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6)
- 2023(16243)
- 2022(14258)
- 2021(13547)
- 2020(11429)
- 2019(26097)
- 2018(26121)
- 2017(50203)
- 2016(27628)
- 2015(31289)
- 2014(31729)
- 2013(30989)
- 2012(28751)
- 2011(25798)
- 2010(26573)
- 2009(25168)
- 2008(24583)
- 2007(22018)
- 2006(19609)
- 2005(18068)
- 学科
- 济(105048)
- 经济(104890)
- 管理(88158)
- 业(80330)
- 企(68300)
- 企业(68300)
- 方法(44728)
- 数学(37612)
- 数学方法(37024)
- 财(32894)
- 中国(29756)
- 农(28278)
- 制(27648)
- 业经(24218)
- 学(22537)
- 务(21648)
- 财务(21556)
- 财务管理(21491)
- 银(20593)
- 银行(20549)
- 企业财务(20394)
- 理论(20274)
- 行(19391)
- 贸(19313)
- 贸易(19300)
- 地方(19209)
- 融(19017)
- 金融(19013)
- 易(18783)
- 体(18119)
- 机构
- 大学(392000)
- 学院(390234)
- 管理(151355)
- 济(149338)
- 经济(145578)
- 理学(128031)
- 研究(127341)
- 理学院(126613)
- 管理学(124262)
- 管理学院(123559)
- 中国(102909)
- 京(84849)
- 财(78343)
- 科学(77220)
- 所(64422)
- 江(60993)
- 财经(60409)
- 农(59670)
- 中心(59639)
- 研究所(57342)
- 业大(54756)
- 北京(54501)
- 经(54486)
- 范(51830)
- 师范(51377)
- 州(49705)
- 农业(46154)
- 院(45980)
- 财经大学(44650)
- 经济学(44349)
- 基金
- 项目(250383)
- 科学(195358)
- 研究(187392)
- 基金(179407)
- 家(154401)
- 国家(153035)
- 科学基金(131448)
- 社会(115610)
- 社会科(109166)
- 社会科学(109136)
- 省(97598)
- 基金项目(94299)
- 教育(87196)
- 自然(84766)
- 自然科(82738)
- 自然科学(82722)
- 划(81704)
- 自然科学基金(81207)
- 编号(78552)
- 资助(74891)
- 成果(66396)
- 重点(55387)
- 部(55299)
- 课题(54565)
- 创(51236)
- 发(51217)
- 项目编号(48802)
- 制(48725)
- 教育部(47874)
- 创新(47756)
- 期刊
- 济(175244)
- 经济(175244)
- 研究(124358)
- 中国(83157)
- 财(63934)
- 学报(60250)
- 管理(57840)
- 农(55660)
- 科学(54280)
- 教育(50214)
- 大学(46687)
- 融(45548)
- 金融(45548)
- 学学(43286)
- 农业(37020)
- 技术(34460)
- 财经(30284)
- 业经(27945)
- 经济研究(25979)
- 经(25749)
- 图书(22619)
- 问题(22155)
- 理论(20977)
- 实践(19117)
- 践(19117)
- 版(19039)
- 财会(18292)
- 业(18120)
- 技术经济(17976)
- 现代(17891)
共检索到606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夏 陈学彬
近来在各方对次贷危机的反思中,次贷经纪商的道德风险开始受到政府、学界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经纪商、贷款公司、借款人三方的共同代理关系,指出次贷市场上经纪商不合理的佣金制是导致这一共同代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在原共同代理模型内求解无效,本文尝试为经纪商设计一个新的激励报酬支付形式,即由贷款公司向经纪商支付报酬,变共同代理为传统的双边代理,并通过比较改变控制权后私人收益和社会福利的增减,进一步表明由贷款公司发放激励报酬、获得对经纪商行为的控制权能够改善对经纪商道德风险的治理,增进贷款公司收益和社会福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梅世云
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断被媒体曝光的诸多欺诈、投机、不负责任等败德行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个次贷链条中存在着贷款人、贷款机构、债务发行人、投资者、监管者和国家等行为主体,而这些行为主体都明显或潜在地存在道德风险。因此,本文从伦理的视角审视次贷危机,认为危机的实质是美国的道德危机,也就是说道德风险是引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伟
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配制是在满足风险企业家激励相容和风险投资家参与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相机性配置机制,它有别于 传统理论要求的"剩余索取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配置原则,能使双方在签约后根据企业绩效(或企业风险)的变动,进行相 应的权利调整,因而尽可能地解决了风险企业中的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
关键词:
道德风险 风险企业 控制权 相机性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亚男 陈致中
次贷危机对美国保险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的保险业产生了影响。通过对AIG危机的分析,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的防范必须始终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建立起经营资本流动性合理化结构。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保险公司 风险控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庆寰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 储贷危机 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素 孙建东
本文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对不良资产处置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道德风险的产生,既是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矛盾相关,又是由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本身特点决定的。针对防范道德风险考虑的几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应从创新体制、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审核监督、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不良资产 处置 道德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宝峰 刘金林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依据马克思商品价格形成的观点,发现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中由住宅刚性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的总需求过旺。文章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规律分析得出,我国房价远远偏离了房地产价值。对我国房价收入比与城镇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房地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我国必须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可以通过优化住房供给体系、完善金融制度、严格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弱化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等措施,使房价回归到合理区间,防止房地产泡沫继续变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双金 郑育家
Dewatripont-Maskin(1995)将软预算约束描述为一种"事前无效,事后有效"的动态激励问题,认为信贷的分散化有助于消除软预算约束。文章在DM(1995)模型基础上引入控制权收益变量,论证了"事前无效,事后也无效"软预算约束的存在条件,指出这种软预算约束本质上是控制权人追求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信贷的分散化不足以消除事后无效率的软预算约束。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法律机制是减少事后无效率软预算约束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树红 孙文 徐文涛
从2007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着重从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入手,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风险控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闻岳春 叶美林 黄福宁
2007年上半年以来因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经过在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扩散后,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同时其已突破虚拟经济范畴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并且这种冲击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倩
信用衍生产品因为可以单独分离交易信用风险、显著增强信用风险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由此在国际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例如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几个主要产品的设计原理、收益和风险以及债务抵押债券在美国次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我国学者深入了解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避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鹏 陈章柱
2007年年初,由于美联储连续提息、自然灾害以及银行、购房者对房地产价格走势预期失误等众多因素导致美国次贷市场还款人丧失偿付能力、信贷机构无法按时收回贷款,证券市场遭受牵连,次贷危机随之爆发。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划分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宏超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投资采取了连续多次降低基准利率的措施,这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房价一路攀升。这可乐坏了向房地产市场贷款的银行家们,他们在满足了优级按揭贷款者的需求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次级按揭贷款者。所谓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那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钦先 蔡庆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仍在蔓延之中,至今仍深未见底。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从本质上分析,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化和虚拟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正是不断虚拟化所引发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为各环节的金融中介提供了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而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加剧和叠加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虚拟化 道德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明琴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 误导风险 征信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