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
2023(245)
2022(237)
2021(235)
2020(211)
2019(519)
2018(497)
2017(1066)
2016(607)
2015(642)
2014(670)
2013(658)
2012(556)
2011(424)
2010(438)
2009(426)
2008(484)
2007(454)
2006(355)
2005(335)
作者
(1561)
(1340)
(1333)
(1231)
(823)
(634)
(573)
(546)
(499)
(498)
(470)
(435)
(430)
(421)
(404)
(395)
(392)
(386)
(367)
(358)
(356)
(354)
(326)
(317)
(310)
(299)
(293)
(285)
(283)
(277)
学科
管理(3674)
(2770)
企业(2770)
(2726)
人事(1872)
人事管理(1871)
(1788)
(1641)
财务(1640)
财务管理(1635)
企业财务(1566)
(1150)
经济(1149)
方法(643)
(641)
(613)
税收(559)
(557)
(519)
数学(497)
数学方法(494)
(460)
(443)
经营(440)
决策(423)
计划(402)
(396)
业经(337)
(322)
贸易(322)
机构
学院(7175)
大学(6711)
管理(2483)
理学(2061)
理学院(2036)
(2032)
管理学(1991)
管理学院(1975)
经济(1969)
研究(1739)
(1712)
中国(1654)
(1628)
科学(1367)
(1301)
(1281)
财经(1207)
业大(1192)
(1169)
会计(1141)
(1070)
(1051)
(1045)
北京(1036)
农业(1010)
技术(936)
中心(877)
公司(866)
商学(856)
商学院(853)
基金
项目(3902)
科学(2767)
基金(2658)
研究(2458)
(2454)
国家(2428)
科学基金(2014)
(1542)
自然(1527)
自然科(1487)
自然科学(1487)
自然科学基金(1464)
基金项目(1417)
社会(1367)
(1285)
社会科(1285)
社会科学(1285)
资助(1194)
教育(1146)
编号(991)
成果(859)
计划(849)
科研(830)
(821)
重点(806)
(803)
(784)
项目编号(770)
(767)
科技(752)
期刊
(2954)
中国(1939)
(1926)
经济(1926)
财会(1650)
学报(1625)
研究(1460)
会计(1317)
大学(1259)
学学(1229)
(1149)
(1068)
科学(1005)
通讯(970)
会通(965)
管理(939)
(774)
农业(735)
月刊(723)
(685)
与会(586)
财务(586)
(582)
财经(580)
(535)
业大(489)
(489)
税务(482)
(477)
金融(477)
共检索到11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强  李月胜  
深圳市罗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998年1月至8月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39宗,申诉人388人,标的金额189万元。其中,老板欠薪逃匿案11宗,申诉人340人,标的金额597万元。按宗数计,占总争议案件28%;按申诉人计,占总申诉人数876%;按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文才  
我国的欠薪逃匿行为严重。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处于弱者的地位,时常发生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欠薪逃匿是一种无视劳动者利益的行为。欠薪逃匿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劳动者利益,这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增加大量的社会成本。欠薪逃匿行为的发生有诸多的原因,例如,规制欠薪逃匿行为立法不足,欠薪保障配套规定不全,行政执法力度有限,欠薪逃匿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较少。还有诸多的现实因素导致用人单位欠薪逃匿行为的发生,如欠薪后续追讨的高成本,这使很多欠薪逃匿企业有恃无恐,大量追逐廉价劳动力的外资涌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实施是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直接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使得用人单位欠薪逃匿行为的收益上升。正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尚建华  王文珍  
2011年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届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可以说,这一刑事立法,是我国司法史上劳动关系引入刑罚手段之首创,为打击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必然要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但是,在调整社会秩序手段长期行政化的我国,行政制度与刑事制度之间还存在界限模糊、衔接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合理衔接。2012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和劳动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具有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建  刘维群  
欠薪企业法人代表逃匿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形式一是主观恶意欠薪逃匿,二是经营困难欠薪逃匿,三是诚信缺失欠薪逃匿。这些行为的存在直接损害员工的权益、导致经济环境恶化并威胁着社会稳定。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完善保障员工权益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及时妥善处理欠薪的有关制度强化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亓雨  
建筑行业是农民工聚集领域,因发包方资金问题、发包方与承包方纠纷问题、转包分包等问题,常出现"包工头"欠薪逃匿情况,直接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2015年1月,人社部通报的恶意欠薪十起典型案例,其中六起涉及行为人逃匿,三起发生在建筑领域。2016年2月,我局接到农民工吴某等人投诉,称其在区内某建筑工地工作,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包工头密某尚拖欠其2015年7月至10月的工资20余万元。经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斯人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蒲俊华  鲍成勇  周治定  
劳动者应当得到劳动报酬,欠薪对劳动者是不公正的,但欠薪是市场经济存在的现象。从雇主的角度观察欠薪有侵占型和风险型两类,侵占型欠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行为,风险型欠薪是雇主主观愿意支付但客观上不能的状态。欠薪的相关方有政府、雇主和劳动者,合理划分三方责任是有效治理欠薪的前提。政府在欠薪问题的责任是:建立和维护工资支付秩序,解决因欠薪而导致劳动者的生活或生存保障问题;明确雇主的法律责任,拒不支付的可能构成犯罪;劳动者是欠薪的受害方,但劳动者有权利和责任依法维权,如果欠薪达到犯罪的程度,劳动者还在为雇主工作,或者劳动者较长时间坚守风险型欠薪,都是应当承担责任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斯人  
农历猪年前夕,央视与多家地方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评选揭晓。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杭州、青岛、厦门、苏州、无锡、温州十大城市榜上有名。尽管评选条件与标准未见披露,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这些城市以博大的胸怀,勃发的生机,吸纳了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则活跃在这些城市的各个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培根  
案情 1993年9月14日凌晨,某市交警支队事故队接到一电话报案,在104国道某市李家浜村段公路内,一骑摩托车人连同他的摩托车一起倾覆在公路右侧的农田里,并说明现场还在。为此,事故队的同志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查勘、调查,并将伤者——骑摩托人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当伤者经抢救清醒后,事故处理干警向他询问了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况。伤者回忆说,当时他正骑着摩托车沿公路右侧的水泥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学友  
问:2012年7月上旬,李某所在的某私营文化用品公司因设备更新不足、产品老旧滞销,近几个月来公司订单逐月减少。无奈之下,公司决定暂时停止生产,全体职工放假2个月。9月中旬,当李某等30余名职工假后上班才发现,原公司老板吕某已经将公司转让给了韩某。当李某等职工提出公司拖欠工人2个月工资一事时,韩某拿出他与吕某所签订的《文化用品公司转让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际林  
2013年1月22日,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向河北省枣强县有关部门反映拖欠工资的问题,县政府高度重视,随即责成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经查,该案因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导致工资拖欠,涉及500多农民工,拖欠工资数额达1400多万元。本起工资拖欠案因涉及人数多、工资数额大,该县成立了县领导任组长,县人社局牵头,县住建局、公安局、法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群体,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让超过2亿人的农民工群体如期足额拿到属于自己的血汗钱,事关每一个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涵。银行业在行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吉恒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后,欠薪将可能被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追究刑事责任。但在执行过程中,有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不能准确、无歧义地概括出该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不符合确定罪名的"合法、准确"原则;对自然人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未作出明确;未对"逃匿"情形进行具体解释;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设为构成要件,忽略了震慑欠薪、保障权益的基本立足点;未对"责令支付"行为作出明确界定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