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8)
2023(11494)
2022(9631)
2021(9016)
2020(6919)
2019(15909)
2018(15592)
2017(29247)
2016(16025)
2015(17660)
2014(17539)
2013(17512)
2012(16853)
2011(15568)
2010(15961)
2009(14689)
2008(14155)
2007(13001)
2006(12051)
2005(10817)
作者
(46819)
(39421)
(38778)
(37046)
(25121)
(18912)
(17767)
(15099)
(15084)
(14344)
(13280)
(13105)
(12952)
(12362)
(12346)
(12057)
(11613)
(11408)
(11390)
(11223)
(9950)
(9758)
(9497)
(9089)
(8918)
(8876)
(8861)
(8678)
(8035)
(7922)
学科
(69295)
经济(69227)
(41719)
管理(38310)
(33718)
地方(26736)
(26381)
企业(26381)
中国(23620)
农业(22729)
业经(18460)
方法(17780)
数学(15300)
数学方法(15066)
(14366)
(14244)
(13698)
(13398)
地方经济(13397)
(12721)
银行(12704)
(12563)
金融(12559)
(12395)
(12216)
(12175)
贸易(12160)
(11632)
环境(11509)
发展(10508)
机构
学院(224857)
大学(218802)
(91322)
经济(89035)
研究(85489)
管理(80491)
理学(67098)
中国(66625)
理学院(66161)
管理学(65060)
管理学院(64602)
科学(52166)
(48213)
(45922)
(43652)
(42916)
中心(40171)
研究所(39138)
(38844)
农业(34590)
(34416)
师范(34124)
业大(33793)
(32276)
财经(31647)
北京(30861)
(30754)
(30247)
(28377)
师范大学(27032)
基金
项目(144113)
科学(113344)
研究(110427)
基金(101048)
(87557)
国家(86664)
科学基金(73491)
社会(68701)
社会科(64660)
社会科学(64648)
(59357)
基金项目(53263)
(49074)
教育(48903)
编号(46932)
自然(45280)
自然科(44146)
自然科学(44138)
自然科学基金(43302)
资助(39672)
成果(39517)
(38235)
课题(33927)
重点(32550)
发展(31093)
(30561)
(30425)
(29750)
(28038)
(27833)
期刊
(120372)
经济(120372)
研究(72640)
中国(56415)
(48848)
学报(33663)
科学(33297)
农业(32398)
(30877)
教育(29712)
管理(29425)
(29166)
金融(29166)
大学(25740)
学学(24024)
业经(23534)
技术(19614)
经济研究(17140)
问题(15700)
(15094)
财经(14785)
(12796)
资源(12286)
(11888)
(11866)
图书(11854)
农村(11570)
(11570)
农业经济(11510)
(11317)
共检索到37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灿  李伯华  李翠菲  雷向一  窦银娣  
村庄发展类型识别作为统筹县域(市域)范围内村庄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对后续村庄发展与振兴有着重要影响,欠发达地区村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为更好地巩固扶贫成果,尤为需要科学把脉村庄发展类型。文章通过构建村庄发展类型识别模型,以湘西地区凤凰县为例,对261个村庄进行类型识别。结果表明:(1)村庄类型分为五类八型;(2)凤凰县以集聚提升类与基础整治类村庄为主;(3)凤凰县全域以低发展潜力低限制、中等发展潜力低限制型村庄为主,整体发展潜力较低导致集聚提升类村庄呈片状分布在国道、省道等交通干道附近。针对凤凰县不同村庄发展类型,结合湘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村庄发展现状,提出各类村庄相应的规划重点和振兴措施,精准推动村庄发展和村庄规划转型,以期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烜伯  喻兴洁  张家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因历史建筑集聚及民族文化深厚,具备旅游开发的理想资源条件。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进入性差、非农产业发展艰难等问题,使其旅游开发严重受阻。基于此,对传统村落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加速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句法模型,从拓扑学连接的角度对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关系进行评价,并提出适应于该地区的旅游开发空间区划策略。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局部凝聚型,主要在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形成三个高密度集聚区;(2)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水平较低,而感知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地形地势、水系和路网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可达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运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旅游区位商模型和"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三核、双轴、三圈"的湘西州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为不同发展类型传统村落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麻学锋  龙茂兴  
以凤凰县旅游发展为例,在认真分析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凤凰县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并分析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旨在为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成艾华  
本文以湘西永顺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工业发展状况、工业结构、碳排放量、碳排放趋势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对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选择适合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奇钊  章小萍  
