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23)
- 2023(21364)
- 2022(18058)
- 2021(16813)
- 2020(13943)
- 2019(31692)
- 2018(31391)
- 2017(59363)
- 2016(32112)
- 2015(36055)
- 2014(35940)
- 2013(36042)
- 2012(33656)
- 2011(30351)
- 2010(30931)
- 2009(28929)
- 2008(28372)
- 2007(25480)
- 2006(23244)
- 2005(21053)
- 学科
- 济(149393)
- 经济(149225)
- 业(108512)
- 管理(98007)
- 企(87719)
- 企业(87719)
- 方法(55752)
- 农(54078)
- 数学(45162)
- 数学方法(44675)
- 中国(40268)
- 业经(39636)
- 财(37020)
- 农业(36302)
- 地方(35876)
- 学(29800)
- 制(27717)
- 和(24147)
- 贸(23618)
- 贸易(23595)
- 技术(23382)
- 务(23197)
- 理论(23144)
- 财务(23120)
- 财务管理(23078)
- 易(22781)
- 企业财务(21799)
- 环境(21712)
- 策(21203)
- 银(20989)
- 机构
- 学院(465687)
- 大学(463654)
- 济(194603)
- 经济(190487)
- 管理(182061)
- 研究(164394)
- 理学(155244)
- 理学院(153441)
- 管理学(151093)
- 管理学院(150229)
- 中国(125782)
- 京(100484)
- 科学(100451)
- 农(88250)
- 财(88166)
- 所(84072)
- 研究所(75839)
- 中心(74533)
- 江(73317)
- 业大(71319)
- 财经(68669)
- 农业(67606)
- 北京(63794)
- 范(62555)
- 经(62245)
- 师范(62023)
- 院(59122)
- 州(58265)
- 经济学(57578)
- 省(53618)
- 基金
- 项目(307104)
- 科学(241525)
- 研究(226640)
- 基金(221331)
- 家(192933)
- 国家(191057)
- 科学基金(163559)
- 社会(144083)
- 社会科(136153)
- 社会科学(136111)
- 省(121788)
- 基金项目(117383)
- 自然(104349)
- 教育(101821)
- 自然科(101806)
- 自然科学(101781)
- 划(100809)
- 自然科学基金(99958)
- 编号(93030)
- 资助(89365)
- 成果(75664)
- 发(69188)
- 重点(68607)
- 部(67122)
- 创(64520)
- 课题(64046)
- 创新(59863)
- 国家社会(59251)
- 科研(57743)
- 教育部(57034)
- 期刊
- 济(234455)
- 经济(234455)
- 研究(142250)
- 中国(101358)
- 农(86164)
- 学报(74281)
- 管理(70084)
- 科学(69851)
- 财(68791)
- 农业(58160)
- 大学(56301)
- 学学(52908)
- 教育(50738)
- 融(44765)
- 金融(44765)
- 技术(42002)
- 业经(40867)
- 经济研究(35015)
- 财经(34227)
- 业(30742)
- 问题(30624)
- 经(29572)
- 技术经济(25237)
- 图书(24885)
- 版(23170)
- 世界(22800)
- 资源(22524)
- 科技(22440)
- 现代(22058)
- 贸(21119)
共检索到727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浩 万艾琳
[目的]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命题。[方法]以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样本,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重点县农业“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序演进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验证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资源-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稳步提升,由“轻度失调-失调衰退型”调整为“濒临失调-过渡发展型”;研究期内大部分重点县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幅度并不明显,各县提升速度存在差异,地区间呈现出“良好、稳定、较弱”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地区内部极化现象初显;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基础对当地农业“资源-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暂未观测到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水平较高,但农业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资源-经济”不协调问题突出,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农业资源科学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 刘玉琼
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以乡村为载体、资源为依托、以人为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路径。其路径内涵丰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内江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应从农村实际出发,搞好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敦友 韩立达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宜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在理论分析与四川三州实践基础上,为推动四川三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创新提出:一是统一县域市场,实现与县域农村生产要素的进入与退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联动发展,并充分发挥县域完整且最低层级的政府部门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二是构建有效市场,对内以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为本底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构建具有绿色生态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外以特色优势资源为纽带和以飞地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跨区域合作,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三是打造有为政府,建立供给端、需求端和市场端协同应对市场风险以及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运营风险的动态监控破解机制,完善“人”“地”“钱”要素保障体系,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贝贝 张治河 刘海猛 薄玮
文章首先基于投入—支撑—产出三维框架,构建了包含45个指标的农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相关系数法测算了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农村创新能力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综合创新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甘州区和民勤县;②农村创新投入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民勤县和会宁县,创新支撑能力最强的县区是凉州区、靖远县和甘州区,创新产出能力最强的县区是甘州区、肃州区和阿克塞县;③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村创新能力高和低的县(区、市)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分布;④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北高南低的态势;⑤甘肃省农村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农村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大明 邓玲
通过对四川南充市的案例分析,试图对欠发达地区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建设现代特色农业进行理论探索。最后,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业循环经济 现代农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赵佳伟 于代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国敏
信息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喜德县拉克乡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信息 信息需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匡逸舟 彭向楠 朱冬梅
近年来,大批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和本地工作,其原因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法,得出返乡优惠政策、工期、学历、工资水平和生活费用、子女和老人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系统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增强农民工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健全保障体系,增强农民工城市生活稳定性;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各地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民工 回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严红
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带来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等问题,必须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转型,走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并重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单个城市地区坚持城乡统筹、在相邻城市地区发展城市群、在县域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加强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转型 欠发达地区 四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何芬 高吉喜
本文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为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为负值;2000年后进入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同时表现出空间差异,2005年全省各市(州)分别属于五种协调类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协调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地区协调度较低。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协调度 四川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长发 祝悦悦
立足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南疆四地州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测评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乡村有效振兴的障碍因素。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显示,南疆四地州2019年乡村振兴得分均处于0.4~0.6之间,属一般水平,且除了阿克苏地区之外其他3个地州各自得分均不超过5分,乡村振兴状态不太稳定,乡村振兴成果面临较大摇摆风险。阿克苏地区相比较于其他3个地区,乡村振兴效果稍好。和田地区就乡村振兴5个方面综合来看,较其他3个地区还有差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喀什地区乡村振兴各方面均衡,进程却较为缓慢,乡村振兴成效不明显。障碍度模型结果显示,在四地州中,最主要的共同的乡村振兴阻碍点在教育和生态上,次要障碍点在产业兴旺,且四地州均不相同,生活富裕方面基本没有太大障碍,需要设立更多高等教育学校,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划分好生活区域,减少环境污染,找准产业定位,充分衔接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障碍因子 灰色关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对于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我国医疗改革回归公益性和公平性的目标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卫生资源配置的视角,以四川省为实证,剖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农村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传波 高辉 王芳 王寯穆
基于四川藏区222份调研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系统评估了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等主要科技帮扶措施对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科技帮扶能显著促进四川涉藏地区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且科技人才帮扶强化了科技项目帮扶对农牧民家庭收入的正向效应;科技人才帮扶、科技项目帮扶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正向效应更强,对技能水平较高的农牧民家庭以科技项目帮扶、科技项目基础设施投入帮扶的正向效应更强。最后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重视完善科技人才帮扶措施,加大科技人才帮扶力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培育,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内容《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方案》提出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兴华
[目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文章分别构建能充分反映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来研究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2008—2016年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及其综合发展水平,最终探究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2008—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的态势。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耦合度从2008—2016年,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失调再到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失调,协调作用由弱到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结论]该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积极打造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品牌,也要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向更高的等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