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2)
2023(6051)
2022(4931)
2021(4694)
2020(4078)
2019(9336)
2018(8956)
2017(18392)
2016(9958)
2015(10771)
2014(11072)
2013(11138)
2012(10607)
2011(9452)
2010(9982)
2009(9911)
2008(9156)
2007(8158)
2006(6957)
2005(6741)
作者
(29327)
(24453)
(24395)
(23278)
(15893)
(11979)
(11244)
(9526)
(9289)
(9092)
(8555)
(8431)
(7938)
(7920)
(7869)
(7780)
(7377)
(7190)
(7165)
(6961)
(6170)
(5871)
(5851)
(5654)
(5634)
(5516)
(5507)
(5253)
(5132)
(4793)
学科
(41266)
经济(41217)
(34063)
管理(29497)
(27402)
企业(27402)
方法(21406)
数学(19548)
数学方法(19413)
(14537)
(12196)
(11422)
金融(11422)
中国(11332)
(11061)
财务(11055)
财务管理(11036)
(11029)
银行(11021)
(10879)
保险(10787)
企业财务(10779)
(10428)
(9297)
(7394)
业经(7293)
(7219)
(7198)
贸易(7192)
(6961)
机构
大学(144591)
学院(142719)
(62019)
经济(60769)
管理(56688)
理学(47516)
研究(47071)
理学院(47037)
管理学(46285)
管理学院(46018)
中国(44960)
(34642)
(30975)
财经(27286)
科学(26336)
(25036)
(24291)
(23832)
中心(23700)
(21797)
研究所(21041)
财经大学(21017)
经济学(20033)
北京(19948)
业大(19774)
(19345)
农业(19042)
金融(19038)
经济学院(18137)
(18115)
基金
项目(90372)
科学(71794)
基金(69281)
研究(62131)
(60319)
国家(59850)
科学基金(52284)
社会(41377)
社会科(39341)
社会科学(39325)
基金项目(36387)
自然(35726)
自然科(35016)
自然科学(35002)
自然科学基金(34439)
(32242)
资助(30321)
(28595)
教育(28247)
编号(23086)
(21259)
重点(19790)
教育部(18573)
成果(18494)
(18459)
(18334)
科研(17885)
人文(17813)
(17354)
国家社会(17292)
期刊
(67088)
经济(67088)
研究(48116)
(31579)
金融(31579)
(28619)
中国(28226)
学报(22210)
管理(21176)
(21030)
科学(20391)
大学(17207)
学学(16699)
财经(14872)
农业(12828)
(12427)
经济研究(10608)
技术(9633)
理论(9107)
业经(9064)
问题(8693)
实践(8149)
(8149)
财会(7472)
教育(7400)
(7316)
统计(7027)
(6870)
技术经济(6848)
国际(6795)
共检索到22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吉林  张二华  
本文运用机制转换动态copula方法,研究了次贷危机中以沪市为代表的内地股市与美、日、港股间的相依性结构变化,并以这种变化作为判断两市场间是否发生感染的标志。研究发现次贷危机中沪市与日、港股间的相依性上升,呈现一定的感染;而沪市与美股间的相依性反而下降,未出现感染。另外,尾部相依性显示危机事件发生时,美、日股市特别是港股对内地股市的大风险溢出效应还是存在的。因此,监管部门要时刻注意股市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次贷危机的感染效应向中国股市的传递。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恒煜  胡根华  秦嗣毅  
文章通过选取2004年1月1日到2009年6月30日中国、香港、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五个股票市场日收盘价的道琼斯数据,采用三状态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这些股市间相依性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目标股市结构变化的研究,可以描述并预测股市的波动性,从而指导风险管理。实证分析表明,在有机制转换条件下,澳大利亚与英国、日本股市间的相依性比无机制转换条件下均有所下降,而中国与香港股市间相依性却大幅上升。同时,本文采用总体拟合效果法来选取合适的copula函数并运用基于copula理论的相关系数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后各股市间的尾部相依性出现不同的变化,市场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波动性均有所增加。其中,...
