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3)
2023(11692)
2022(9773)
2021(8664)
2020(6809)
2019(15441)
2018(15192)
2017(28615)
2016(15653)
2015(17448)
2014(17306)
2013(17387)
2012(16179)
2011(14950)
2010(15261)
2009(14439)
2008(14421)
2007(13035)
2006(11808)
2005(11275)
作者
(46669)
(38983)
(38867)
(36829)
(24765)
(18874)
(17651)
(14970)
(14841)
(14188)
(13360)
(12909)
(12794)
(12553)
(12483)
(11920)
(11586)
(11416)
(11310)
(11202)
(10011)
(9860)
(9359)
(8873)
(8831)
(8760)
(8720)
(8691)
(7957)
(7721)
学科
(68404)
经济(68299)
管理(49994)
(46188)
(35631)
企业(35631)
(24716)
中国(21982)
地方(21789)
方法(19346)
业经(18368)
(17779)
(17629)
数学(15812)
环境(15715)
数学方法(15663)
农业(15028)
(14231)
(14170)
贸易(14157)
(13694)
(13471)
银行(13449)
(13165)
金融(13159)
(13028)
(12509)
(12009)
地方经济(11962)
技术(10790)
机构
学院(229357)
大学(224936)
(95167)
经济(93104)
研究(84255)
管理(82326)
理学(69121)
理学院(68238)
管理学(67227)
管理学院(66797)
中国(64439)
科学(50814)
(49130)
(46617)
(43353)
(41357)
研究所(38752)
中心(38015)
(37340)
财经(35123)
业大(33060)
农业(31890)
(31888)
师范(31568)
北京(31562)
(31500)
(30647)
(29779)
经济学(28883)
(27904)
基金
项目(146895)
科学(115940)
研究(110400)
基金(104936)
(91345)
国家(90537)
科学基金(76985)
社会(70767)
社会科(66915)
社会科学(66902)
(59242)
基金项目(55035)
(49231)
教育(49198)
自然(47340)
自然科(46092)
自然科学(46083)
自然科学基金(45243)
编号(44538)
资助(41121)
(37850)
成果(36972)
重点(33985)
课题(32474)
(31894)
(31734)
(31062)
发展(30702)
(30201)
国家社会(29347)
期刊
(120838)
经济(120838)
研究(72861)
中国(54748)
(41081)
(36729)
学报(35121)
管理(33181)
科学(33179)
农业(27906)
教育(27504)
大学(26783)
学学(25271)
(24960)
金融(24960)
业经(22241)
技术(19468)
经济研究(18392)
财经(17875)
问题(15681)
(15358)
(14712)
(12056)
世界(11499)
(11046)
资源(11008)
科技(10963)
商业(10802)
国际(10601)
现代(10500)
共检索到36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韦杉  李国平  
可以实现“转劣为优,变废为宝”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可成为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破除发展桎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抓手。文章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收入分配三个视角分别阐释了其中的内在逻辑;论述了机制设计中要重点关注的权责配置、公平与效率、一般均衡等问题;同时分析了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角色和作用。文章旨在为欠发达地区通过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实现生态保护和共同富裕双赢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文波  祝黄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现状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制度、政策层面的投入,加强制度、政策层面的创新,充分发挥制度、政策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起收入分配公平化、合理化的实现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良雨  
共同富裕的推进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涉及国家的各个层面与诸多领域的协调发展。其中,教育与共同富裕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共同演进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领域的诉求,在相对贫困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科技创新驱动上,与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交汇点,并构成二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现实中,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缺乏、效率优先主导下公共价值的现实偏离、普及性科学教育推进的滞后性等问题,成为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有效发挥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组合、公共价值整合、创新环境优化等机制建设来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振滨   吴露露   艾盈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过程中应有所为。本文在测度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存在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其中,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共同富裕实现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基于中介效应的间接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通过带动制造业升级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基于发展程度差异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作用呈现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增强的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曦   刘欣婷   汤春玲   蔡珍贵   于浩淼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基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18篇与城乡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初具规模,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延展、机制和路径、生态建设与产业振兴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和趋势聚焦于生态价值转化。未来将致力于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和跨学科领域的学术合作,解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城乡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完善其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推进城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曦   刘欣婷   汤春玲   蔡珍贵   于浩淼  
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基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抓手。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18篇与城乡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初具规模,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研究主题主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延展、机制和路径、生态建设与产业振兴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和趋势聚焦于生态价值转化。未来将致力于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和跨学科领域的学术合作,解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城乡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完善其机制与路径,为推动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推进城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孙韩小雪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逻辑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产品的基础性,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供了可能性;经济逻辑体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社会逻辑则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和共享生态红利的公平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可借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评价机制、市场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推进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对生态产品的价值认同;完善核算规范,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可比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甄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内容;根据生态产品属性,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的持续性;实施考核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彦霏  
资源型地区当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拉大的新特点,是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亟须关注的重要区域。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阐释,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先富带后富”到“全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探索。资源型地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涉及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和丰富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意义重大。因此,需要聚焦目标,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全方位着手,推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统筹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史娟娟  丁鹏  
共同富裕与人类最终目标——自我价值的实现,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富裕的美国评选出的十大奢侈品都与物质无关,我们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该借鉴这样的事物并时刻明确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各国首脑、哲人等领导人之间的合作是保证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该让共同富裕尽可能地保证共同实现最终目标——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从而促进中华文明更加源远流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竑  陈晓亮  尹铎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两山”转化,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未能较好阐释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条件下增值式转化的综合路径及其突破现实障碍的实现机制,本文认为“两山”转化的经济学实质是生态环境正外部性在经济利益维度上的内部化,在市场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大多只能以特色产业来实现这种内部化,并以云南省丽江市欠发达地区乡村的特色农业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这个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指出了制度体系与市场惯性共同作用于生态产品与地方品牌之间的互馈关系,促进了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但特色产业的现代化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低带来了转化中的阶段性和波动性,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消除市场失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重大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孟娜  叶天希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巩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汲取中华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的"三轮"驱动,发挥"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仁慈之手""三手"作用,有机结合"自然选择""制度安排""道德力量",使"竞争""制度""信任"三力并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辅之以奉献分享"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明晰产权但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和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破除平均主义观念,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若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共同富裕纳入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问题仍然表现在城乡间、区域间与行业间。本文从区域间的发展因素与地区制度因素两方面分解影响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结果显示:地区的制度性因素是制约区域间收入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对收入扩大的平均影响程度约为50%左右。因此,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统筹水平,缩小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一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允许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推进共同富裕为有效防止社会阶层固化、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强化机制建设,完善共富政策保障,制定印发了《广发银行关于支持共同富裕的工作方案》《关于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