,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溢出。在两次危机的全球股市风险传染网络中,美国股市始终居于主导地位。(2)对比两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期间全球主要股市间风险传染程度更高。滚动窗口法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