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3)
2023(10683)
2022(9011)
2021(8399)
2020(6907)
2019(15939)
2018(15363)
2017(29389)
2016(15496)
2015(17944)
2014(17629)
2013(17880)
2012(17487)
2011(16462)
2010(16847)
2009(16177)
2008(15359)
2007(13562)
2006(12634)
2005(11971)
作者
(48303)
(40170)
(40133)
(38436)
(26071)
(19511)
(18178)
(15620)
(15553)
(14460)
(14350)
(13500)
(13371)
(13257)
(13179)
(12664)
(12075)
(11720)
(11668)
(10994)
(10334)
(10093)
(9865)
(9421)
(9343)
(9133)
(9047)
(8518)
(8256)
(8084)
学科
(87315)
经济(87234)
管理(38489)
(36004)
方法(31002)
(28723)
企业(28723)
数学(27323)
数学方法(27140)
中国(23638)
(21894)
银行(21748)
(20478)
(19979)
地方(19507)
(17994)
贸易(17981)
(17646)
金融(17646)
(17573)
(17089)
(16295)
业经(15228)
(14299)
地方经济(13518)
环境(11696)
(11375)
制度(11365)
(11236)
农业(11039)
机构
大学(239197)
学院(234370)
(116146)
经济(114150)
研究(97098)
中国(83090)
管理(82427)
理学(68801)
理学院(67885)
管理学(66968)
管理学院(66518)
科学(54991)
(53352)
(50799)
(50617)
研究所(46128)
中心(42615)
(42064)
财经(40067)
经济学(38724)
(36643)
(35505)
北京(34986)
经济学院(34610)
(34610)
农业(33280)
业大(31355)
科学院(30087)
财经大学(30027)
(29612)
基金
项目(146531)
科学(115166)
基金(109922)
研究(103386)
(98222)
国家(97546)
科学基金(81074)
社会(68984)
社会科(65709)
社会科学(65691)
基金项目(55801)
(51658)
自然(51227)
自然科(50054)
自然科学(50037)
自然科学基金(49183)
资助(47440)
(46150)
教育(45895)
编号(37817)
重点(34315)
(34229)
(33600)
成果(31708)
中国(30847)
国家社会(30588)
(29339)
教育部(29263)
科研(27987)
课题(27812)
期刊
(134168)
经济(134168)
研究(83484)
中国(49942)
(42478)
金融(42478)
学报(38260)
(37866)
科学(36471)
(36456)
管理(34367)
大学(28967)
学学(27376)
农业(24354)
经济研究(23429)
财经(21960)
国际(19991)
(19163)
(19117)
教育(18874)
技术(17984)
问题(17662)
世界(16895)
业经(16363)
(14483)
技术经济(12873)
统计(11510)
理论(10987)
现代(10592)
资源(10532)
共检索到392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2008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十位专家就"次贷危机与国际经济"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不止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将对世界金融格局、货币体制、要素供求格局、产业格局和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机遇将大于挑战。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与美国经济软脱钩,积极入主主流金融机构以及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健华  管涛  黄益平  郑超愚  丁志杰  丁剑平  欧明刚  
近期,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10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再平衡与我国的战略选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危机治理步履蹒跚全球复苏仍为可期》的主旨报告(全文另发)。《新金融》期刊副主编王辰博士主持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我国经济远虑近忧兼具:短期内通胀压力较大,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更应警惕;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未来劳动力供给或由过剩转向不足。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燕生  江瑞平  管涛  张健华  徐明棋  郑超愚  连平  
5月9日,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09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和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就"当前全球经济的困境与转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比最差时期已有明显好转,未来经济像前期直线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全球经济衰退尚难言已经见底,能否就此走出困境仍待观察。不可否认,本次金融危机将对未来世界经济、产业、金融格局、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交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等机构院校的七位专家就"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出台,将为2009年保持8%的GDP增速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如何在保增长中促进结构调整,如何抓住有利机遇走出去,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毅  常清  付文阁  
每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内在联系。1929年大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探索建立了影响至今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则加速了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诞生,并使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和发展模式的新内容。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否定了传统的"雁型模式"区域分工格局,也加速了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认为,由美国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将对未来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提出我国应积极探寻历史规律,以确立新的强国之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段建宇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继续蔓延,房地产业仍在衰退,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创下新低,美元贬值和油价高企加大了通胀风险,美联储的救市空间越来越小,美国经济形势愈加严峻。美国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王海峰  张建平  张岸元  张一  
一、次贷危机以来的国际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影响扩大1.次贷危机反映了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贷和金融市场累积的风险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周期的拐点。2007年,美国住宅存货继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黎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全球性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并应如何应对?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永博  
“在一个全球化、网络化和相互依赖的社会中建立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对于大学、尤其开放大学成功地使国民为真正国际化的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又不忽视文化的丰富性和价值至关重要。” ——《开放大学合作的上海宣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王海峰  张建平  张岸元  张一  
一、次贷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影响扩大次级债危机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周期的拐点,次级债危机反映了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房贷和金融市场累积的风险。2007年美国住宅存货继续大幅上升,价格回落。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还款仍处高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锋  李子明  郭文芹  
2013年11月3日,"2013年新兴经济体智库圆桌会议"在中改院举行,中改院研究人员与来自巴西、俄罗斯等国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兴经济体"农村人口转移流动的趋势与挑战"、"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的挑战与对策"、"农村转移人口的公共就业服务"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专家们介绍的情况及提出的观点对我国推进城镇化转型、加快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忻尚卿  
7月9日下午,"政治经济学新秀"圆桌论坛开幕式暨圆桌第一场在经济所会议室召开。"政治经济学新秀"圆桌旨在依托《上海经济研究》这一平台,挖掘汇聚上海的政治经济学新秀,鼓励政治经济学新秀多出研究成果,最终弘扬我院经济研究所理论经济学研究传统,重振我院经济研究所理论经济学雄风。上海社会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王爱君  
罗斯福新政作为应对危机的经典案例,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复苏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得与失,深入剖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在接下来的经济复苏中,应从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转向为社会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以此消除制约扩大内需的瓶颈、促成就业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沿着这条思路,本文从民间资本投资、政府职能转型、促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治规范和税制改革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以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