关注古籍图书保存及资源开发的价值,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数据说明经济不发达地区古籍图书保存现状,探其根源,并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好古籍提供良好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陆印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乡村差异性与发展分化原则,科学识别乡村类型、明晰乡村振兴导向,对于编制区域乡村振兴规划与分类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村域尺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尺度,但囿于微观尺度统计数据与基础资料的缺乏,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乡村类型识别方法体系。论文简要解析了影响村庄分布、演进与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构建乡村振兴村庄类型识别指标体系,并按照"自然因素→振兴潜力→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的逻辑思路逐级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果表明:①自然因子限制了村落的基本格局与演变方向,经济区位决定了村落的发展潜力与转型能力,二者在村落演进与乡村振兴中起到决定性作用;②从农户视角看,村落的空间区位效能是否适应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和生计方式,决定了农户居住场所是否发生空间迁移,并通过闲置废弃宅基地得到呈现;③将长子县村庄识别为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传统农业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5类,结合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导向与振兴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分类施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东山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区域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个案,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金融在区域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力求实现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德海  
发展农村多种经营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邹德海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在实现温饱以后如何快步进入小康,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徘徊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希望之路:即依靠地方资源发展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多种经营,这是奔小康的最佳选择。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多种经营生产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贝贝  张治河  刘海猛  薄玮  
文章首先基于投入—支撑—产出三维框架,构建了包含45个指标的农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相关系数法测算了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农村创新能力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综合创新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甘州区和民勤县;②农村创新投入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民勤县和会宁县,创新支撑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靖远县和甘州区,创新产出能力最强的县区是甘州区、肃州区和阿克塞县;③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村创新能力高和低的县(区、市)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分布;④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北高南低的态势;⑤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农村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长发  祝悦悦  
立足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南疆四地州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测评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乡村有效振兴的障碍因素。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显示,南疆四地州2019年乡村振兴得分均处于0.4~0.6之间,属一般水平,且除了阿克苏地区之外其他3个地州各自得分均不超过5分,乡村振兴状态不太稳定,乡村振兴成果面临较大摇摆风险。阿克苏地区相比较于其他3个地区,乡村振兴效果稍好。和田地区就乡村振兴5个方面综合来看,较其他3个地区还有差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喀什地区乡村振兴各方面均衡,进程却较为缓慢,乡村振兴成效不明显。障碍度模型结果显示,在四地州中,最主要的共同的乡村振兴阻碍点在教育和生态上,次要障碍点在产业兴旺,且四地州均不相同,生活富裕方面基本没有太大障碍,需要设立更多高等教育学校,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划分好生活区域,减少环境污染,找准产业定位,充分衔接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彬  徐旭初  徐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因产业基础更弱、问题更多,致使其产业振兴的难度更大。因此,研究欠发达地区产业振兴对于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甘肃省临洮县作为代表性个案,并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其产业振兴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创新性提出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现逻辑的关键在于跨边界发展网络的构建,即通过主体融合、内外融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走以组织化为支撑、以市场化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杠杆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建英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抚州市,如何把握海西经济区建设这一有利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抚州市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区域经济学原理,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并从提高区域经济的应变能力、加强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建设、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抚州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佳  
文章以中部典型的欠发达县域——河南省原阳县和延津县为例,在深入调研当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体系、网购消费信息及电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并借鉴浙江遂昌县"赶街"模式和山东曹县大集镇淘宝专业村等成功发展经验,提出了促进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引导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献言献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龙建平  
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安排。本文以欠发达地区吉安市为例,总结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