[期刊] 预测  [作者] 于文华  魏宇  岳焱  
本文针对股市日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波动聚集性和杠杆效应等典型事实特征,首先运用AR(1)-GJR(1,1)模型捕获各股指收益率的标准残差序列;在此基础上,应用极值理论构建边缘分布模型,并运用时变Symmetrized Joe-Clayton Copula函数估计股市间的尾部极值动态相依系数;最后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对比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股市间极值风险传导强度以及风险传导方向的变化,从而得到次贷危机对亚洲股市尾部极值风险传导效应的影响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龚朴  黄荣兵  
为了揭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内地股市的冲击大小,本文基于中美股市的联动性,采用时变t-Copula模型测算次贷危机对内地股市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次贷危机加剧了我国内地股票市场的震荡,不过次贷危机对内地股市冲击的程度并不高,而且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内地股市的影响呈阶段性的变化;结果也显示香港股票市场在危机的传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股市的剧烈震荡易于通过香港股票市场传导至内地股票市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蔡义杰  周雨田  李丹  
本文选用NADCC-EGARCH模型研究了"次贷危机"影响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反应,并捕捉到欧亚五个股市同美国股市联动关系的变化过程。实证显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股票市场不同程度的动荡,出现"熊市"迹象。美国同全球股市间的联动关系在危机扩散后存在结构性变化,且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与美国市场的联动关系受美国股市负面消息的影响较大。中国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国内股票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郑炳蔚  
本文指出协整方法用于研究股市互动性的缺陷,随后采用事件研究法,围绕次贷危机中的两次典型事件: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和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实证分析了危机事件和美联储降息事件前后中国股市相对于美国股市的变化特征,得出了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尚未造成实质性影响的结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胜民  谢晓闻  方意  
本文利用Diks和Panchenko(2006)改进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全球主要股市间的联动性,并基于此探讨了两次危机期间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风险传染网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次贷危机期间,中国股市作为风险接收者,起着风险承担的作用。欧债危机期间,中国股市风险承担作用明显减弱,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溢出。在两次危机的全球股市风险传染网络中,美国股市始终居于主导地位。(2)对比两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期间全球主要股市间风险传染程度更高。滚动窗口法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秋灵  刘伟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8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日数据,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日收益率前一期值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当期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美股市之间有一定的联动性。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及时采取合理准确的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当局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有一定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欧阳谦  
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如果看不到各类机构在市场中的联系,看不到金融创新所依托的基础产品的实质风险,不能有效规范各类机构行为对市场内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就会误导金融机构对市场趋势的判断,风险防范就会严重滞后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红  王伟  
本文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A股市场的传导机制,并选取对数化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红筹股指数、上证指数为变量,以2007年1月5日~2008年10月24日为期间,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危机期间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美国股市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香港股市是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在全球资本市场高度联动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国内资本市场长效稳定机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文伟  陈妍玲  
本文采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在1991-2015年期间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通过构建含有状态转换特征的动态MS Copula模型来全面刻画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之间的动态相依性状态转换特征及其危机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之间存在非对称和非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高;沪、港两市、深、港两市间存在对称且线性的动态相依性,相依性水平较低;三地股市间均存在高、低的两种相依性状态且可持续较强;状态转换概率具有时变性;外部金融危机的发生促使三地股市向高相依性状态转换,说明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采用R-Vine Copula方法刻画国内外21个代表性股市在1995年9月-2015年5月期间的相依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三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危机和2007年次贷危机)在各股市之间的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个股市之间普遍存在对称(不对称)的上下尾相依结构特征;中国香港股市、新加坡股市、德国股市和美国股市在国际股市中起到枢纽中心作用,也是危机传染效应向外扩散的关键节点;中国香港股市起到连接亚洲和欧洲股市的桥梁作用;内地沪深股市在国际股市相依结构中处于边缘地带,尚未起到中心连接点作用;三次危机的发生不仅增强了亚欧区域内部股市间的相依性,也增强了亚欧股市之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卫  闵宗陶  
本文用ARJI跳跃扩散模型来探讨金融危机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与中国大陆股市产生跳跃频率与跳跃所引起的变异,并比较总变异、跳跃所引起的变异与扩散所引起的变异在金融危机期间与非金融危机期间是否有差异,最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与中国大陆股市波动性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