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6)
2023(4122)
2022(3304)
2021(3019)
2020(2629)
2019(5846)
2018(5491)
2017(11111)
2016(5646)
2015(6318)
2014(6314)
2013(6334)
2012(6107)
2011(5283)
2010(5900)
2009(6018)
2008(4746)
2007(4227)
2006(3921)
2005(3801)
作者
(15553)
(12671)
(12450)
(12071)
(8133)
(6195)
(5852)
(5079)
(4685)
(4669)
(4399)
(4376)
(4231)
(4172)
(3999)
(3984)
(3747)
(3686)
(3601)
(3441)
(3352)
(3164)
(2959)
(2898)
(2888)
(2853)
(2827)
(2772)
(2640)
(2589)
学科
(25589)
金融(25589)
(22030)
银行(22024)
(21414)
(21301)
经济(21274)
(16725)
中国(14226)
(14056)
企业(14056)
管理(13964)
中国金融(10913)
(8754)
方法(8519)
(8413)
数学(7622)
数学方法(7551)
地方(6709)
(6491)
财务(6477)
财务管理(6467)
企业财务(6269)
(5588)
(5553)
贸易(5544)
(5478)
业经(5409)
(4853)
事业(4446)
机构
大学(75743)
学院(75549)
(35184)
经济(34408)
中国(30758)
管理(27079)
研究(25981)
理学(22380)
理学院(22187)
管理学(21887)
管理学院(21758)
(19536)
银行(18910)
(18693)
(17839)
(16377)
金融(16087)
中心(15603)
(15539)
财经(14651)
人民(13986)
(13280)
(13129)
科学(12977)
(12847)
国人(12792)
中国人(12715)
中国人民(12612)
经济学(12375)
(11689)
基金
项目(46616)
科学(36166)
研究(35589)
基金(33777)
(28735)
国家(28469)
科学基金(24202)
社会(23106)
社会科(22122)
社会科学(22118)
(18157)
基金项目(17269)
教育(15641)
(14928)
资助(14804)
编号(14192)
自然(14166)
自然科(13877)
自然科学(13876)
自然科学基金(13612)
成果(12214)
(11441)
(10820)
重点(10714)
(10564)
(10416)
(10185)
课题(9859)
国家社会(9831)
创新(9773)
期刊
(35962)
经济(35962)
(33181)
金融(33181)
研究(27313)
中国(15129)
(14376)
(12097)
学报(10228)
管理(9516)
科学(8785)
大学(8287)
学学(7873)
财经(7541)
农业(6512)
(6317)
经济研究(5955)
教育(5896)
理论(5677)
国际(5450)
实践(5206)
(5206)
中国金融(5150)
技术(5115)
业经(4825)
(4777)
农村(4556)
(4556)
问题(4495)
世界(3774)
共检索到12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建光  肖红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亦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本文将次贷危机与美国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危机、北欧90年代金融危机,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银行危机等主要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得出政府救市的经验教训。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红军  
本文比较了次贷危机与既往金融危机后发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房价、股价攀升更为显著,而危机爆发后的跌幅也更为惨烈;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率要高于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平均水平。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每一次危机演进的全过程,投资者的行为及心理均表现为危机前的非理性疯狂、危机来临时的极度惊恐。不同的是,每次危机投资对象有所差异。本轮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更为深远,涉及面更为广泛,复杂程度也远甚于历次危机。最后,本文还探析了金融危机演进的基本规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李丹红  
此次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严重混乱,而且引发实体经济大面积衰退。这场危机突出暴露了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奉为楷模的美国经济模式、美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并再度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变革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杨兆坤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进而扩展成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和受波及的各国造成巨大损失和金融恐慌,而且还导致国际金融乃至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损失巨大,涉及范围广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此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4万亿美元。而据日本瑞穗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吴洁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危机的根源是过去20多年里美国过分地追求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它再次暴露了自由竞争市场的缺陷。文章还分析了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演变与深化的机制,以及政府应对这次危机所采取的方方面面的措施和危机后的金融发展。文章最后总结了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几个方面的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蒋清海  刘都生  
2006年春,美国次贷危机初现端倪,随后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如此深远,令人始料未及。本刊在新年卷首,特推出由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撰写的三篇系列研究报告,以飨读者。这三篇报告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发展、影响和警示,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爱民  高蓉  张萍  季伟杰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危机与过去的各次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这次危机是由银行体系内部危机开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体的危机。文章就危机后学者关于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对未来监管启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福梅  
本文尝试利用金融危机预警的标准方法—KLR信号分析法对银行危机预警进行探讨,阐述了银行危机预警的KLR信号法模型,并利用KLR信号法模型对美国等15个国家1974—2007年的银行危机进行了实证检验。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信号法模型能预测到这次危机吗?为了对模型的预警绩效进行全面评估,本文进行了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表明,信号法模型对银行危机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样本外检验表明,在次贷危机前预警指标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当然,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当前关于金融危机实质的研究有多种角度和多种研究方向,本文从科技进步视角对金融危机的实质进行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路洲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在美国,按揭贷款可以按照借款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钦先  主父海英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过度衍生和过度虚拟的金融资源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的不可持续,再次尖锐地考问虚拟经济与金融的本质及二者有无边界。金融必须尊重极限,仅用增长规模和财富聚敛作为衡量成功的惟一尺度,正破坏着珍贵的金融资源。通过生态阈值的警醒、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提示,应该认识到金融发展和扩张同样有其不可逾越的金融阈值。面对人类贪婪而自负的挑战,次贷危机的爆发证实了金融临界点的客观存在性。沙堆实验、混沌论提供了理性认识金融阈值的科学方法,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更为现实的道德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