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2)
- 2023(18641)
- 2022(15781)
- 2021(14972)
- 2020(12264)
- 2019(28289)
- 2018(28494)
- 2017(53915)
- 2016(29644)
- 2015(33611)
- 2014(34002)
- 2013(33396)
- 2012(31112)
- 2011(28143)
- 2010(28578)
- 2009(26147)
- 2008(25251)
- 2007(22670)
- 2006(20263)
- 2005(18108)
- 学科
- 济(123613)
- 经济(123472)
- 业(80470)
- 管理(76283)
- 企(56882)
- 企业(56882)
- 农(52823)
- 方法(49574)
- 数学(43147)
- 数学方法(42406)
- 中国(35840)
- 农业(35189)
- 地方(31829)
- 业经(30079)
- 学(27419)
- 财(26391)
- 制(23816)
- 贸(20389)
- 贸易(20372)
- 理论(20136)
- 易(19633)
- 银(19504)
- 银行(19448)
- 发(18741)
- 行(18734)
- 融(18650)
- 金融(18640)
- 技术(18521)
- 环境(18397)
- 和(18097)
- 机构
- 学院(419195)
- 大学(416666)
- 济(162468)
- 管理(160368)
- 经济(158654)
- 研究(147079)
- 理学(137765)
- 理学院(136088)
- 管理学(133306)
- 管理学院(132557)
- 中国(111247)
- 科学(94028)
- 京(91255)
- 农(87549)
- 所(75745)
- 财(72955)
- 业大(69634)
- 研究所(68868)
- 中心(67683)
- 农业(67550)
- 江(65074)
- 范(58629)
- 师范(58013)
- 北京(57828)
- 财经(56943)
- 院(53151)
- 州(52562)
- 经(51648)
- 省(48134)
- 技术(47168)
- 基金
- 项目(283462)
- 科学(221103)
- 研究(207146)
- 基金(201837)
- 家(177096)
- 国家(175522)
- 科学基金(149229)
- 社会(127368)
- 社会科(120120)
- 社会科学(120084)
- 省(113356)
- 基金项目(106918)
- 自然(97433)
- 自然科(95128)
- 自然科学(95104)
- 教育(95085)
- 划(95015)
- 自然科学基金(93342)
- 编号(86844)
- 资助(82913)
- 成果(70841)
- 发(63704)
- 重点(63607)
- 部(61160)
- 课题(60711)
- 创(58229)
- 创新(54281)
- 科研(53881)
- 大学(51727)
- 计划(51518)
- 期刊
- 济(190518)
- 经济(190518)
- 研究(123547)
- 中国(92621)
- 农(86143)
- 学报(71455)
- 科学(65296)
- 农业(58356)
- 管理(57618)
- 大学(53872)
- 教育(53554)
- 财(53425)
- 学学(50663)
- 融(39755)
- 金融(39755)
- 技术(38570)
- 业经(35922)
- 业(28794)
- 经济研究(28113)
- 财经(26400)
- 问题(25597)
- 图书(23073)
- 经(22537)
- 版(22517)
- 科技(21014)
- 技术经济(20143)
- 业大(20130)
- 资源(19896)
- 理论(19085)
- 统计(18961)
共检索到639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思敏 刘科伟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村庄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运营及建设成本不断提高,提出重构传统农村居民点体系的迫切要求。以咸阳市为例,选择5个典型镇,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踏勘基础上,分别从人口、设施、土地和村庄建设等四方面对农村居民点作了分析,认为农村居民点体系受地形地貌、交通条件、耕作半径、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农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和公共设施的经济门槛影响,应按照"重点镇—中心社区—一般社区"3级体系进行重构。结合典型镇,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居民点 体系重构 咸阳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佳 陈江龙 刘飞 叶欠
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课题,潜力释放的空间优选则是城乡空间格局统筹的基础。基于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构建经济发展潜力、居住便利性和生态环境耦合而成的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居住适宜性空间序列,形成适宜性分区,并根据农村居民点潜力的空间分布,统筹考虑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的要求,建立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优先序的选择矩阵,形成分时序、分空间的潜力释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陆渡镇、浏河镇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最优的区域主要位于沿江的东海等4个行政村,次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陆渡等3个行政村,第三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斑竹等10个行政村,第四优先潜力释放区域包括天浜等6个行政村,最后...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潜力释放 适宜性评价 太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国胜
通过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责任上的政府责任取向以及在福利资源配置上的普遍性原则取向都表现得较为强烈且较为一致,其社会福利模式取向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模式取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宝玲 马振兴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琼 李振东
采用ELES模型和结构变动度计量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居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与金融信贷发展滞后、惠农政策投入水平低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城镇化发展缓慢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代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以经济发达区的浙江省嵊州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表明:1996—2005年嵊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驱动力包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经济社会驱动力包括市(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方共建"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共同实施。模式构成的关键因素反映出上述驱动力的影响作用。典型案例效益明显,如新增耕地率66.67%,资金平衡度228%,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176%等,耕作半径变化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艺
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往往是物产上的"贫困者"。如果仅局限于物产"抵押"担保方式的范畴,那么将无助于解决欠发达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欠发达农村地区担保体系创新情况的调查基础上,探求影响农村信用担保创新的障碍性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贷 担保体系 担保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国胜
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基本价值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认同表现得较为强烈,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农村居民对社会福利的预期功能的高度认同与其对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效果的低度评价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这表明作为公共物品的社会福利在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价值认同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晗 邵彦敏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更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土地银行"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土地互换"模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专业农场模式等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典型模式作案例,总结出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的重点,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政府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拓宽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实现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土地流转 模式 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菲 杨庆媛 樊天相 冯应斌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 刘科伟 许玲 王莎 吕园
村庄布局优化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为例,研究分析镇域村庄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指出分散的村庄布局、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阻碍村庄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解决村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对村庄规模、村庄体系及空间布局三个问题的研究,实现镇域村庄布局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出村庄布局应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进行优化调整,并注重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关键词:
村庄 快速城镇化 布局优化 烟霞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相佐 王成 蒋文虹 万群 刘怡
利用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识别核心居民点节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并引导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居住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大柱村有5个农村居民点核心节点,其总吸引力及其空间辐射范围、辐射平均半径各异;2据核心节点的辐射力,融贯村域环境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将大柱村农村居民点重构为生产主导型(85号、23号、142号)、生活主导型(32号)和服务主导型(105号)三种类型,并将生活主导型居民点厘定为中心村。研究认为:大柱村应以该5个核心节点为中心,以其农户需求为其主导功能定位,构建三类农村居民点重构类型及"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从空间力学视角辨析农村居民点其辐射力进而实现重构,为丘陵山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引力模型 大柱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香合 韩芳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集约用地模式的内涵,在对城市及农村集约用地模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差异,进行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设计,从而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集约化模式 土地集约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文化单元的参与式村级农村居民点调整方法——以重庆市燕坝村为例
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对策——以广西崇左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基于村落社会特色的视角考察
高原湖泊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预测分析——以大理市海西地区为例
区域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以咸阳市为例
基于网络中心点辐射导向的农村居民点体系重组与优化——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
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时序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双林村为例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整治规划方案探讨——以辽宁省沈阳市祝家街道为例
农村居民点合理用地探讨──以浙江省部分县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