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5)
- 2023(15072)
- 2022(12441)
- 2021(11188)
- 2020(9270)
- 2019(21317)
- 2018(21205)
- 2017(40663)
- 2016(22427)
- 2015(25422)
- 2014(25894)
- 2013(25766)
- 2012(24301)
- 2011(22118)
- 2010(22541)
- 2009(21144)
- 2008(21255)
- 2007(19520)
- 2006(17544)
- 2005(16519)
- 学科
- 济(100546)
- 经济(100413)
- 管理(64161)
- 业(63149)
- 企(47883)
- 企业(47883)
- 方法(35859)
- 中国(32828)
- 农(32479)
- 数学(30893)
- 数学方法(30615)
- 地方(27967)
- 财(25660)
- 业经(24243)
- 制(23669)
- 农业(22159)
- 学(20033)
- 银(18013)
- 银行(17972)
- 贸(17568)
- 贸易(17553)
- 融(17384)
- 金融(17378)
- 行(17282)
- 易(16913)
- 体(15860)
- 环境(15746)
- 发(15630)
- 地方经济(14676)
- 和(14528)
- 机构
- 学院(330838)
- 大学(330430)
- 济(138600)
- 经济(135526)
- 研究(121252)
- 管理(119456)
- 理学(100578)
- 理学院(99308)
- 管理学(97632)
- 管理学院(97005)
- 中国(92594)
- 科学(73653)
- 京(72223)
- 财(66827)
- 所(63590)
- 农(62137)
- 研究所(56984)
- 中心(55242)
- 江(54243)
- 财经(51004)
- 业大(49466)
- 农业(48336)
- 北京(46141)
- 经(45946)
- 范(45419)
- 师范(44945)
- 经济学(43074)
- 院(43055)
- 州(42616)
- 省(40029)
- 基金
- 项目(210518)
- 科学(164408)
- 研究(155189)
- 基金(150132)
- 家(131102)
- 国家(129945)
- 科学基金(109617)
- 社会(98385)
- 社会科(93028)
- 社会科学(93003)
- 省(83573)
- 基金项目(79193)
- 教育(70689)
- 划(70209)
- 自然(68350)
- 自然科(66674)
- 自然科学(66654)
- 自然科学基金(65456)
- 编号(63803)
- 资助(60550)
- 成果(53491)
- 发(50811)
- 重点(48199)
- 部(46322)
- 课题(45453)
- 创(43278)
- 制(41334)
- 发展(40871)
- 国家社会(40760)
- 创新(40693)
- 期刊
- 济(167097)
- 经济(167097)
- 研究(104478)
- 中国(76384)
- 农(59834)
- 学报(53377)
- 财(52752)
- 科学(49537)
- 管理(45279)
- 大学(40253)
- 农业(39559)
- 教育(38008)
- 学学(37816)
- 融(35880)
- 金融(35880)
- 技术(28849)
- 业经(28065)
- 财经(25925)
- 经济研究(25784)
- 问题(22607)
- 经(22305)
- 业(20847)
- 贸(17059)
- 版(16760)
- 技术经济(16435)
- 世界(15627)
- 图书(15392)
- 理论(15230)
- 商业(15109)
- 现代(15063)
共检索到524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蜜 肖磊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军波 付景保 张晓峰
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典型村的城镇化进程实地调研,从人口、经济、景观和社会四个角度对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欠发达丘陵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源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变革,继而在经济发展推力和社会需求拉力共同作用下逐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以本地或就近转移为主,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和特色化过渡;非农经济成为村民收入主体,同时也是塑造乡村经济空间和自然景观的主导力量,造就了村域的二元景观格局;农户迁居选址的环境和交通权重加强,传统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弱化,加剧了村域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异,是村民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更新的表征,也将引导城镇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邱晓平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
驱动机制 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定量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就业 家庭生计 阶层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就业 家庭生计 阶层分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又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质量。如何协调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地调研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顺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倡导"老有所为",积极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铁
运用科学发展观 ,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规划起点高、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余地大、主动接受大城市圈辐射效应、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后发优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欠发达地区 后发优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达锦
综合现有文献,结合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建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联合主成分分析法、城镇信息距离理论与断裂点理论,以典型欠发达地区江西省为例进行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实证研究后发现,江西省的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可分为三个等级,且存在南北区域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城镇化质量与区域面积成反比、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区域缺乏驱动力等三个特征。相关指标显示,除生态环境外,各城市与中心城市南昌的城镇信息距离较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启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沣 张京祥 罗震东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典型的后发地区,其城镇化是一种多重约束条件下城乡要素的重新分配,面临着后发语境下经验失灵的特殊困局。结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宁夏南部山区村镇调研为例,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困局的现状特征,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解析困局产生背后的机制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以作为"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的人力资本培育作为破解困局的可能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东山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区域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个案,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金融在区域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力求实现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共赢。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金融支持 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登峰 郑林 王志国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大量的民间富余资本从沿海发达地区流向内陆欠发达地区,众多的制造产业也开始大规模地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这一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为了总结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从分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特征入手,通过区位、成本、政府作用、外部辐射及制度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结合实例对理论分析作了初步验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城镇化发展的变迁,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其特殊性。以甘肃省为例,对其人口流动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以甘肃省为典型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经历了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迁移、城镇间人口迁移、跨区域人口迁移三个阶段,城市、县域人口收缩和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愈发严重。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同时,人口流动及其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关联特点,现阶段面临乡村人口流失与城镇人口流失的双重压力,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增长特点。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 城镇化 空间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莺
我国北部省份的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老区,常年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经济乏力,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别大,这些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举步维艰发展十分缓慢。依据平衡发展理论,研究我国北部有代表性的河北省欠发达的张家口、承德、太行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并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表现在:城镇布局不合理,吸纳集聚功能差;经济薄弱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全盘规划不够,城镇综合水平低;体制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城镇化的动力不足等方面。借鉴英国早期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