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19)
2023(20899)
2022(17342)
2021(16005)
2020(13275)
2019(29688)
2018(29261)
2017(55673)
2016(29664)
2015(33041)
2014(32602)
2013(32149)
2012(29498)
2011(26518)
2010(26964)
2009(25108)
2008(24745)
2007(22304)
2006(19926)
2005(18409)
作者
(83656)
(70030)
(69713)
(66173)
(44844)
(33109)
(31450)
(27072)
(26545)
(24964)
(23953)
(23409)
(22482)
(22171)
(21789)
(21405)
(20729)
(20116)
(20105)
(20069)
(17454)
(17062)
(16965)
(16116)
(15664)
(15606)
(15487)
(15322)
(14000)
(13762)
学科
(140570)
经济(140404)
(104422)
管理(100358)
(91709)
企业(91709)
方法(52755)
数学(42280)
数学方法(41793)
(38072)
(37857)
业经(37846)
中国(37421)
地方(31227)
(29029)
农业(26586)
技术(25818)
(25023)
财务(24959)
财务管理(24914)
(23902)
理论(23647)
企业财务(23642)
(22063)
银行(22028)
(21830)
贸易(21810)
(21778)
(21471)
金融(21467)
机构
学院(426297)
大学(421744)
(185813)
经济(182214)
管理(166709)
研究(143199)
理学(141913)
理学院(140440)
管理学(138393)
管理学院(137571)
中国(111755)
(88526)
(88438)
科学(82345)
(70519)
财经(68824)
(66480)
(65853)
中心(65817)
研究所(62865)
(62344)
业大(57458)
经济学(57125)
北京(55781)
(53782)
师范(53255)
(52162)
(51832)
经济学院(51013)
农业(50759)
基金
项目(274428)
科学(219525)
研究(206339)
基金(200178)
(171931)
国家(170379)
科学基金(148963)
社会(134445)
社会科(127564)
社会科学(127537)
(108825)
基金项目(105082)
教育(94894)
自然(93094)
自然科(90992)
自然科学(90972)
(89648)
自然科学基金(89393)
编号(82781)
资助(80142)
成果(67092)
(62697)
重点(61693)
(61492)
(61000)
课题(58058)
创新(56822)
国家社会(55993)
(54847)
教育部(53436)
期刊
(219955)
经济(219955)
研究(132497)
中国(91244)
(72054)
管理(70230)
(62326)
学报(57985)
科学(57587)
教育(47483)
大学(46278)
学学(43764)
(43683)
金融(43683)
技术(42300)
农业(42155)
业经(35829)
财经(35590)
经济研究(34770)
(30858)
问题(27895)
技术经济(24300)
(23920)
(21770)
世界(20602)
现代(20434)
科技(20111)
商业(19941)
统计(19243)
国际(19023)
共检索到663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培培  
文章以诱导创新理论为视角,模拟欠发达经济在以技术引进为特征的制造业技术进步过程及其经济效果,认为欠发达经济应该通过强化工业化过程以增进社会知识水平、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内生性技术进步的实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宇   陈秧分   刘坚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在弥补以往研究理论和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中国2000年以来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宇   陈秧分   刘坚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在弥补以往研究理论和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中国2000年以来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芳  
制造企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制造企业由于其区域、规模、人才、技术等特征,其转型升级不仅依靠研发创新,而且更应依靠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组织创新一方面是重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配置资源,激活组织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应打破企业组织边界,充分运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整合外部资源,突破企业发展的区域和资源限制。最后,为保障组织有效运行,提出了与欠发达地区中小制造企业组织配套的管理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叶祥松  王展祥  
借鉴OECD制造业分类法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产业三类,利用1999—2012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均不对称。理论上,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机理与作用不尽相同。运用两步稳健系统GMM进行估计发现,自主创新促进制造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不能促进其升级:外资不会自动发生技术溢出优化制造业的结构。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在消化吸收外资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但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寻求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突破,制造业结构升级才会伴随高附加值化;提高本地产业技术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窦子欣   孙延明   郭秀强  
首先探讨企业创新制度前因,判断选择性和普惠性制度诱导分别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情况。基于此,使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进行调节分析。最后,进行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1)选择性制度更能诱导企业实质性创新;普惠性制度则更能诱导企业策略性创新;(2)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调节下,制度诱导对企业实质性创新作用更显著;(3)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更能凸显制度诱导作用效果。研究证实企业内部研究机构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应鼓励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内部研发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李朝阳   陈佳馨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晓书  胡祥和  周吉峙  向宽虎  
制造业集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8~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制造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将总样本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且各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均有待提升。因此,仍需鼓励制造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经伟  江鸿泽  文淑惠  
基于动力系统的分析方法,构建开放经济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本土企业同外资企业交互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分析自主创新能力与学习模仿能力对本土企业知识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本土企业对外资企业知识溢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可以带动知识水平的增长;本土企业模仿创新能力因自身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次,自主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是企业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其效用远大于模仿学习的过程。最后,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欠发达地区本土企业知识水平有超过外资企业的可能。因此,企业知识技术增长是欠发达地区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鹰  
进入新世纪,全球技术创新已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态势,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升级,新技术经济发展范式已逐步成型并产生较大影响。要全面了解新技术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演化及成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共生融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技术进步进行历史性考察和深入的分析,并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互动过程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在新技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在目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全方位的协同统一,而主动构建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的组织机制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斌斌  吴丹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并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员工激励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资本使用率低而阻碍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时,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尤其是当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时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当前各地区应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偏向型技术,才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燕  
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包括策略制定、路径选择和研发努力等,其具体行为选择由内部、外部环境及偶发事件交织形成的国别情景和时代背景决定,其实践成效则是环境条件和行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三个支柱性企业(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同质化与异质性并存: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以优势资源换技术+技贸结合"的学习追赶策略、"从引进成熟产品技术切入+二次创新"的学习追赶路径和"基于本土市场和国产化率优先考虑制造工艺提升"的研发努力,异质性主要在于技术引进方式和学习追赶节奏及成效等具有差异性。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的同质化源于共同的中国情景和时代背景,异质性则主要是受企业高层远见和企业家精神、引进技术的属性以及偶发事件的影响。新时代的中国情景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从技术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进而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技术升级,再造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从学习追赶到再造优势,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以系统协调的创新体系引领技术进步,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供给,并建立和完善有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企业要消除"市场换技术等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认识误区,避免侧重于短期绩效目标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信月  
日本通产省最近发表的白皮书称,日本经济已占世界经济的10%,并有信心增长到15%。其所以如此,是与日本的技术进步及高新技术的运用分不开的。日本国土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0.3%,人口占2.5%,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一年四季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平原极少,但经济却占世界经济总额的10%。日本经济何以取得如此成功?靠的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力量的有效运用及先进的经营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明月  郑亚莉  
提升供给质量是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思路,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与28个行业数据分析了供给质量提升对产能过剩化解的影响,并基于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视角分析了上述影响的机制。主要结论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区域普遍性与时间长期性特征;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符合中国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因此能够有效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使得资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因此产生了"投资诱导效应",进而加剧产能过剩。因此在需求结构持续升级的当下,优化供给结构以促进供需实现新的均衡应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