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3)
2023(11335)
2022(9252)
2021(8416)
2020(7004)
2019(15627)
2018(15522)
2017(30770)
2016(16463)
2015(18422)
2014(18507)
2013(18832)
2012(17975)
2011(16187)
2010(17194)
2009(16807)
2008(16256)
2007(14867)
2006(13685)
2005(12946)
作者
(48490)
(40167)
(39757)
(37503)
(25686)
(18835)
(18200)
(15342)
(15141)
(14510)
(13645)
(13278)
(13085)
(12746)
(12505)
(12171)
(11790)
(11650)
(11392)
(11384)
(10164)
(9872)
(9720)
(9192)
(9129)
(8991)
(8971)
(8924)
(7921)
(7885)
学科
(82651)
经济(82549)
(76624)
(68699)
企业(68699)
管理(61933)
方法(29861)
业经(28371)
(26667)
(25917)
中国(24885)
数学(21919)
数学方法(21823)
地方(19803)
农业(19160)
(19015)
(18763)
财务(18744)
财务管理(18717)
企业财务(17746)
技术(17556)
(16112)
银行(16098)
(15620)
(15532)
金融(15532)
(15072)
(14997)
贸易(14980)
(14683)
机构
学院(250502)
大学(244376)
(112396)
经济(110254)
管理(98718)
研究(83171)
理学(82492)
理学院(81662)
管理学(80899)
管理学院(80403)
中国(70874)
(56561)
(52335)
科学(45250)
财经(43255)
(42110)
(40038)
(39172)
(38999)
中心(38022)
研究所(36904)
北京(34160)
经济学(33894)
(32379)
财经大学(31551)
业大(31172)
(30764)
经济学院(30565)
师范(30525)
农业(30141)
基金
项目(146181)
科学(116491)
研究(113601)
基金(105086)
(88383)
国家(87459)
科学基金(76341)
社会(74159)
社会科(70439)
社会科学(70423)
(58430)
基金项目(55098)
教育(50466)
(47230)
编号(46604)
自然(45539)
自然科(44405)
自然科学(44393)
自然科学基金(43652)
资助(42597)
成果(38438)
(37339)
(34048)
(33427)
(32888)
课题(32327)
重点(32128)
发展(31222)
(30708)
创新(30342)
期刊
(138600)
经济(138600)
研究(82710)
中国(52495)
(45597)
管理(43308)
(38379)
(34474)
金融(34474)
科学(29995)
学报(28631)
农业(26319)
业经(25319)
教育(24865)
技术(23313)
大学(23296)
财经(22122)
学学(21910)
经济研究(21535)
(19071)
问题(18466)
(15631)
(15454)
技术经济(15072)
商业(13946)
国际(13925)
现代(13759)
世界(13456)
经济管理(12943)
理论(12323)
共检索到406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雪梅  
由于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对此,应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并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评级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研究;三是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内容风险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润卿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房地产金融创新是化解风险、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创新建议,同时指出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吸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防范金融创新带来金融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鸿  常春龙  
2007年8月,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研究次级债的概念,并对次级债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对此次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但其中仍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先玲  
2007年2月引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股市影响巨大。这主要是由于次级债环境变化所致,包括信贷条件的放松、利率的波动、房价的波动及证券化市场的不规范等。我国应该从重视房贷风险、完善贷前审查、完善及推广抵押资产证券化和采取多种手段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等措施着手,防止类似次级债危机事件在中国的重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董琦  
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为之震荡。这场风暴已迫使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提供巨额的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其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知,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观察这场危机的演变过程并剖析其根源,将对我国既有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飞鸽  
20世纪中叶以前,全球各国的金融行业都一直受到严格管制。然而在过去的25年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1999年欧元的诞生加速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元区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卡尔多(Kaldor)的经济增长定律,即非制造业(含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率,是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明琴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君实  沈尤佳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世界各经济体自身经济周期的非同时性,各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通过种种渠道,相互传递挤压,对于各国的经济走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球联动开始,对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递机制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贸易,能源,直接投资,金融等四个渠道入手进行论述,说明了世界各经济体之间非同时性的经济周期是如何相互传递和挤压的,并且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