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8)
2023(2717)
2022(1898)
2021(1813)
2020(1505)
2019(3509)
2018(3401)
2017(7516)
2016(4022)
2015(4617)
2014(4855)
2013(4803)
2012(4700)
2011(4132)
2010(4637)
2009(4858)
2008(3718)
2007(3276)
2006(3126)
2005(3016)
作者
(10742)
(8766)
(8612)
(8549)
(5591)
(4145)
(4092)
(3517)
(3386)
(3237)
(3121)
(3104)
(2969)
(2900)
(2836)
(2727)
(2648)
(2597)
(2552)
(2339)
(2307)
(2231)
(2115)
(2092)
(2080)
(1988)
(1956)
(1938)
(1920)
(1794)
学科
(15177)
银行(15032)
(14135)
经济(14120)
(13819)
(11288)
管理(9244)
业务(9094)
(8799)
(8583)
金融(8583)
(8191)
制度(8189)
银行制(7859)
(7810)
企业(7810)
方法(6620)
数学(5959)
数学方法(5928)
中国(4638)
(3534)
业经(3467)
(3389)
体制(3120)
(2918)
贸易(2909)
(2876)
(2396)
财务(2392)
财务管理(2388)
机构
大学(51643)
学院(50566)
中国(24159)
(23717)
经济(23186)
(20705)
银行(19877)
管理(19398)
(18523)
研究(16939)
理学(15417)
理学院(15298)
管理学(15164)
管理学院(15070)
(13140)
(11278)
(10608)
金融(10448)
中心(10087)
财经(10014)
人民(9398)
(9280)
(9155)
(9149)
国人(8406)
中国人(8363)
中国人民(8272)
经济学(8252)
(8207)
(7775)
基金
项目(29025)
科学(22865)
研究(22079)
基金(21765)
(18012)
国家(17871)
科学基金(15732)
社会(14658)
社会科(14007)
社会科学(13999)
基金项目(11071)
(10432)
教育(10363)
资助(9569)
自然(9438)
自然科(9234)
自然科学(9233)
自然科学基金(9067)
(8915)
编号(8704)
成果(7345)
(7087)
教育部(6533)
重点(6425)
国家社会(6286)
(6268)
人文(6174)
(6070)
(6066)
课题(5927)
期刊
(28712)
金融(28712)
(24568)
经济(24568)
研究(21646)
中国(12303)
(10454)
(8017)
管理(7483)
学报(5958)
科学(5727)
财经(5582)
大学(5077)
农村(4845)
(4845)
学学(4778)
(4659)
教育(4524)
理论(4392)
农村金融(4148)
实践(4089)
(4089)
经济研究(3907)
技术(3682)
国际(3667)
中国金融(3228)
会计(3069)
业经(3047)
问题(2967)
(2822)
共检索到96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国储  
次贷危机发生后,参与次贷生产流程各环节的相关机构都受到责难,认为他们没有履行尽职责任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如评级机构低估了CDO低违约概率;商业银行发放、打包出售了太多的次级贷款,但没有履行尽职调查责任;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对金融业而言,无论是尽职责任还是风险责任,本质是信息责任。本文从风险特性的角度谈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揭示了其对我国银行业转型和流程银行建设的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次贷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美国银行业的格局。美国银行业将经历一轮市场结构的整合,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复兴,影子银行将继续萎缩,银行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盲目做大表外业务和顺周期的经营方式将有所改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银行仍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通过分拆之路从追求范围经济向归核化转变。全球金融危机造就金融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机构将从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实施更加全面严格的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王飞飞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田勇  陆洋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虽然有限,但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我国银行业必须深入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成夫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已演变为全面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银行业损失惨重。随着美国主要投资银行或倒闭或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独立投行模式的脆弱性已被证明,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银行已重夺金融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国际银行业将呈现更为多元化的格局,在重归稳健经营的同时,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将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生存环境将因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怡楠  
次贷危机对现代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金融风险联动角度进行分析,这次危机的启示集中在充分认识现代金融风险的联动特征,夯实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上。汲取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中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对中国金融业在今后的开放和发展进程中保持稳健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崔健  孙碧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终结了华尔街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神话。在美国经济衰退、监管加强等一系列不利环境下,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调整业务重心、缩减自营业务、加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及兼并业务、调整杠杆率降低风险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而美国投资银行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强  武次冰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之首的资本监管饱受批评和指责,资本监管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反思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表现的种种不足,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建议:建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机制,防止资本监管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改进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量体系,使得资本充足率计算更加简单化和透明化;强化对商业银行高杠杆运作的资本监管,从而限制商业银行的高杠杆运作行为;建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激励机制,减少资本监管中的套利行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向收入较低或信用记录不好的人发放的一种贷款,无法获得优质贷款的人可以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自有住房。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次级抵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海峰  孙飞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引发的两次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经济成本最低化和公共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研究发现,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经济成本和公共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在危机处理时应注意把握救助界限,谨防救助成本的不合理激增。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楠  王家强  
自2007年开始,欧洲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迅速下滑。为应对客观环境变化和自身危机的挑战,欧洲银行业启动了新一轮的经营发展转型;去杠杆化、去国际化和回归传统或核心业务。欧洲银行业经营转型的内因是危机前自我循环、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外因是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根本性转变。中国银行业应客观认识欧洲银行业回归本土的本质,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推进国际化进程;注重平衡扩张与收缩、专业化与综合化、杠杆化与去杠杆化的发展战略;适应客户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变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叶苨  周边  
硅谷银行以专注服务于科技初创企业及风险投资机构闻名于世,是商业银行科创金融的先行者。硅谷银行倒闭后,市场出现了对“硅谷模式”质疑的声音。文章对硅谷银行危机的成因进行梳理,包括货币政策的迅速反转、客户类型单一、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薄弱、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失误等,并提出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靓  崔毅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极为可观。然而,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却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和利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008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08年全球财富报告——动荡时期的财富机会》报告称,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未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机遇,并认为金融危机将是中资银行发力私人银行业务的大好机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管同伟  
2007年第3季度,以欧美主要银行账户出现大量次债相关损失为标志,一场源于美国本土的局部性次级贷款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面性的影响全球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在次级债信用链中,银行既扮演着初端供应商又扮演着终端消费者的角色。对应结构产品价格的下跌必然对银行报表带来全面冲击,迫使其流动性、杠杆与信贷模式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其坏账问题将进一步拖累全球信贷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庆明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全球股市一度因此出现了连锁性的下跌。为防止危机深化和维持市场信心,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等主要中央银行都对金融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似乎不大,美国经济因此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